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炎症性肠病(IBD)指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临床多采用抑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IBD,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而不能耐受。虽然美沙拉嗪(又名5-氨基水杨酸,5-ASA)缓释颗粒剂,其对IBD具有良好的疗效而无明显的副反应,但价钱昂贵,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所以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用蒙药治疗IBD,并与SASP治疗IBD进行埘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Met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至2011年12月)、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79至2011年12月),纳入针灸与假针灸或西药对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标准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结合灸法在有效率[RR=1.27,95%CI(1.09,1.49)]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10年来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状况,为今后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穴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5-2005年国内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针灸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科研设计和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今后,应从针灸临床治疗有效病症着手,研究经穴特异性与影响经穴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因素,从中总结出共性规律,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理论,以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近10年内关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的异质性检验,χ^2=9.32,P=0.41,P〉0.05,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说明研究间效应量是同质的。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RR=1.28,其95%可信区间为(1.20,1.38),经Z检验,Z=7.13,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菱形位于垂直线的右侧。结论: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症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8.
炎症性肠病,狭义上指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广义上的概念则包括肠道白塞氏病、单纯性肠道溃疡、慢性直肠炎、胶原性疾病伴发的肠道炎症等各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患。中医学是经验治疗医学,把握患者呈现的症状或证候,依据独特的病理观来决定治疗药物.对于炎症性肠病之类的疑难病症,在现代医学的严格管理下进行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典型病例:溃疡性结肠炎。女性,18岁.高中学生。1993年4月初开始时常腹痛,4月25田附近就诊,口服药后症状加重并见血便,于5月12日来本科就诊。发热37.7℃,全身倦怠乏力,项部肌肉拘急.查血:HbllZ…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为常见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因此在发病机制研究尚待进一步明确,其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和镜下、实验室检查特征,不难诊断,通过一般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也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干预炎症性肠病(IBD)动物模型疗效及抗炎作用,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2年11月关于电针干预IBD的动物实验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成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能降低IBD动物模型疾病活动指数(DAI)(MD=-1.27,95%CI为-1.40~-1.15,P<0.000 01)、结肠黏膜损伤评分(SMD=-2.39,95%CI为-2.83~-1.95,P<0.000 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BD动物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2.34,95%CI为-2.83~-1.85,P<0.000 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SMD=-2.56,95%CI... 相似文献
11.
何永恒教授认为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以湿热、脾虚、血瘀为主,根据三者的轻重主次,分别以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化瘀生新治疗,在控制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减少复发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究黄葵敛肠汤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就诊的106例IB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黄葵敛肠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49/53),比对照组75.47%(40/53)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大肠杆菌均比对照组低,乳杆菌、双歧杆菌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黄葵敛肠汤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抑炎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为主症,甚或脓血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的疾病。其症状复杂,临床易被漏诊、误诊,究其发病机制,西医尚无充分明确认识,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中医辨证分型、四诊合参或可为临床患者带来一线福音。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的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血液凝固系统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纠正凝血异常是IBD治疗应有之意,现将炎症性肠病抗凝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经筋理论选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刊数据库2008~201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纳入以经筋理论选穴为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篇,共计9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70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总体疗效:OR=2.23,95%CI[1.47,3.36],Z=3.8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结果显示,图中散在分布点基本位于图形两侧,但不对称,提供偏倚可能性大。结论:研究表明经筋理论选穴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但结果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临床表现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可合并有发热、关节炎、皮肤损害、眼炎等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张东岳教授运用健脾补气、和胃渗湿,清热利湿、调气化滞,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补肾脾、涩肠止泻,柔肝健脾、止泻止痛,益气健脾、养血化滞等六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经验。结果:张东岳认为脾虚夹湿为炎症性肠病主要病机,久病及肾,湿邪、气滞、脾虚贯穿于本病始终。结论:张东岳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