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臧海英  李涛 《河北医药》2013,35(10):1538-153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DSA一直以来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不菲,而且不少研究证实反复行动脉内插管造影对患者动脉内膜存在损伤,且具有1.5%~2%的合并症或死亡的危险[1]。螺旋CT出现以来由于其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较高,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A检查后行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夹闭术均获得成功.无瘤颈夹闭不全,无误夹穿通支血管.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例.25例恢复良好,重残4例,中残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 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更好的对动脉瘤的形态、结构进行辨认,评估双侧颈内、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提高手术的夹闭成功率,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3.
沈斌  施海彬 《江苏医药》2007,33(12):1228-1230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介入性微弹簧圈栓塞术,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进行急诊治疗(3天内),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结果 16例患者的16枚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其中完全致密闭塞10枚、接近完全闭塞与大部分闭塞各3枚.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继续栓塞后达到了基本致密填塞,14例基本康复,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死亡.结论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急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安全、有效的,积极、及时的栓塞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4.
刘承基 《江苏医药》1989,15(7):381-382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壁上的异常囊状膨出,其瘤壁比正常动脉壁薄弱,易发生破裂而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我国尚无关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欧美资料,大约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6~9.6个动脉瘤破裂的病例。目前尚无证据说明我国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比欧美低。  相似文献   

5.
何建军  余晓春 《江苏医药》2012,38(13):1596-1597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21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共有2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IV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5分)14例(66.7%),中残(GOS 4分)2例(9.5%),重残(GOS 3分)3例(14.3%),死亡(GOS 1分)2例(9.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中,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居第三位,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发病率约为5~20/10万人/年),其中约51~80%者由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已经逐步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应采用手术治疗,采用保守疗法者大约有70%病人由于动脉瘤再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主要起病形式,致死率、致残率高。在美国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占人群比重的6%,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隐匿性颅内动脉瘤得早期诊断和针对已破裂动脉瘤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现对其诊断,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1例,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动脉瘤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即刻栓塞结果Ⅰ级23例,Ⅱ级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术后血管痉挛9例,继发脑梗死3例,残疾2例,死亡2例。6个月术后随访24例,11例接受DSA造影无动脉瘤复发,1例动脉瘤复发破裂出血,再次介入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承基 《江苏医药》2000,26(11):838-83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医生常面对的一种急症。动脉瘤的体积一般都很小 ,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上 ,在破裂之前很少引起症状 ,一旦破裂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如何正确处理对神经内、外科医生仍然是一个挑战。根据国外的尸检统计 ,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 0 2 %~ 7 9% ) ,这可能与对动脉瘤认识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进步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的发生率为每年每 10万人口 15例左右 ,原因有多种 ,但最常见的原因 ( 51%~ 80 % )是动脉瘤破裂引起。由于一般医生对SAH的认识不足 ,常不做进一步检…  相似文献   

11.
魏秀霞  王峰  赵荣丽  王环 《河北医药》2012,34(2):301-30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略高于男性,其症状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突发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及脑膜刺激征,脑缺血或动脉硬化可出现偏瘫、失语、深浅感觉减退及神经症状,动脉瘤破裂病死率很高,初次占15%,再次出血占40%~65%[1].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是近年来治疗动脉瘤的方法之一[1]。患者入院后及时明确诊断,及时开颅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脑血管异常情况下,会出现脑血管瘤样凸起,称之为颅内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会残疾或死亡.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颅内动脉瘤瘤颈手术的难度较高,同时存在巨大的风险,围手术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概率为1%~2%,破裂24 h内死亡率高达20%以上[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在术前麻醉时为了防止动脉瘤破裂,对麻醉方式有着特殊要求,必须尽量减轻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笔者对我院4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全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2例,均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结果 27例动脉瘤腔完全填塞;3例非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颈部残留,1例填塞失败。结论颅内破裂患者需要经过DSA的全面检查确诊颅内瘤的存在,在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可靠、适应证广等诸多优点,特别是针对于危险区域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壁异常扩张而形成的,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1]。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产生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我科自  相似文献   

16.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好发部位,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病人数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9%-37.1%。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34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30.8%。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2月的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CTA或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风险大,术后病残及病死率高,而且手术成功与否与麻醉处理好坏有密切关系。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处理有其特殊性。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03~2008-10共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5例,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裴颖颖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2):1011-101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废或者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将使动脉瘤破裂、脑缺血、神经功能丧失以及相关系统性疾病发病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麻醉护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