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CDFI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术(TAE)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少部分由门静脉供给;②TAE后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血流明显减少(P<0.05);③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舒张期最少流速(Vmin)均明显下降(P<0.05),而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直径改变不明显(P>0.05);④TAE后瘤体也明显减小(P<0.001)。本文认为在行TAE前后,应用CDFI对肿瘤血供、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观察分析,可以给TAE的预后提供重要指标,给下步重复治疗提供依据。所以CDFI是目前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2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术(TAE)前后肿瘤血供,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少部分由门静脉供给;②TAE后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血流明显减少(P<0.05);③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舒张期最小流速(Vmin)均明显下降(P<0.05),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直径改变不明显(P>0.05);④TAE后瘤体明显减小(P<0.001)。认为在行TAE前后,应用CDFI对肿瘤血供、肝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分析,可给TAE预后提供重要指标,给重复治疗提供依据。CDFI是目前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TAE后肝动脉血流减少(P<0.05),而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内径改变不明显(P>0.05);(2)门静脉血流于TAE后增加(P<0.05),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3)TAE后瘤体明显缩小,瘤体血供减少(P<0.05);(4)肝静脉的血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DFI是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TAE后肝动脉血流减少(P<0.05),而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内径改变不明显(P>0.05);(2)门静脉血流于TAE后增加(P<0.05),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3)TAE后瘤体明显缩小,瘤体血供减少(P<0.05);(4)肝静脉的血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DFI是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前后肝血流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肝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肝癌行栓塞治疗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肝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但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流无明显改变,对肝脏本身血供无影响,而主要依靠肝动脉供血的肿瘤血供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 (SPVE)联合肝动脉栓塞 (TA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彩超引导 65例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在TAE基础上行SPVE术 ,同时观察本组与单纯TAE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肿瘤血供变化、声像图特征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本组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 92 .3 % ,其中动脉血流消失和减少率 89.2 % ,门静脉血流消失和减少率 86.2 % ,对照组肿瘤动脉血流减少和消失率 63 .0 % ,瘤周和瘤内门静脉血流明显增加率 87.4% (P <0 .0 0 5 )。②随访结果表明 ,栓塞化疗后肿瘤动、静脉血供情况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观察肿瘤血供变化比肿瘤体积的变化更为准确。结论 彩超为观察肝癌血供状态提供重要依据 ,对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疗效的价值。方法:对51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二维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及内部回声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及脉冲多普勒(PW)记录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TACE术后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血供明显减少(P<0.001),其血供减少程度与肿瘤缩小程度呈正相关(r=0.757,P<0.001)。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下降,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01)。结论: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判断肿瘤大小及血流灌注状态,是目前检验肝癌TACE术后效果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巳广泛地用于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常规TAE不能造成肿瘤组织的完全坏死,反复TAE治疗也会给肝功能带来损害。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是在TA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众所周知,肝癌除主要地接受肝动脉分支供血外,部分地接受门静脉分支和胆管周围血管丛的供养,肝段动脉化疗栓塞的目的就是同时封闭肿瘤组织周围各种供养血管。我们报告了12例肝癌患者接受肝段动脉化疗栓塞的初步经验,重点地对插管技术、适应症和应用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肝癌肝动脉栓塞(TAE)及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栓塞(TAE+PVE)治疗前后肿瘤血供和声像图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TAE后,肿瘤门静脉供血从20.9%增加到55.6%。在TAE基础上行PVE治疗,使肿瘤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均明显减少。肝癌化疗栓塞后肿瘤缩小程度与血供减少程度密切相关。经双重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预后优于单纯经TAE治疗者。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指导临床介入件治疗药物用量和评价介入性治疗效果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前后门静脉作为肿瘤引流血管及供血血管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HCC患者42例,行2次TACE治疗,分别于2次TACE术前及术后7d行彩超检查,分析不同时间段肿瘤血供方式的变化。结果:首次TACE术前肝癌均有动脉参与供血,以动脉供血并门静脉引流者所占比例最大占50%,其次是单纯动脉供血方式占35.7%,动脉与门静脉双重供血者较少占14.3%,但无单纯门静脉供血者;而TACE术后7d出现5例完全由门静脉供血的肿瘤,占11.9%;双重供血的肿瘤数也显著增加,占47.6%;单纯动脉供血及动脉供血门静脉引流的肿瘤数则显著减少,分别占19.0%、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TACE前后肝癌血供的变化趋势与首次TACE相似,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ACE治疗后部分肿瘤内门静脉由TACE术前的引流血管转变为术后的供血血管,门静脉作为HCC供血血管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动脉分支穿刺栓塞化疗(TAE)联合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肝癌10例,其中原发肝癌6例,转移癌4例,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以评价疗效。结果10例肝癌患者经TAE联合HIFU治疗2周后,MRI显示肿瘤区完全无强化,肿瘤血供阻断呈凝固性坏死者8例;2例肿瘤区周边少许强化,联合HIFU治疗后肿瘤完全无强化,肿瘤血供完全阻断。一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1/3者5例,完全坏死液化者2例,稳定无明显缩小者3例,未见肿瘤增大或扩散转移,其中1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癌细胞全部坏死。结论 TAE联合HIFU治疗肝癌能有效切断肿瘤供血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肿瘤凝固性坏死,两方法联合应用有协同加强杀灭癌细胞作用,是微创、安全,有望达到介入性根治目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多方法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98例肝癌患者行多电极射频治疗加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联合TAE治疗,同时观察治疗组与单纯TAE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肿瘤血供变化,声像图特征等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术后瘤周及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和减少率92.93%;肿瘤缩小率91.93%,AFP转阴率82.54%,术后随访年,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31%、78.68%,远高于单纯TAE组的59.46%和31.53%。结论:超声引导多方法联合TAE技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超声为观察治疗前后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及与临床疗效关系提供主要依据,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32P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32P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血管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TAE+32P治疗后肝动脉血流速度在第1、3周降至(31.30±10.96)cm/s、(36.15±15.42)cm/s,比术前(97.52±23.61)cm/s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5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3、5周门静脉血流速度比术前显著增加(P<0.05)。阻力系数术后第3周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为了提高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除栓塞肝癌患者肝动脉外,还应对门静脉血流进行阻断。并且在术后第5周左右,应再次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4.
