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髁上截骨术已被认为是对股四头肌瘫痪引起的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治的简单有效方法,但术后所造成的膝关节屈曲受限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自1991年5月起,我们分析了原因,并依之制定了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的治疗程序,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从1991年5月~1996年4月间,对因患小儿麻痹后遗屈膝畸形患者,施行了股骨髁上截骨术,经按程序治疗的共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3岁~32岁;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轻度10°~30°,共41例,中度30°~40°,共15例,重度40°~75°,共6例。治疗方法手术采…  相似文献   

2.
股骨髁上骨膜下嵌入式截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股骨髁上骨膜下嵌入式截骨术矫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所致的膝部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本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畸形纠正容易,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骨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比较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4.
股骨髁上截骨术综合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远期疗效分析(附368例报告)张俊峰陈艺新彭少英张汇林王兰陈克洲贾湘谦张云强肖杰袁平⒇我院1984~1990年采用股骨髁上截骨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368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后遗所致残疾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较为常见,传统股骨髁上截骨术为开放式截骨方法,已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存在一定创伤。我院于1995年10月~1997年10月应用针锯法闭式截骨治疗儿麻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39例,优良率达948%,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髁上截骨矫形坚强内固定治疗成人膝关节屈曲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髁上截骨矫形结合坚强内固定治疗成人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自2002年4月~2008年8月行股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和早期功能练习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节屈曲畸形127例141膝.其中男56例62膝, 女71例79膝;平均年龄为18.3岁(14~45岁).压腿行走83例,扶单拐行走35例,扶双拐行走9例;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像, 测量膝关节屈曲度并进行比较.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随访了解骨愈合情况、膝屈曲畸形角度的变化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所有127例141膝随访时截骨端获得骨性愈合,无1例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膝屈曲畸形均得到矫正,屈曲角度由术前的36.4°(18°~61°) 矫正到术后的2.8°(-5°~8°) ,平均矫正32.9°(18°~56°).末次随访时能自行(或在支具辅助下)行走108例,压腿行走6例,扶单拐行走10例,扶双拐行走3例;膝关节伸屈活动自如,无1例膝关节僵直发生.[结论]股骨髁上截骨矫形结合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膝屈曲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1979年6月 ̄1995年6月,采用股骨髁上骨膜下V形截骨术治疗儿麻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106例,其中男635例,女471例,年龄10 ̄48岁,平均23岁,病因:儿麻病后遗症1052例,炎症和创伤54例。随访1 ̄16年,平均8.5年,显示本法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2例,畸形复发2例,髁部骨折2例。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股骨髁上截骨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股骨髁上后倾成角截骨术2150例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髌骨软骨软化症发病率与Q角呈直线回归关系,Q角越大,发病率越高。作者自1989~1995年收治10例(11个髌骨)因Q角偏大或/及股胫角偏小所致的髌骨软骨软化症,采用股骨髁上楔形内翻截骨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或加关节软骨削平术治疗,经平均2.9年随访,优良率81.8%,满意率100%。本文就该术与其它手术方法(胫骨结节抬高术、髌韧带止点内移术和经关节镜手术)进行比较分析。详细介绍了该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股骨髁上后倾角截骨术远期并发症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股骨髁上后倾角截骨术(以下简称后倾角截骨术)术后11~15年358例376个膝的远期随诊观察及对膝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确认后倾角截骨术导致膝关节载荷传导紊乱是产生该手术远期并发症的原因。为此,对该手术提出如下商榷意见:(1)截骨前应使膝关节屈曲角度减至10°左右;(2)对于股骨下段向前弧度增大,绳肌肌力又在4级以上的患者,只做伸直截骨,二期行肌替代术;(3)对于连枷膝患者,如若做该手术,则应行连枷膝改造术。  相似文献   

12.
