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胺碘酮用于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110013)侯淑杰刘勇心房纤颤(房颤)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电除颤可使大部分患者转为窦性心律,但患者难以接受,而口服胺碘酮使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是较安全有效的药物。1临床资料房颤病人均为我院1...  相似文献   

2.
王阿莉 《现代康复》1997,1(2):104-104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但持续时间常常很短,为过度性心律,即多见于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或窦性心律转为房颤时的一种短暂异常心律。故实际上临床上较常见的是短阵房扑,持续性房扑临床较少见,且治疗上较困难,对病人危害亦较大。现将我院用心律平转复一例反复持续性房扑,最长一次持续七天的患病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锐  宋苏云  王丰  陈刚  唐熙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33-1936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置换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及房颤心律对置换术的影响.[方法]47例行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置换术患者,根据心律分为窦性心律(术前28人,术后30人)及房颤心律(术前19人,术后17人)两组,并选取1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二尖瓣置换术前一周及术后四周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术前及术后窦性心律组LAd、LVEDD、LVEDS较对照组增大(P〈0.01及P〈0.05),LVEF及LVFS减低(P〈0.01),MVmax及MPG增高(P〈0.01).②术前及术后房颤心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增快(P〈0.01),LAd、LVEDD、LVEDS增大(P〈0.01),LVEF及LVFS减低(P〈0.01),MVmax及MPG增高(P〈0.01).③窦性心率及房颤心律组术后LAd较术前缩小(P〈0.05),MVmax、MPG、PHT及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④房颤心律组术后LVEF、LVFS等收缩功能指标有所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对改善瓣膜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确效果,术后窦性心律组及房颤心律组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房颤心律组术后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及跨瓣压差高于窦性心律组,术后房颤心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较术前提高,仍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入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入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高血压合并房颤的95例为房颤组,高血压窦性心律的55例为窦性心律组,按接受β阻滞剂治疗与否分成房颤非治疗组43例、房颤治疗组52例、窦性心律非治疗组29例、窦性心律治疗组26例。比较各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差异。结果:与窦性心律非治疗组相比,房颤非治疗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IL-17表达在窦性心律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治疗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低于其非治疗组(P0.05)。结论:升高的血清IL-17与高血压合并房颤相关,而β受体阻滞剂治疗降低其血清IL-17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伴持续房颤患者的抗炎作用,探讨缬沙坦作为房颤上游治疗药物的机制。方法将65例高血压并持续房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窦性心律维持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缬沙坦组房颤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hs-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窦性心律维持者比较缬沙坦组血清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缬沙坦对高血压并持续性房颤患者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并有利于药物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对高血压并持续性房颤者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8.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高凝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患者143例,其中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9例,窦性心律患者54例,根据有无房颤和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窦性心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所有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水平,由专人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结果 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PT、APTT明显低于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组;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FG、DDI水平明显高于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组。分别以DDI和FG为自变量,多个临床因素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左室射血分数和左房内径是DDI的预测因素,房颤、动脉粥样硬化和左房内径是FG的预测因素。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明显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部分房颤患者复律后不能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转为慢性永久性房颤,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房颤复律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中的有效性及对左心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不同年龄组快速型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护理。方法将46例新近发生快速型房颤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两组均10~15min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观察10min,末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10~15min静脉注射150mg,仍为房颤者则以0.5~1.0mg/min静脉滴注24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观察两组房颤转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46例患者在24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不同年龄快速型房颤安全、有效,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转复剂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及窦性心律者左心耳排空流速(LAAFV),探讨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所测左房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窦性心律者60例(窦性心律组)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例(房颤组)。应用TTE获取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Dd前后)、左右径(LADd左右)、上下径(LADd上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房储器期应变(LASr)、管道期应变(LAScd)、泵功能期应变(LASct),以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AS)、左房收缩末期最大容积(LAVmax);TEE检测LAAFV。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分析窦性心律组和房颤组LAAFV与TTE所测左房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房颤组LVEF、LVGLAS、LASr、LAScd、LASct、LAAFV均小于窦性心律组,LADd前后、LADd左右、LADd上下、LAVmax均大于窦性心律组,两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业松 《新医学》2013,44(1):3-7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快速心率和卒中/栓塞潜在危险,包括心率控制、抗栓治疗和尝试恢复窦性心律。虽然导管消融术可使部分慢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但是尚缺乏足够临床证据准确评价其疗效。因此,对于大部分慢性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循房颤治疗指南建议,积极控制心率,加强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与心律平应用于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使中风发生率较普通人群增高5倍,同时可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因此应尽量使房颤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对66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复律治疗,并分别用胺碘酮与心律平作复律前准备及复律后维持窦律。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胺碘酮对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40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胺碘酮组术前3d开始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术后当天通过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600mg胺碘酮,能进食后改为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1周后改为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一直维持。安慰剂组以安慰剂代替胺碘酮,服药时间和方法同胺碘酮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5%vs30%,P〈0.05)。随访6个月,胺碘酮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安慰剂组(70%vs0,P〈0.05),而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安慰剂组缩短[(1.8±1.7)d vs(2.8±1.5)d,(11.3±2,4)d vs(13.4±3.2)d,P均〈0.05]。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地将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房颤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在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处理原则除病因治疗外,主要为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性事件。心律平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应用于房颤的复律。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比较心律平静脉用药和单剂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血清生化标记物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以外,主要是满意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尽管对于部分房颤患者来说,控制心室率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对于那些心室率难以控制,或者那些即使控制了心室率但是症状依然存在的患者来说,转复窦性心律则显得更为重要.电复律或者射频消融术是有效的转复窦性心律的手段,而且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成功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心外膜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可行性,方法:6例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式分离术的同时分别环行左右心耳根部及其间横窦,上下腔胸脉之间及右房前壁和冠状窦,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为12~20个月,除1例房颤复发外,余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本方法可以达治疗房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磺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35例心衰并房颤患者,在房颤转复后应用低剂量胺磺酮维持窦性心律。结果:维持窦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1.4%,1年为57.1%,2年达48.5%,显著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衰患者维持窦心律是完全有效的,并可改善患者至少一级别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莫雷西嗪对非瓣膜病房颤转律并维持窦律的作用。方法:67例非瓣膜病房颤口服盐酸莫雷西嗪片450~750mg/d,分3次,服药至4周,复律成功患者,服维持量300~450mg/d,分3次,并随访1年。结果:67例房颤患者41例恢复窦性心律(61.19%),随访1年,维持窦性心律28例(68.29%)。结论:莫雷西嗪对非瓣膜病房颤转律并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较高,毒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和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耳脉冲组织多普勒的图像特点,结合脉冲多普勒初步研究使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左心耳功能的价值。 方法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各15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颤患者根据有无心房血栓或心房血流浓密自显影分为2组,并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窦性心律患者的左心耳血流频谱和脉冲组织多普勒图像为可测量的三相波;房颤患者则表现为无规律的可测量的多相波。左心耳血流速度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脉冲组织多普勒指标在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中有显著性差异,在有血栓和心房血流自显影的房颤患者中进一步降低或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获得可测量的左心耳(包括房颤患者)组织多普勒图像,可作为分析左心耳功能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