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多发在卫生条件差、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地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者治疗不当,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提高,脑脓肿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在1%~2%,我国发病率在2%~8%~[1]。脑脓肿尽早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150例脑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脑脓肿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0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死亡率下降因素。结果:脑脓肿发病年龄较年轻;血源性及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升高;CT结合MRI可明确诊断,帮助选择最佳手术方法。CT应用后死亡率由23.8%下降到7.1%。结论:CT为脑脓肿最主要的诊断方法,CT定位下穿刺排脓可治愈大部分脑脓肿。  相似文献   

3.
脑脓肿1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脓肿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47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死亡率下降因素。结果 脑脓肿发病年龄较年青,血源性及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升高,CT结合MRI可明确诊断,选择最佳手术方法。CT应用后死亡率由23.8%下降到7.5%。结论 CT为脑脓肿最主要的诊断方法,CT定位下穿刺排肽可治愈大部分脑脓肿。  相似文献   

4.
216例脑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1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作系统性总结和分析。方法将216例分为两组:CT应用前164例(简称A组)、CT应用后52例(简称B组),分别对诊断学、细菌学及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临床对比。结果CT应用后较应用前耳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减少,血源性、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增多。A组正确诊断率79.9%,B组92.3%。细菌学方面:以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为高阳性检出率向链球菌、葡萄球菌高阳性检出率转变。大多数患者经过1~2次钻孔引流术可得痊愈。结论应用CT诊断后脑脓肿的正确诊断率大大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9.6%)。但免疫力低下并发的脑脓肿、多发和特殊部位的脑脓肿患者,仍然是当前神经外科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脑脓肿多通过颅脑外伤、耳、鼻源性、血源性途径感染,引起脑组织局限性破坏,形成内含脓液、周围被纤维包膜包围的病灶[1]且多有急性脑膜炎、化脓、包膜形成三个阶段,多数情况下容易诊断,但是隐源性脑脓肿往往缺乏全身感染症状[2-3],容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误诊为颅内肿瘤的隐源性脑脓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儿颅内感染并非罕见,但形成脑脓肿者极少。据统计乳儿脑脓肿占全部脑脓肿的0.6%或1.4%。而年龄未满4个月的脑脓肿,文献中仅有45例报导。复习文献并报告1例。1.原发病灶:(1)耳源性脑脓肿成人发病率高,乳儿较少,仅占5%。一般认为乳儿期乳突小房尚未发育,因而发生胆脂瘤性中耳炎的机会少。(2)肺  相似文献   

7.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脑梗死 ,其临床症状较首次发病复杂而危重 ,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首次发病高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急性再发性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的发病率未见文献报道。作者就我院 1990~ 1999年 5月收治的10 1例经CT证实为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 16例出现昏迷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0 1例患者均经CT证实诊断 ,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与CT扫描相符 ,全部患者排除了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脑脓肿、糖尿病、肝性脑病、尿毒症、休克、癫、中毒等所致昏迷。…  相似文献   

8.
抗菌素的普遍应用和中耳炎的早期治疗已使耳源性颅内感染明显减少,但耳源性脑脓肿却并未减少,约占脑脓肿24~82%。Tarkkanen认为有些原因未明的脑脓肿因未经耳科检查,或因耳部感染为抗菌治疗所控制,故耳源性脑脓肿的实际发病数可能更高。幕下脓肿则基本上来源于耳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误诊的脑脓肿患者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结合病例和文献对误诊的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慢性颅高压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提示多发结节影,周围水肿明显,抗菌治疗无明显好转,经手术确诊,脓液充分引流及抗菌治疗后好转。结论病史不详、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无特异性的脑脓肿患者易误诊,误诊的意识和预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脑脓肿的诊治(附3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脓肿是常见的颅内局限性化脓性疾病,随着CT和MRI诊断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及治疗方法的恰当选择,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在临床上仍存在误诊、复发、少数难治性脑脓肿预后较差等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1995∽2001年收治的脑脓肿38例,旨在为建立正确诊断与治疗脑脓肿的标准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干内血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脑干内血肿文献报道不少,多数为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恶,常突然昏迷、死亡。但亦有经手术清除血肿而存活的报导。亚急性或慢性脑干内血肿,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脑干肿瘤,部分患者可类似脑干脑炎或多发性硬化症。多数患者可经手术治疗而获得明显改善或恢复。近50多年来文献中可找到的脑干血肿手术成功者共有37例。近年来,由于CT扫描的广泛应用,脑干内血肿的发现率和手术率均有明显增加。本文就脑干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综述如下: 一、发病率由于脑干内血肿多数为个案报道,其发病率较难统计。但一些作者认为一般为10%左右。二、发病机理如因高血压引起的脑干出血多  相似文献   

