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顾庆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顾庆华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脉络瘀滞,治疗以疏肝和脾、导滞和络为主,结合兼证及内镜下情况加减用药,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徐逸  陈亮 《国医论坛》2021,36(1):70-71
便秘型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便秘""大便难"等范畴,病位在肠,以肝郁脾虚为本,肠络瘀滞为标,治宜调和肝脾、通调三焦、导滞和络.在临床治疗中灵活运用对药,白术、枳实健脾消痞以通下;芍药、甘草酸甘缓急而通利;苍术、玄参健脾燥湿而润肠;威灵仙、路路通化瘀散结以通便;旋覆花、枇杷叶和蜜紫菀宣发肺气通大肠.对药在便秘型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3.
辨证结合辨病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辨证结合辨病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发作期治以清热化湿 ,行气活血导滞 ;缓解期治以健脾益气 ,佐以清热化湿 ,行气化滞。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肠镜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为 1 0 0 %。结论 :辨证结合辨病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方药切合病机 ,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74-2277
陈伟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脾胃病,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将从祛邪与扶正、调气与行血、疏肝与宣肺、导滞与固涩、清热与温通、宏观与微观、内服与灌肠等7个方面,简要介绍陈伟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与络病之大肠络病在病理改变、临床特征等方面密切相关,基于络病理论初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认为络气郁滞、湿热蕴络、络脉阳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通络"为主,结合病机,灵活选用行气化瘀、祛湿清热、温阳荣络等通络法,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沈建法  刘庆宪 《中医药学刊》2010,(10):2206-2208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因未明。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与古代文献为依据,阐述了脾胃、肺、肝、肾各脏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脾胃、肝、肾等脏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邪毒、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2024,(4):529-535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8.
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孟河传人邵荣世先生,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有其独特的见解.顾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夹滞"[1],脾虚为本,邪滞为标,而"滞"可为食滞、气滞、湿(热)、痰浊、瘀血等致病因素.顾师在临床治疗本病中尤擅用对药,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有幸侍其左右,现将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使用的对药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为湿蒸热壅、血瘀凝滞,治疗当清热除湿、活血导滞,并提出辨治用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体外高糖环境下延缓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GMCs)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体外培养HGMCs,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NT,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high dose of D-glucose group,HG,30 mmol·L^-1葡萄糖)、低剂量TP组(low dose of TP group,L-TP,30 mmol·L^-1葡萄糖+5 mg·L^-1 TP)及高剂量TP组(high dose of TP group,H-TP,30 mmol·L^-1葡萄糖+20 mg·L^-1 TP),分别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干预72 h后,首先观察TP对HGMCs形态的影响;其次,检测细胞周期、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阳性率、端粒长度;最后,检测p53-p21-Rb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53,p21,Rb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糖能诱导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端粒长度缩短,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p53-p21-Rb信号通路激活。L-TP能延缓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HGMCs细胞周期G1期阻滞的改善、SA-β-gal染色阳性率的下降、端粒长度的延长,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此外,高糖诱导HGMCs p-STAT3表达水平上调、miR-126表达水平下调,而L-TP可使这些变化得到改善。总之,高糖能激活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而诱导HGMCs衰老;L-TP能调节STAT3/miR-126表达水平,抑制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而延缓高糖诱导的HGMCs衰老。这些发现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肾病相关的肾脏细胞衰老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系统虚拟药理学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基础,对该复方作用效应在分子网络层面上进行探析。方法:选择了16个血小板聚集相关靶点,构建该组方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探讨数据库分子与血小板聚集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该组方与16个血小板聚集靶点均有一定的潜在协同效应;并应用药理学实验对部分数据进行了验证。结论:本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系统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血小板聚集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14.
