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及预后傅勇1傅鹤松2心肌炎大多为病毒(柯萨奇、埃可等)引起。在由这些病毒引起的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约有5%的病人发生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可流行发生,也可散在发病[1]。VMC的确切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惠者病原学检测及护理,为预防早期治疗及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方法取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栓测柯萨奇B组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结果59例中检测到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28例(47.5%)。乙肝病毒DNA9例(15.3%)、丙肝病毒RNA6例(10.2%),HIV病毒4例(6.8%),乙肝病毒DNA柯萨奇B组病毒IgM4例(6.8%),未知8例(13.6%)。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原体,其后依次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肝炎病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引起VMC 最常见的病毒包括B 族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腺病毒(adenovirus,ADV)、埃可病毒( 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HIV)等.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临床上仍缺乏客观依据。最新修订的小儿VMC诊断标准将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作为小儿心肌炎诊断依据之一。VMC时的心肌损伤可由于直接的病毒作用和俄免疫介导所引起,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cTnI是心肌损伤较直接的证据。为此作者测定了61例VMC患儿血清cTnI及CK—MB浓度。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伴随心肌间质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化或心脏扩张等临床病理改变。VMC好发于青壮年,其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绝大多数VMC患者可自愈,但15%~25%的VMC患者因病毒反复持续感染而导致慢性心肌纤维化,最终演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威胁着人类健康,其慢性过程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先天免疫答应在VMC侵入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病毒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既可以调控病毒,又可以破坏宿主,造成病理损伤,影响VMC的预后。本文全面概述了目前研究热点,即NETs是否与心肌炎存在潜在联系,旨在提供可能有助于改善VMC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已发现引起该病的病毒有30余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B组(coxsackie virusB, CVB)2-5型和A组9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酶Q10、黄芪、舒血宁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辅酶Q10、黄芪、舒血宁治疗VMC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辅酶Q10、黄芪、舒血宁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确切效果,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VMC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性损害,已知柯萨奇病毒B3((CVB3)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VM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的检测。cTNT是肌钙蛋白三种成分的T组分,在心肌损害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心肌特异性的cTNT。cTNT对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9名临床诊断并经心电图和治疗后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进行血清cTNT的早期检测。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心肌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病变,其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散性的心肌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近年来,VMC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与VMC的发病机制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的直接作用、宿主的遗传背景、免疫反应、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其中,病毒对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最为重要[2]。VMC是一种病程变化很大的疾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小儿时期的常见心脏病,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属急性疾病,在急性期后存在潜在活动性,还可引起猝死以及演变为心肌病[1]。引起VMC的常见病毒有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组织学特征为心实质或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心肌细胞溶解,间质水肿,病变部位供氧减少,细胞膜受损,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心肌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肠道柯萨奇B(Coxsackie B,COXB)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是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亦是扩张型心肌病(Dilatecl Cardiomoputhy,DCM)的重要发病基础.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72例患者进行血中白细胞和心肌组织肠道病毒的检测,探讨该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r,VMC)诊断的价值,以及在心肌炎病毒感染持续存在时向扩张型心肌病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证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病毒复制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损伤和功能失调,此为发病早期;第二阶段为T淋巴细胞反应期,抗心肌抗原经T细胞介导引起心肌损害。第一阶段的治疗对策是消灭病毒、保护心肌,故应用抗病毒药物,营养心肌细胞药物及对症治疗,然而病毒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近年来所诊治的142例病毒性心肌炎(VMC)61例病毒感染(VI)患的血清肌钙蛋白Ⅰ和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CBV~Ig)进行动态测定,以探讨其对VM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儿手足口病指4岁以下小儿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病因大多为柯萨奇A等病毒感染,也可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可自愈,但易流行,且有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提醒我们积极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尤为必要。现将我工作中接诊的33例病人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VMC)较常见,好发于青壮年,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慢性炎症,也是儿童及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病毒性心肌炎需依据临床特点,针对不同时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VMC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ECG总有效率96.6%,心肌酶改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67.9%、64.3%和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VMC具有确切效果,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VMC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柯萨奇病毒有较强的嗜心肌性,其中尤以柯萨奇B组病毒(CBV)侵袭力最强,为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VMC)最常见的致病病毒。由于同属的病毒型别众多,所致疾病复杂,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常见的病毒分离及中和试验的结果虽然准确可靠,但一般实验室难以进行。我们采用了ELISA法检测CBVIgM、lgG,经临床试用证明该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及稳定性均满意,适应于一般实验室开展,现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检查对象1.1.IVMC组83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VMC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组委会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钙蛋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9例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VMC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73.41%)和cTnI的阳性率(67.08%)显著高于心肌酶谱各项目(P〈0.05):肌酸激酶47.4d%、肌酸激酶同工酶51.2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2.31%、乳酸脱氢酶42.31%、α-羟丁酸脱氢酶44.87%。cTnT和cTnI阳性组ECG正常率(5.26%、9.62%)明显低于阴性组(71.43%、57.69%)(P〈0.05)。结论在VMC的诊断中,cTnT和cTnI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炎的指标;同时cTnT和cTnI在VMC病情进展的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病变,病毒除侵犯心肌外还可累及心内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各种病毒均可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心肌炎急性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5.5%~60.0%,多于7d~20d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