在肝癌的局部治疗中,放射介入是新兴的、有代表性的局部疗法,过去,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是放射治疗,但肝动脉化疗栓塞问世后,这种办法已取代放疗,成为不能切除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基于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非肝癌区则主要由肝门静脉供血,因此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可使肿瘤缺血、坏死、缩小,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不大,临床上主要包括TOCE(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术)、TAI/TAE(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母细胞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栓塞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4例巨大肝母细胞瘤患儿在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时肝脏及瘤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肿瘤大小改变。结果:介入治疗前肝母细胞瘤全肝供血增加,介入治疗后近期,表现为肝固有动脉血流量骤减和门静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随着介入治疗后时间的延长,肝固有动脉血流量进一步降低,而门静脉血流量则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肝脏和肿瘤的血供均明显减少,这一变化与肿瘤的缩小呈正比例,当介入治疗后时间超过3周时,肝脏和肿瘤的血供又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再次介入治疗的必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反映肝母细胞瘤动脉栓塞化疗前后的血供变化,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监测对判断介入治疗的预后以及选择再次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83年NakakamaK等首先报道经肝动脉灌注(TAI)抗癌药物治疗肝癌以来,肝癌的介人治疗进展很快,特别是经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化疗已日益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小肝癌相继被发现,使外科手术变得相对容易和安全,但术后短期内肝内复发仍是十分严重的问题,Sasaki、Belghiti和Masahiro等报道其手术后复发率分别高达47、60和 56·6%.介入治疗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而备受青睐.现就其主要方面综述如下.1 肝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正常肝脏的血供20%~25%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则主要以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较少,对于有包膜的肝癌则完全由肝动脉供血.亦即大多数肝癌为双重血供,肿瘤的中心部分由肝动脉供血,而肿瘤与肝实质交界的部分(即肿瘤的周边)由门脉供血.因而TAE后,肿瘤中央部血供已被阻断,肿瘤大部分坏死.如联合门脉栓塞(PVE),理论上肿瘤将完全坏死.  相似文献   

17.
旋转DSA在节段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旋转DSA(RDSA)在节段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 0例拟行节段性肝动脉栓塞的肝癌患者 ,TACE之前行常规DSA和RDSA肝动脉造影。对两种方法显示肝动脉分支、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结构等情况做对比观察 ,进行 χ2 检验。结果 常规DSA在整体图像质量和显示肿瘤血管染色方面优于RDSA ;而RDSA显示能够独立分辨的肝亚段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的能力则明显超过常规DSA(P <0 .0 0 1)。结论 RDSA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传统DSA结合使用有助提高肝癌TACE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了34例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中及化疗后肿瘤血供和声像图的变化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示肿瘤缩小程度由栓塞后血供减少情况而定,血供减少在先,肿瘤缩小在后,内部异常血流较周边血流减少早且明显。小结节较大的巨块型肝癌效果好。和肝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展示了CDFI在观察肝癌肿瘤血管及血流的准确性以及在全面观察、随诊经栓塞治疗的肝癌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动脉栓塞化疗(TAE)联合高能量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肝癌患者30例,其中原发肝癌23例,转移癌7例,行TAE联合H1FU治疗及护理干预。治疗前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疗效,并发放肝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30例肝癌患者TAE联合HIFU治疗2周后MRI显示肿瘤区完全无强化,肿瘤血供阻断呈凝固性坏死28例。肿瘤区周边少许强化肿瘤血供未完全阻断2例。3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1/3者25例,稳定无明显缩小5例,未见肿瘤增大或扩散转移,1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癌细胞全部坏死,3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TAE联合HIFU治疗肝癌能有效切断肿瘤供血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肿瘤凝固性坏死,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协同加强杀灭癌细胞作用,是微创、安全、有望达到介入性根治目的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反复化疗的毒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肿瘤血流监测32磷玻璃微球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灌注^32磷玻璃微球治疗前后肿瘤知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肝癌灌注^32磷玻璃微球前后肿瘤血流速度及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肝动脉灌注^32磷玻璃微球后肿瘤动脉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肿瘤体积缩小。结论核素内放射栓塞治疗肝癌效果显著;瘤本血流信号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