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评估和分析高等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学生对西医教学的现况。方法采用"关于中医院校西医教学的调查问卷"对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1050名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4.31%调查对象对总体西医教学表示满意,但只有35.52%的学生对西医课程感兴趣,26.6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合理和12.95%的学生认为西医课程时间设计合理,以及75.27%的学生不能将中医与西医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西医课程学习的因素。结论只有明确西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西医课程的兴趣,结合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的特点,进一步健全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制度,规范西医教材,从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能优化中医院校西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医院校八年制医学生中医临床实习效果。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从教学内容、教师素养以及八年制医学生学生专业兴趣三方面对中医临床实习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教学内容、教师素养及学生专业兴趣均与教学效果有关。临床带教中应以中医四诊方法为重点,重视中医药知识在八年制学生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结论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际需求出发,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西医院校医学实习生对中医知识认知程度较差。分析中医教学存在的原因。如教学课时少,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方式落后等。在临床实习中要加强中医教育,提出一些对策,如改进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践,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教学,因为思维方式差异、学时较短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阐明中医科学性、体现中医先进性、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教学实践中作者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改革西医院校针灸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西医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课,在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的学习与教学中存在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及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与不足,由此对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方法与效果做了一些探讨,应用典型病例、多媒体教学、逻辑推理、CBL与PBL、误诊案例等教学方法,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让西医院校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和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我国政府将中医学作为重点学科纳入西医院校的教学任务中。中医学为西医院校医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多数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充满兴趣,认为中医是安全有效,值得学习的科目,但目前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思维模式不同、教学模式单一、课时少、内容多等,导致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学习并不完全满意,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寻求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医思维模式。采用中医医案教学、病案讨论法、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思维方式与临床相结合,将现代医学"脏器""血管""药理"与祖国医学"五脏六腑""经络""中药"进行比较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加强中医经典书目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思维模式,培养和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中医,提升学习效果,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西医学教育的特色之一,但因为学生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学课时安排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等原因,导致目前的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分析高等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从树立中医文化自信、明确教学目的,合理设置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手段,重视临床实践等角度提出改进中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中医知识。  相似文献   

8.
中医教学是西医院校临床教学的一部分,中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灵魂,也是整个中医学习的必要基础。然而,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西医思维模式先入为主,造成大多数学生对中医入门困难,对中医的概念理解形成障碍,因此,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中医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有人[1]对西医院校中医学学习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西医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有很大兴趣,他们认为学习中医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学习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本文仅就西医院校的针灸教学现状及针灸教学方法,总结探讨如下。1针灸教学现状目前,西医院校所讲授的中医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但目前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现状,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PBL教学法及医案教学法相结合,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中医知识,以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为西医院校医学生必修科目之一,课时少且内容繁多、抽象、空泛、难于理解,针对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自身特点,我们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传统文化元素,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爱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来华医学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在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中包含了中医学课程.西医院校中医英语教育特点既不同于西医英语课程本身,也不同于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英语教学.为使留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提高学习兴趣,在多年的中医英语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如克服语言障碍,多方法进行交流,教学模式多样化;结合文化背景,加强传统医学文化交流,提高学习兴趣;自编教材,提高翻译水平,精选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医教育在西医院校的现状,浅析未来改革方向及模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西医院校医学生接受中医教育程度、专业兴趣及发展意见。结果 纳入调查的医学生对中医药认可程度高,学习兴趣强,但因课程中存在思维模式差异大、教学方法不够多元等问题,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并临床应用。结论 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应寻求多种教学模式,重视中医思维的培养,增加中医临床实践,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中药、推拿、针灸等临床实用技能,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顺英 《中医教育》2007,26(4):25-27
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中医药的兴趣,进而理解、接受、热爱中医,并有决心去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这是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教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分析了西医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学兴趣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何在中医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长期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无兴趣、内容记不住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思路上作以下探讨: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教学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学治疗的前提和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西医院校中,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及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观念难以发生转变,故进一步增加了该内容教学的难度。本文从授课内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教学方式、临床带教等方面试行探讨在西医院校内如何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掌握中医精髓、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化中医人才培养中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笔者现通过对中医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中医院校专业特点,从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提出强化中医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生理学是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本文从如何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该课程教学质量,为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针对《中国医学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突出中医史、西医史两条主线,注重中西医学史的比较和中、西医预防医学史的学习和掌握,使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是我国目前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针的体现,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今后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中医教学是西医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不同于现代医学教学和中医院校教学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注重对中医知识的系统理论讲授,而现代教育观则要求教学互动,结合临床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医学生对学习中医的兴趣,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并且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