从1979年6月~1995年6月,采用股骨髁上骨膜下V形截骨术治疗儿麻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106例,其中男635例,女471例,年龄10~48岁,平均23岁。病因:儿麻病后遗症1052例,炎症和创伤54例。随访1~16年,平均8.5年,显示本法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2例,畸形复发2例,髁部骨折2例。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并发症处理与预防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模式镇痛对股骨髁上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在我院行股骨髁上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包括静息痛、运动疼痛),膝关节的活动度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膝屈曲畸形均得到矫正,屈曲角度由术前的27.4°(18°~41°)矫正到术后的2.8°(-5°~8°),平均矫正24.6°.观察组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骨髁上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围于术期使用多模式镇痛疗法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股骨髁上截骨手术治疗膝外翻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膝外翻畸形特点,为56例膝外翻患者进行了股骨髁上截骨矫正术;患者年龄6~18岁,平均10岁。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不同畸形特点进行股骨髁上截骨手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late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LCSO)矫正股骨外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TKA中采用LCSO治疗的17例伴股骨外弓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14例;年龄58~68岁,平均63.2岁。股骨外弓畸形病因:股骨发育畸形12例,股骨骨折畸形愈合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4例,Ⅳ级13例。术前生理外翻角为9.5°~12.5°,平均10.94°。病程3~25年,平均15.1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ur angle,mL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及下肢机械力线恢复情况;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疗效;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X线片复查截骨片愈合情况,评估关节稳定性及LCSO的安全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9个月。截骨片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未发生外侧副韧带松弛、断裂,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翻修、感染等情况。末次随访时mLDFA、HKA、MAD及膝关节ROM、VAS评分、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股骨外弓畸形TKA中应用LCSO疗效确切且安全,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一次手术可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外侧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外翻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5年6月,对21例(23膝)符合纳入标准的外翻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股骨外髁上开放性楔形截骨后自体髂骨植骨并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男8例(8膝),女13例(15膝),年龄30~54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伴有膝关节外侧间室疼痛及外翻畸形,术前通过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测量出胫股角平均为(162.0±2.6)°。通过观察术后骨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HSS评分及胫股角等,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治疗外翻性膝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骨愈合时间(3.9±1.5)个月,未发现明显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HSS膝关节总评分从术前的57.3±3.1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6±2.7。胫股角提高到术后的(176.0±1.4)°。结论:股骨髁上开放性楔形截骨解剖入路清晰,术中容易控制截骨量,能够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同时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中青年外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48-1051
[目的]胫骨近端截骨术联合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并探讨其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5年8月对7例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患者,一期均行胫骨近端截骨术,二期取内固定时,同时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结果]一期胫骨近端截骨术后均随访20~48个月,平均25.40个月。在非负重状态下,所有胫骨内翻畸形均矫正;在负重状态下,术前膝内翻角度30°~45°,平均37.10°,术后膝内翻角度8°~14°,平均11.70°,矫正角度20°~31°,平均25.4°,所有膝内翻畸形较术前有改善。截骨端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0个月。二期膝关节后外侧重建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完全伸膝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内翻不稳1例;屈膝30°,患侧小腿外旋较健侧增加1例。术后24个月,患膝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下肢力线恢复满意。[结论]胫骨近端截骨术可以纠正胫骨内翻畸形,改善膝内翻畸形;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两者联合应用在儿麻后遗症严重膝内翻畸形矫正中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股骨髁上反屈角截骨术(以下简称反屈角截骨术)自1978年问世以来,确实给数以千计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临床实践及远期随诊观察表明,该手术也确给众多的手术后患者带来了远期严重的,甚至是难以挽回的(诸如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作者通过对术后11~15年358例376个膝的远期随诊观察及反屈角截骨术对膝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确认反屈角截骨术导致膝关节载荷传导紊乱是产生该手术远期并发症的原因。为此,对该手术提出了有益商榷意见。1、截骨前应使膝关节屈曲角度减至10°左右;2、对于股骨下段前弓弧度增大,绳肌肌力又在4级以上的患者,只做伸直截骨,二期行肌替代术;3、对于连枷膝患者,如若做该手术则应行连枷膝改造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结合新型槽式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之间37例43膝膝外翻患者行股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畸形,并使用新型槽式钢板(Giebel钢板/德国Link)固定,其中男7例8膝,女30例35膝;平均年龄为31.2岁(15~70岁)。术前外侧间室有骨关节炎表现者11例13膝,Ahlback分级中Ⅰ度8例10膝,Ⅱ度3例3膝。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像,测量股骨角及股胫角并进行比较。术后平均1.5年取出内固定并进行随访,了解截骨角度的变化和骨愈合情况,并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得到矫正,股骨角由术前的71.7°(62°~75°)矫正到术后的82.1°(78°~85°),平均矫正10.4°(8°~21°)。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1~2年),34例40膝在术后1年随访时截骨愈合,2例截骨端愈合不佳,经再次手术更换内固定并在截骨处植自体松质骨后获得骨性愈合,1例1膝失随访。伴骨关节炎症状患者中8例10膝术后疼痛明显减轻,3例3膝疼痛消失。[结论]使用新型槽式钢板固定的股骨髁上截骨术手术方便快捷,创伤小,固定安全有效,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