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细胞凋亡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的数量 ,证明凋亡细胞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利用TUNEL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测定。结果 :凋亡指数在食管细胞的癌变过程中逐步增加 ,但在癌症的进展中逐步减少。结论 :通过凋亡细胞的指数检测 ,结果证明细胞凋亡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冬梅  赖圳宾  王雯  郑林福 《医学综述》2013,(24):4547-4550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相关的p53蛋白表达与巴雷特食管、食管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的50例巴雷特食管患者及25例食管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活检或手术取得食管病灶处黏膜组织,另取上述患者(各10例)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巴雷特食管的凋亡指数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而食管腺癌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巴雷特食管和正常食管上皮(P〈0.01);p53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不表达,在巴雷特食管上皮细胞核中呈弱表达,而在食管腺癌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食管及巴雷特食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r s=0.621,P〈0.01)。在巴雷特食管与食管腺癌中,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 s=-0.660,P〈0.01)。结论巴雷特食管发生并向食管腺癌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机制可能起重要作用,而突变型p53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初发乳腺癌的石蜡组织切片共78例,运用末端标记法检验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细胞占肿瘤细胞的百分比,求得凋亡指数。结果: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平均为3271,同淋巴结的转移度、 P53 蛋白有明显相关( P< 001)。10年生存率凋亡指数高的预后良好,在多变量分析中,细胞凋亡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结论:细胞凋亡是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对乳腺癌的预后有影响,但在乳腺癌预后因子中只有淋巴结的转移度可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和bax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NA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凋亡指数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O.05)。Fas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O.05)。凋亡指数与Fas和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O.05)。结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和bax和蛋白异常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检测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状况、井分析两者在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材料与方法食管癌标本71例,分别作病理组织学诊断、TUNEL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以观察细胞增殖状况。结果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凋亡指数均逐渐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在食管浸润癌中,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细胞增殖指数继续增高,而细胞凋亡指数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论细胞凋亡贯穿了食管癌发生发展全过程,在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和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 (TUNEL染色 )检测食管鳞癌、非典型增生和正常食管粘膜各 72例中bcl- 2、P5 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bcl- 2和P5 3在非典型增生和浸润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上皮 (P <0 .0 1) ,并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P5 3还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 (P分别 <0 .0 1和 0 .0 5 )。TUNEL染色结果显示 :凋亡指数在非典型增生和浸润癌中显著增高(P <0 .0 5或P <0 .0 1) ;bcl- 2、P5 3阳性组凋亡指数分别低于同一阶段其阴性组凋亡指数(P <0 .0 5 )。结论 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 2 ,P5 3 )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的上述指标及TUNEL方法同步原位检测的细胞凋亡可作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杉醇诱导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研究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免疫组化测定bcl-2、p53、p21在紫杉醇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紫杉醇作用于Eea109细胞后,可见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解聚以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峰前有一明显的凋亡峰。免疫组化显示,bcl-2、p53在紫杉醇处理前后无变化,而p21表达增加。结论:紫杉醇可能通过p21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定量检测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状况,并分析两者在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材料与方法 食管癌标本71例,分别作病理组织学诊断、TUNEL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以观察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凋亡系数均逐渐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在食管浸润癌中,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细胞增殖指数继续增高,而细胞凋亡指数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1例新鲜脑膜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合肿瘤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PCNA指数高于良性脑膜瘤,但同时其凋亡也增加;PCNA指数与凋亡指数之间成正相关。结论:PCNA指数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对脑膜瘤的预后重要意义;细胞凋亡过程是脑膜瘤增殖动力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对乳腺癌预后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初发乳腺癌的石蜡组织切片共78例,运用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细胞占肿瘤细胞的百分比,求得凋亡指数。结果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平均为3.271,同淋巴结的转移度、P53蛋白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及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减少缺血区凋亡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新西兰兔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IR组和IP组。分区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IP组的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区的心肌组织中,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肿瘤患者的持续增多,肿瘤的研究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目前,大量的证据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试验证明,细胞凋亡的调控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又与抑凋亡基因表达的增强或促凋亡基因表达受抑制有关。Clusterin是新近发现的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通过其表达量的不同,调节细胞的不断凋亡与增值,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凋亡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TUNEL技术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30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凋亡情况 ,用 10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研究 ,分析它们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及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细胞凋亡逐渐减少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凋亡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凋亡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的异常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且检测细胞凋亡对早期食管癌的判断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MT)、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抗原)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9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65例MT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0.6%,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3/20,P<0.01);MT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无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T与Ki-67抗原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227(P<0.05)。随MT表达强度的增加,癌组织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结论:MT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T能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可作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与食管贲门癌组织病理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食管、贲门癌组织病理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来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38例食管癌和40例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中细胞调亡的状况,并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比较其与过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贲门边组织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并且细胞凋亡指数(即10个高倍视野内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数)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无关(P>o.05).结论细胞调亡与食管、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与视网膜光损伤的相互关系,以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分别于光照3、6、9、12、15、18小时,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电镜标本在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应用CL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网膜只见视细胞出现光损伤和细胞凋亡,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在外核层,透射电镜观察及核染色质浓集,而无炎性反应。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作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光损伤启动了视细胞凋亡的发生,外核层细胞核的丢失是视细胞凋亡的结果: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48例肾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48例肾癌组织增殖指数为35.79,对照组为2.23,两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01)。48例肾癌组织凋亡指数为1.21,对照组为0.16,两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且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而增高。48例肾癌组织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0.035)明显低于对照组(0.13),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并随肿瘤分级的增加,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逐渐减小。结论: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处于抑制状态,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肺内细胞凋亡状况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内细胞凋亡的状况及其在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液逆行胰胆管注射造成大急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两种模型,测定血浆TNF-α与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内TNF-α的表达,并以TUNEL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组织切片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正常时大鼠肺内偶见淋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发生凋亡,诱导AEP或ANP后凋亡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随着肺损伤的出现,少许浸润的炎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了凋亡。凋亡指数(‰)在ANP组呈一过性下降,在ANP组表现为持续下降,在6h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AEP组相应值(P<0.05)。分析表明,ANP组血中TNF-α、内毒素含量的增加与凋亡指数的变化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ANP时肺内浸润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大量炎细胞出现延迟凋亡,这种现象可能是肺损伤发生的重要前提,同时内毒素血症及TNF-α的过度合成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延迟凋亡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9.
观察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用TUNEL法检测调亡细胞,观察其特征,以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凋亡细胞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用枸椽酸-微波-ABC法检测PCNA表达并以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作为增殖指数(PCNAindex,PI)。结果:与反应性增生相比,在大多数淋巴瘤类型中AI显著减小,PI显著增大,而AI/PI在所有淋巴瘤类型中均显著减小。结论:所用检测方法客观而敏感;细胞凋亡减少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小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弥漫小裂细胞性淋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AI/PI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MNNG,10%NaCl及酒精灌胃建立了大鼠胃黏膜癌变模型,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分别用TUNEL,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大鼠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c-myc基因表达。结果:本造模方法成功率较高。从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下降,bcl-2,c-myc基因表达逐渐增高,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与bcl-2,c-myc基因高表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细胞凋亡失控是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bcl-2,c-myc基因可能参与了对大鼠胃黏膜癌变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