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季节性变化和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年龄分布情况。以便了解轮状病毒感染规律,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由表1轮状病毒检测发现第四季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度,第一季也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呈秋季冬季节性分布。年龄分布趋势由表2可见2岁以内患病儿童轮状病毒阳性率较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抵抗力也逐渐加强,感染轮状病毒的机会逐渐减小。结论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呕吐、发热,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致酸中毒,不及时纠正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上要注意在高发季节,年龄较小的腹泻儿童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以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对本院1436份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是致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对病人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对90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性肠炎少见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是全世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成为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的有关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近年来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间急性轮状病毒胃肠炎过程中出现少见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518001)项立,朱松杰,徐位仁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轮状病毒肠炎免疫学研究的发展,给轮状病毒肠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众所周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对轮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患儿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尤其应注意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作义 《新医学》2001,32(5):269-270
1 引 言1958年Adams等人首次在小鼠腹泻粪便中发现轮状病毒,1973年Bishop等人在非细菌性胃肠炎病儿的肠活检组织切片中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轮状病毒颗粒以来,逐渐引起研究者及广大临床工作者对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广泛重视。近二十多年来对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成效。 2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轮状病毒胃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最多见,其中6个月至18个月年龄组占病例数60%以上。该病常年发生而以秋冬季病例最多,且容易在秋冬季发生流行。轮状病毒胃肠炎潜伏期1日…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抗原检验结果18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常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对我院腹泻患儿的189例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肠炎(Rv)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短期内可发生大量流行,直接影响小儿健康。我科应用百贝宁(抗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羊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1318-1318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17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317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35例(42.6%),以2岁以下婴幼儿、第4季度、蛋花汤样稀便的检出率最高。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的敏感方法。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们测定了3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血T细胞亚群,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OKT3^+,OKT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而OKT8^+细胞比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着T细胞功能异常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OKT8^+细胞增高,可能与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发病率,实验室检出率和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两个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腹泻粪便标本58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粪便中提取的轮状病毒RNA做基因分型。结果585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出轮状病毒304份,全年轮状病毒阳性率51.97%。在304份ELISA阳性的标本中,随机取103份标本用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5.05%,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1.7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仍然是河南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轮状病毒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已由1990~1997年间监测的G1型转变为目前的G3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惊厥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月期间住院的50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对其中41例伴有惊厥的患儿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中枢神经系统脑炎18例,良性惊厥23例,均发生在感染的早期。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伴胃肠损害症状及血生化,心电图等指标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预防,保护措施,减少病死率。方法对102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伴不同程度的肠外脏器损害,同时引起血生化指标异常。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存在对肺、心、肝、脑、血液系统等损害,同时引起血液升华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6~24月的婴幼儿,常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及碱失衡等,甚至引起死亡,作者在给予低渗口服补液盐同时补充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73年Bishop RF等首次在患急性肠炎的婴幼儿十二指肠活检本中发现了轮状病毒,以后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我们应用肿节风联合西米替丁治疗3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9,24(5):389-390
世界范围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严重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轮状病毒大约每年在〈5岁儿童中引起50万例死亡,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美国,虽然实施免疫前轮状病毒胃肠炎引起的儿童死亡相对较少(每年大约2060例〈5岁儿童死亡)。在2006年开始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规划前,几乎每个儿童到5岁时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大多数发生过胃肠炎,1990—2000年代初这一时期每年约有410000人看过医生,205000—272000人看过急诊,55000~70000人住过院,每年直接和间接的费用约合10亿美元。本报告报道的是免疫实践顾问委员会(ACIP)关于在美国婴儿中使用两种轮状病毒疫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  姚燕群 《护理与康复》2008,7(6):434-436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消毒隔离方法,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患儿602例作为观察组,对同期同病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1例进行一系列消毒隔离的干预措施;2005年10至2005年12月收治患儿584例作为对照组,对同期同病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5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11.19,P〈0.01。结论采取消毒隔离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有报道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但国内的相关报道不多。为了了解T细胞亚群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时的作用,现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和CD4/CD8值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快速诊断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诊断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广东省人民医院(510080)杨精珍,寒松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本文应用ELISA一步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以探讨对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