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进行社会技能训练,可更好恢复其社会功能,减少疾病复发已得到共识,但社会技能训练方法各异,可交流性差,为此,我们进行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探索与研究,编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通过临床应用,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阳性与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等多项评定都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该模式为定式训练,临床实践者只可通过简单学习,了解有关步  相似文献   

2.
<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着回归社会的问题,由于社会还存在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见,虽然在经过系统的治疗以后,症状得到控制,但是患者在恢复期往往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情况,其中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理观察量表(NOSIE)以及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干预后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交流、敌对、恐惧、精神病性以及阳性项目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躯体强迫、偏执与干预前未发生较大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病情总估计、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迟缓以及抑郁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患者社会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综合的护理方案,统计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以及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以及MRSS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而患者药物治疗完全依从率则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利培酮治疗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疾病类型不同分为双相障碍组(双相情感障碍, 50例)与精神分裂组(精神分裂症, 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抽象思维能力及治疗前后精神症状。结果 治疗后,两组连线测试A、连线测试B、数字广度顺背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组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类个数多于精神分裂组,数字广度倒背、数字符号及视觉再生评分高于精神分裂组, WCST连线错误数与WCST错误数少于精神分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般精神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双相障碍组一般精神症状评分(10.9±1.9)分、阳性症状评分(3.3±0.3)分、阴性症状评分(4.5±0.4)分及总分(18.2±3.8)分均低于精神分裂组的(21.8±3.6)、(8.5±1.6)、(9.4±1.8)、(39.4±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利培酮,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随机分成2组,26例给预利培酮4-6mg.d^-1治疗,25例给预氢丙嗪350-600mg.d^-1治疗,8周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利培酮,氯丙嗪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5%,80%,2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利培酮不良反应小(P<0.05)。结论: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均有效,在治疗阴性症状上利培酮优于氯丙嗪,提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阳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术训练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技术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训练12周后和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药物自我处置技术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给予以社会功能训练为主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康复状态量表( MR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RSS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治疗,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张月卿  尹艳芳  卢春爱  苏慧敏  李会 《河北医药》2011,33(13):2060-2061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着回归社会的角色适应,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常会产生抑郁情绪,有调查显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8.67%,较正常人群抑郁情绪的发生率15.1%~22.5%要高[1]。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心理调节能力欠缺,减弱了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取系统化支持性心理干预,诣在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曾莉 《贵州医药》2012,36(10):891-89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使人衰弱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占到总人口的1%,其中有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风险.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可以分为阳性和阴性的症状.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声音,或对患者交谈,往往是偏执和妄想.阴性症状包括扁平化的影响,丧失愉悦感,丧失意志或驱动力和厌世情绪.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可以控制症状,但药物的长期使用也给家庭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1].本文就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及喹硫平对首发和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开展并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结合患者意愿的方法将患者三组,每组15例。其中,A组使用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C组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然后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皆显著低于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和C组治疗后12周,2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均显著低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PSP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SP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后4周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B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C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是从药效上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最优。但影响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药物选择对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影响非常大,因此临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讨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份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患者总计120例。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选择自拟治疗依从性调查表的方法来完成。结果经过临床统计,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依从性好的患者共计70例,占比58.3%;依从性差的患者共计50例,占比4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因素的调查当中,发现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文化程度、社区医疗服务、家庭成员关系、护患关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特别关注。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如果能够得到外界的有效帮助,自身的心理想法控制会得到稳定的干预,患者很有可能步入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当中,未来的完全康复并非不可能。但是,由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仍然存在较多的负面想法,虽然表面上较为稳定,可是仍然容易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作用。此时,如果能够将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做出良好把控,则可以对患者产生积极作用,相反的,则会造成负面影响。建议在日后的治疗中,将依从性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健全把控方案,帮助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心理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日趋改善。已有大量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积极的药物治疗有两层概念:即急性期的药物控制治疗及康复期的药物维持治疗。本文综述相关药物治疗策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们随机抽取康复期出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IPRO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并与未采取综合干预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综合干预的康复期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分数、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可提高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内观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进行9周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内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敌对因子、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ITAQ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及敌对因子评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ITAQ量表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治疗有助于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人际关系,适合在社区中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阿米舒必利和舒必利药理作用相似[1],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及维持治疗。国外有研究显示采用阿米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并使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疗效、社会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在控制阳性与阴性症状、恢复社会功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2,3]。为了更好地了解阿米舒必利的临床治疗特点,我们用阿米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并以舒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式森田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交技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加改良森田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SAD及SS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SAD评分及SSP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总分以及SAD评分、SSP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SAD评分及SS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森田治疗能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社交技能。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旨在减少病情的反复。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SGA)为精神分裂症一线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SGA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