宋铮  郑晓红 《中医杂志》2018,(6):459-463
中医自然观是中医学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总体性认识,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石,气对中医自然观的形成、内涵、性质与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气是中医自然观形成的哲学基础,是中医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素。中医自然观认为,气是自然的本体,同时还是中医自然观所包含的自然认识论的认识方法、自然价值论的价值评价标准、自然伦理观的伦理载体,气决定了中医自然观的非结构性质,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自然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高相液相色谱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薄荷药材各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PDA法,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有机酸和黄酮类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5.76%~103.0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41%。同一产地中的不同成分、不同产地中的同一成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安徽-太和-1的薄荷样品综合品质评价最优。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薄荷样品中咖啡酸、迷迭香酸、橙皮苷、蒙花苷、香叶木素的含量,为薄荷非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丁丽娜  田君  尚文斌 《中医杂志》2018,(23):2006-2008,2016
生物管道理论与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特点有密切的联系,生物管道理论的提出及应用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诊治具有启发作用。根据此理论高尿酸血症的核心病机主要可概括为"管道不通",由此从"通"论治应贯穿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始终,具体体现于清利湿热、疏理肝气、化瘀通络、通调脏腑等治法之中,且其并发症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肾损害等亦可从通论治。  相似文献   

18.
周雅萍  李国春  叶放  吴勉华 《中医杂志》2018,(23):2047-2051
目的探讨清气解毒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只新西兰白兔分为空白血清组、利巴韦林组和清气解毒方组,每组1只。清气解毒方组灌胃量为36. 32 mg/(kg·d),利巴韦林组给药量为18. 24 mg/(kg·d),空白血清组给予50 ml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3天后制备含药血清。检测RSV半数感染量(TCID50)并筛选清气解毒方、利巴韦林药物最大无毒浓度用于后续实验。Hep-2细胞以1×10~5/ml种于96孔板中,分为细胞组、病毒组、利巴韦林组和清气解毒方组,每组设6个复孔。利巴韦林组加入利巴韦林血清,清气解毒方组加入清气解毒方血清,细胞组和病毒组加入细胞维持液。分别培养48、72、96 h后检测各组细胞病毒抑制情况,96 h后观察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Long株) TCID50为10-4. 581/100μl。最终筛选出浓度为40%的清气解毒方含药血清作为其最大细胞无毒浓度,即0. 363 g/ml;浓度为50%的利巴韦林含药血清作为其最大细胞无毒浓度,即0. 228 mg/ml。与细胞组比较,感染后48、72、96 h病毒组OD值明显降低(P <0. 01);与病毒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清气解毒方组在48、72、96 h时OD值均明显升高(P <0. 05或P <0. 01)。清气解毒方组在48、72、96 h病毒抑制率分别为42. 1%、57. 0%、66. 6%,低于同时间利巴韦林组的51. 2%、69. 6%、77. 3%。与细胞组比较,病毒组G1期明显升高,S期明显降低,凋亡率亦升高(P <0. 05或P <0. 01);与病毒组比较,利巴韦林组与清气解毒方组G1期明显降低,S期和G2期明显升高,凋亡率亦降低(P <0. 05或P <0. 01)。结论清气解毒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RSV作用,效果略差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9.
李浩  周颖  李镇  朱莉  熊嘉玮  李玉堂  张建斌 《中医杂志》2018,(23):2034-2036
目的观察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神阙穴隔药饼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全身症状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 3%(22/30)(P <0. 05)。治疗组复发率42. 9%(1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18/20)(P <0. 05);两组治疗后全身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全身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脐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以改善患者情志因素,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李筠  岳勤霏  范欣生 《中医杂志》2018,(10):833-836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古代方书文献中有关方后注服药食忌的记载,采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病证与禁忌食物的关系。结果经整理从39部方书文献中获得包含方后注服药食忌的方剂共有2587首;方后注服药食忌中,支持度较高的禁忌食物为猪肉、生葱、菘菜等,且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关联较为紧密。支持度最高的禁忌食物组合为海藻-菘菜,支持度最高的药物与禁忌食物组合为甘草-海藻。主治病证中,风疾最为常见,常忌猪肉、生冷、海藻等;咳喘常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疟疾常忌食生葱、生菜、热食等;痢疾常忌油腻、生冷、热食等;消渴忌猪肉、芜荑、海藻等;水肿常忌咸味、生冷、醋等。结论服药食忌是方后注中的重要内容,药食禁忌与病证禁忌常同时存在,与中药七情理论关系密切。研究和掌握中医服药食忌理论将为中医处方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为保证中医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