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有效的、耐受性好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的应用普遍增加。定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常常会出现抗性株,因此药物抗性可能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问题。作者从巴西和肯尼亚的病人中分离到曼氏血吸虫,并观察小鼠体内该虫体对药物的反应。在巴西分离的不同虫株对吡噻硫酮、羟氨喹和吡喹酮出现明显不同的反应。在肯尼亚用羟氨喹500mg/kg的高剂量,不能将虫全部杀死,在Machakos和Mwea两个流行区的学生治愈率有明显的不同,羟氨喹30mg/kg剂量的治愈率低于在巴西应用20mg/kg的治愈率。在一所学校,治愈率为54%,而重复治疗的病人的治愈率仅为42%。这些结果证实了非洲地区的曼氏血吸虫对羟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抗血吸虫药物主要有酒石酸锑钾(钠)、没食子酸锑钠(锑273)、呋喃丙胺(F30066)及其它硝基类化合物、六氯对2甲苯、双萘羟酸副品红、尼立达唑、羟蒽酮、敌百虫、硝硫氰胺(7505)、硝硫苯酯和奥沙尼喹等。除敌百虫和奥沙泥喹在非洲和南美洲等地仍在使用外,其余大多因毒性较大、疗效较低、使用不便等已很少使用。近年,随着安全有效的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现经羟氨喹反复治疗的病人中分离出的曼氏血吸虫株对羟氨喹已产生抗性,而对吡喹酮敏感;因此作者对吡喹酮作为治疗晚期肝脾型血吸虫病的替代药物进行了评价。作者用吡喹酮治疗15名10~55岁男性埃及人。治疗对象的选择标准是脾在肋缘下超过5cm,2次曼氏血吸虫虫卵计数的平均数≥100个/g粪便。除1例肝萎缩外,所有  相似文献   

4.
曼氏血吸虫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巴西约有 80 0 - 1 0 0 0万人被感染 ,约 30 0 0万人受感染的威胁。约有 4 %的未治愈的曼氏血吸虫病患者会发展成肝脾型患者。在曼氏血吸虫流行区 ,化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非洲和美洲 ,奥沙尼喹和吡喹酮是目前仅有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但经其治疗后 ,通过粪检和直肠活检 (定量卵谱 )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估的治愈率有很大的差异。该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与安慰剂对照 ,通过前瞻性的 3组随机临床实验比较奥沙尼喹和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的临床治疗情况 ;二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比较病原学粪检方…  相似文献   

5.
目前用于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最有效药物是吡喹酮和羟氨喹,但新近报道对此药物的抗性血吸虫可能正在产生,因而要求发展新型的药物。蒿甲醚(Artemether)是一种抗疟药青篙素的衍生物,据报道在体内对曼氏血吸虫有杀伤作用。在中国曾将它用于小鼠和狗体内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有作用。可见蒿甲醚是一种具有抗疟和抗血吸虫潜在作用的药物。本研究对此药物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日本株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前WHO推荐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只有吡喹酮(Pra)和奥杀尼喳(Oxa)两种[1],Oxa因仅对曼氏血吸虫病有效,又可诱导抗性,且其价格较Pra贵3~10倍,故临床使用在逐步减少,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地位远不如Pra重要。Pra不但高效低毒,而且对人体5种血吸虫病均有效,自7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疫区的目标或群体化疗,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亦使人们在血吸虫病的防治上对Pra过分地依赖,加之发展疗效优于Pra的新药代价太大,以致20年来,未见有新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出现[2]。在这种状况下,有关Pra在大规模反复应…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化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抗血吸虫药物主要有酒石酸锑钾(钠)、没食子酸锑钠(锑273)、呋喃丙胺(F30066)及其他硝基类化合物、六氯对2甲苯、双萘羟酸副品红、尼立达唑、羟蒽酮、敌百虫、硝硫氰胺(7505)、硝硫苯酯和奥沙尼喹等.除敌百虫和奥沙尼喹在非洲和  相似文献   

8.
国外吡喹酮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喹酮已广泛用于各种吸虫病和线虫病治疗。现将近几年来国外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血吸虫病 吡喹酮对寄生人体的五种血吸虫——日本、埃及、曼氏、湄公与间插血吸虫,均有良好疗效,对不同地理株血吸虫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埃及与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尿中排间插血吸虫与埃及血吸虫杂交卵的患者和耐羟氨喹和/或海蒽酮的巴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吡喹酮的问世开启了血吸虫病化疗的新篇章[1,2].吡喹酮不仅对感染人体的5种血吸虫,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均有效,而且疗程短(1~2d)、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3].尽管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长达30余年,但其确切杀虫机制迄今尚未阐明14,5].随着吡喹酮在世界许多国家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长期大量反复使用,虫体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下产生抗药性引发了广泛关注[6-10].本文从吡喹酮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抗寄生虫作用、抗血吸虫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2010年吡喹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分析抗血吸虫药物在云南省洱源县的应用历史;洱源县抗血吸虫药物的应用和全国的药物研发进展一样,经历了中医中药中草药治疗,锑剂,呋南丙胺,血防-846锑-273片,硝硫氰胺,吡喹酮等几个阶段。仍在使用的吡喹酮是高效低毒安全有效的抗血吸虫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