12.
颅内脓肿和脑血栓形成是先天性心脏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过去认为并发脑脓肿的先天性心脏病预后较差,但近年神经外科和心脏外科的发展,特别是CT 能早期发现这些病变,已有可能延长这些病人的生命。本文讨论了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的有关外科处理问题。作者从1969年5月至1981年7月共收治82例脑脓肿,其中62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占75.2%),发病年龄高峰在幼年和青春期,尤其是4~7岁,本组男性占优势(1.7:1),但15岁以下性别差异不大(1.1:1),2岁以下发生脑脓肿非常罕见。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是:法采氏四联征38例(占61.2%)、大动脉完全易位6例(占9.6%),其余为三尖瓣闭锁、房、室间隔缺损等。  相似文献   

13.
儿童脑脓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脑脓肿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994年12月~2001年9月收治的34例脑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儿童患者占同期全年龄组脑脓肿患者的42.5%(34/80),平均发病年龄为6.68岁,男女之比为1.4∶1。以邻近感染扩散和血源性播散为主要感染途径;脓肿分布以额顶区较为多见(57.9%,22/38);多房性、多发性脓肿和巨大脓肿是儿童脑脓肿特点之一;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8.1%(8/21),以链球菌为多见。14.7%(5/34)的患儿接受单纯穿刺抽吸脓腔冲洗;85.3%(29/34)的患儿施行手术切除,其中全切除率为82.8%(24/29)。1例穿刺后死亡。随访18例,复发率为27.8%(5/18)。结论儿童脑脓肿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药物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多种病因导致的颅内静脉系统血管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一种或多种高颅压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头痛、急性或亚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易被误诊漏诊[1]。CVST占所有脑卒中的0. 5%~1%,发病人群多为青年,尤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既往研究[2-5]结果提示,CSVT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多,其中59%的CVST患者处于围产期。迄今为止,关于妊娠相关的CVST(PRCVST)  相似文献   

15.
脑脓肿合并脑出血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脓肿并发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问题。方法 分析CT诊断为脑出血但手术证实为脑脓肿合并出血 2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2例CT高密度影实为脓血混合物 ,其周边有脑水肿的征象 ,1例因误诊致术中脓液外溢并发颅内感染死亡 ,1例确诊后经手术成功救治。结论 脑脓肿合并出血会出现类似脑出血的CT征象 ,它与脑出血的区别在于高密度影周围存在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16.
脑脓肿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脓肿的外科治疗几十年来虽有不断进展,但如何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依然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对非创伤性脑脓肿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脓肿发病特点和预后,以及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62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脑脓肿患者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其余10例采用手术切除疗法。结果微创手术组治愈43例,治愈率为82. 7%; 6例好转,好转率为11. 5%。开颅手术组治愈6例,治愈率为60. 0%; 3例好转,好转率为30. 0%。术后6例患者死亡,开颅组和微创穿刺组各3例。结论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脑脓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症胰腺炎属临床急性胰腺炎较特殊的一类,发病患者则常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发病率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多数患者死于患病早期,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病死率有所降低,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仍高达17%左右[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颅内非肿瘤性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脓肿、脑囊虫和结核瘤的临床及影像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9例非肿瘤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的特点及误诊的原因。结果:59例中,脑脓肿33例,脑囊虫18例,结核瘤8例。术前第一诊断正确的25例,误诊34例,误诊率为57.6%。头痛、癫痫和高颅压的症状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脑脓肿、脑囊虫和结核瘤的共同影像特点是不同病理时期、不同部位的病变表现不同。结论:临床表现不特异和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是容易误诊的主要原因,也是术前诊断肿瘤直接选择手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异常改变,发病率约为中枢神经系统动静脉畸形的10%[1],中青年发病多见,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病程发展及临床症状多样.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急性或反复出现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因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故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