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例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其中12例为右手桡动脉,8例为左手桡动脉),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该导管进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12例经右手桡动脉途径的患者,其中1例因桡动脉痉挛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2例因造影导管长度不够,未能完成肾动脉造影;8例经左手桡动脉途径的均成功。20例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可行性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50例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桡动脉穿刺途径,用JL、JR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经皮左桡动脉穿刺,用儿、JR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JR造影导管进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47例成功,2例因造影导管长度不够未能完成肾动脉造影,1例因桡动脉畸形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50例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左桡动脉途径用JL、JR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可行性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较股动脉径路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费用减少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接受。我们总结本院应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会,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东  程提龙 《吉林医学》2005,26(6):624-625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及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适合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多少例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种途径均顺利完成冠脉造影及治疗。经桡动脉途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能够耐受并愿意接受。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痛苦少、易于压迫和止血、不影响用药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可作为替代股动脉途径的可行、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7-12月收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4例,按不同的动脉途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6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56例,均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同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在肾动脉造影期间X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1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4.5%。两组在X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手术成功率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逐渐开展的状态下,经同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来确诊肾动脉狭窄患者,具有安全、可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早期采用的经股动脉途径已经逐渐由经桡动脉途径代替。因桡动脉穿刺不成功,主要包括动脉痉挛和局部解剖因素如桡动脉成袢、锁骨下动脉过度迂曲等,不得不改经股动脉途径。临床上改经肱动脉途径相对报道较少。笔者近年因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为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方雪花  余清  原红霞 《北京医学》2007,29(4):237-237,240
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发生周围血管出血的并发症较多见.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CAG及PCI患者术后可迅速止血,立即下床活动,减少了周围血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468例经桡动脉行CAG及PCI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59 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介入径路不同分为左桡动脉组(28 例)和右桡动脉组(31 例),应用加长Judkins造影导管(125cm)依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侧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X 线暴露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左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 线暴露时间(30.48±5.71)min、(11.05±2.86)min,显著低于右桡动脉组(40.72±8.30)min、(13.51±4.33)min(均P<0.05),对比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效率高,安全可行,临床上对于需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可作为首选介入径路.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485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97.7%,与经股动脉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曝光时间、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3%)较经股动脉途径组(22.9%)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7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应用5F及6F造影导管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冠脉压力下降及室颤的发生情况,术后压迫血管时间、卧床时间及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结果:5F导管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与6F导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冠脉压力下降、室颤、术后压迫血管止血时间、卧床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较6F导管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5F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与6F导管在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方面相近,由于其容易止血、血管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的优点,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2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08例和经股动脉组116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更换导管率、操作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组的造影成功率、操作总时间、穿刺时间、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上低于经股动脉组,但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方法 回顾行分析我院经桡动脉和传统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连续病例共152例,比较手术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95.6%,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3.1%.2例因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1例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而改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但手术医师必须很好掌握桡动脉穿刺技术,导管操作技术.同时需要不断积累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容易被病人接受,我科2003年1月~2003年7月进行了9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男性住院病人,年龄57~74(54±6)岁,均为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适应证和禁忌证与经股动脉造影相同,造影前常规作AIIen试验。桡动脉穿刺点选腕横纹上3cm,使用Terumo公司日本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及上肢专用导管5F。造影结束后局部加压包扎12~24h。1.2结果: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4例及三支病变3例,其中1例合并左主干病变。2讨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人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改进,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6.0%以上。与径路股动脉比较,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避免患者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因此,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的重要径路。现将我院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初步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9年Campau首先报道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其后Kiemeneij等率先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引进,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在我国已逐步开展,本文通过58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介绍我院在该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8.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67%;5例失败,改为右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闭塞、术后局部皮下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有相似的成功率,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10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分别行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腰痛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仅术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途径,动静脉瘘、肢体缺血、血管迷走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