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当前普遍存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并根据中医药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科研成果写入教材、科研内容丰富教学、以科研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为兄弟院校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培养当代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研来反哺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未来工作及就业活动中的适应性。因此,此文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本着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提出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措施,来探索中药炮制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文章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的经验,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方面探索科研反哺教学在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目前多数高校及其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科研参与式教学可利用发展较快的科研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帮助,不失为一种处理教学和科研关系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本文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施教过程中的体会,从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完善科研教学管理体制等五个方而,论述了科研参与式教学的作用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是医学、药学、生命学等领域的领头学科,具有实验性强、发展迅速、应用性强等特点,其配套实验课可称得上是培养医、药专业学生科研实验技能的第一课。生物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研究与探索科研反哺教学在提升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堂包括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旨在将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让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研反哺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从科研融入《中药化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讨提高中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一样,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职责,应树立"科研兴教"的理念,使科研与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达到教研相长、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措施为:转变理念,提高教师对科研促进教学的认识水平;更新与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研与本科教学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科研具有创新性与动态发展性,而教学主要聚焦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相对稳定,但二者在内容、思维特点等方面可互通互用。因此,根据中医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与实际,合理调整差异,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此次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业发展为导向,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采用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内与课外并进:提高学生对课外学习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获取教材外知识的能力。传承与创新贯通:在对中药现代创新性成果的教学中,加强中医药思维的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相通达,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思维的渗透: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本课程通过多元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学生的中医药理论传承意识、基础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等均得到提高,对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传承与创新能力兼备的中药学人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医学科研设计属于一门应用性学科,培养医学生科研思维是医学科研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科研设计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水平,并且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设计能力的科研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职能,也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研活动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等学科发展前沿内容及时补充入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近年来作者在中医体质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间平衡的、良性的互动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又能促进科研的发展。对于中医药高等学校非医专业学生,三维一体的科研-教学良性互动模式,是依托中医药科研项目,基于医学背景的科研思维与技能培训,培育非医专业大学生SRT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鼓励学生进行医学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与发表,实现"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通过5年的实践,达到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非医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中医药高等教育中非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衡发展与良性互动,提供一种可借鉴与复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提升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为目标,阐述中医药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阐述大学本科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科研反哺教学"的实际意义,提出了四条建设性意见。结果教师应把科研融入课堂、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把科研导入教学实验和将科研内容导入毕业课题。结论将"科研反哺教学"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育中以科研促进教学,可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保持学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充实学生的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空间,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培养科研意识;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源上提高高校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毕业专题实习是培养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适应社会工作的重要学习阶段,在指导专题实习过程中应加强毕业实习重要性宣传力度,提高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让学生学有所得,使师生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能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阅片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为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骨伤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明常  高希言 《光明中医》2014,(8):1776-1777
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实习阶段,设立科研导师,在老师带动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科研互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实施和论文撰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各高等中医院校相继开展了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教学。但在康复治疗的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科研思维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检验"的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理论与实践互为一体、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进而着力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步骤提高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特点,根据基础医学新进教师培养目标,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指导学生等方面创新性地分两个阶段制定新进教师学分制培养方案,探讨采取学分制对基础医学新进教师进行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将贵阳中医学院2016年度新进采取学分制培养方案教师8名设为实验组,将未实施学分制培养的2015年度新进教师8名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学分制方案分两阶段进行培养,各阶段均需修满一定学分并通过考核合格,对照组实行导师带教普通培养,培养期均为一年。培养结束后分别从教学能力评价、科研能力评价、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学分制培养的8名新进教师各方面得分均优于未实施学分制培养的新进教师,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进教师学分制培养方案以师德建设为根本,以质量监控为保障,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载体,以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提升为目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谷丽艳  王建波 《光明中医》2016,(8):1194-1195
PBL教学模式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属于颇具新颖、效果显著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了传统授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学习进步,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优势互补的特点。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科研仪器的使用上,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与创新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科研仪器的使用能力,将会成为未来实验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