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海拔5200 m高原驻防官兵每天吸氧1 h对记忆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对在海拔5200 m驻防1年,且在驻防后5个月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1 h的某哨卡官兵36例,采用DDX-200型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进行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和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观察组);并与在该哨卡同期驻防的未吸氧官兵36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观察组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和正确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而错误次数和平均耗时显著减少(P〈0.05);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得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每天吸氧1 h能显著改善高原驻防官兵的记忆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驻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海拔5000m以上地区驻防官兵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006年10月驻防在海拔5010m、5170m和5380m4个月的127例官兵所做的心电图(2006年组),与1987年10月驻防在相同地点、季节、时间的192例官兵的心电图(1987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年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1987年组低(P<0.01);不完全右房室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1987年组降低(P<0.05,P<0.01)。结论:高原部队设施、医疗条件改善和官兵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心电图所反映的低氧性损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CMS)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CMS青海标准,对喀喇昆仑山驻防1年的223名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3名官兵中,45人患有CMS,患病率为20.2%.其中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CMS患病率分别为29.6%、35.2%、30.8%,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4.1%)和海拔3700 m组(7.4%)(P<0.05或P<0.01);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96.7±21.0)g/L、(200.0±18.1)g/L、(197.6±17.1)g/L,也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180.1±15.2)g/L和海拔3700 m组(183.6±17.2)g/L(P<0.01).本次调查CMS患病率较2005年明显降低,其中海拔5380 m组由85.7%下降至29.6%,海拔4300 m组由43.5%下降至4.1%(P<0.01).结论 喀喇昆仑山驻防官兵CMS患病情况较5年前明显改善,但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健康保护问题仍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高原卫生保健认知情况,为加强官兵自我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对高原驻防官兵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自我评价、特需药品使用状况及官兵吸氧现状。结果官兵的健康自我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为60.8%,保健认知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仅为29.0%,坚持每天吸氧人数比例为14.8%;能罗列出3种以上高原特需药品的人数比例仅占34.1%。结论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高原卫生保健认知一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官兵主动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高原病(CMS)诊断计分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CMS诊断计分系统对喀喇昆仑山海拔4 240m5、001m和5 300m驻防一年共95名青年的调查,并将CMS诊断计分、Hb、SaO2与心电图改变对比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组CMS诊断计分和Hb均较正常心电图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海拔5 001m组与5 300m组CMS诊断计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4 240m组(P<0.01)。海拔5 001m组和5 300m组与4 240m组比较,Hb增高,SaO2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海拔5 300m组Hb又高于5 001m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海拔5 001m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4 240m组增高(P<0.05),海拔5 001m组和5 300m组右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均较4 240m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CMS诊断计分的高低与心电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期驻防不同海拔高原环境对官兵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对驻防1年在海拔4000-5000m官兵74例(中海拔组)、5000m以上官兵74例(高海拔组)和1300m官兵76例(对照组)进行C3、C4、IgA、IgM和IgG5项体液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C3、IgA和IgG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C3、IgA、IgM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海拔组的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高海拔组(P〈0.01)。结论:不同海拔环境对长期驻防官兵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人。于进驻高原前2 d对A组在海拔1 400 m进行高压氧预治疗,每天1次,共2次;于第3天3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2 d到达海拔3 700 m地区休整2 d,同时对B组进行高压氧干预(方法同A组);C组为对照组。于第7天A、C两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 200 m某边防哨卡;B组青年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 380 m某边防哨卡。进入哨卡第5天分别对三组受试者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A组及B组较C组P、TPR、ALT、η、PAWP、BK、CCP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AP、BV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士兵高原驻防及返回后心电图随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调查士兵进驻海拔5200m高原1年及返回平原后5个月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40例士兵从平原进驻到海拔5200m高原前、进驻4个月、1年及返回后5个月,进行心电图随访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在原驻地心电图均正常,进驻海拔5200m高原4个月和1年后,异常心电图、右心室肥厚、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60.0%、52.5%、5.0%、2.5%和65.0%、57.5%、22.5%、5.0%,返回平原后5个月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士兵在高海拔地区驻防1年可发生心电图异常,但返回平原一段时间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式对提高高原部队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5 200 m守防1年的45名健康官兵,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15)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吸氧1组(n=15)每天早晚各吸氧30 min;吸氧2组(n=15)每天早晚各吸氧60 min。两吸氧组采用低流量(2 L/min)持续鼻塞供氧。吸氧前和吸氧15 d后,分别进行二级定量负荷踏阶运动试验,评价PWC170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踏阶运动结束后5 min采肘部静脉血检测血乳酸(B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活性及Hb浓度。结果吸氧后与吸氧前比较,吸氧1组VO2max、BLA、NO、NOS及Hb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WC170、SOD、MDA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2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前,吸氧1组,吸氧2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1组与吸氧2组各项指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后,吸氧1组与对照组VO2max和BL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WC170、NO、NOS、SOD、MDA及Hb无统计学差异;吸氧2组与对照组PWC170、VO2max、BLA、NOS及MDA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NO、SOD及Hb无统计学差异;吸氧1组与吸氧2组比较PWC170、NOS及MD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几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拔5 200 m地区低流量吸氧可显著提高高原部队体能,两种吸氧方案均有效果,每天低流量持续吸氧60 min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39名受试者被分为高压氧治疗组(21人)和对照组(18人)。于进入高原前2d,高压氧组每天接受1次高压氧预治疗,然后2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5d到达海拔5200m某边防哨卡。进入哨卡第2、4、6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L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评分,分值高者急性高原反应症状重。同时检测脉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2组青年进入高原后均未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进入哨卡第2天和第4天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和脉率较高压氧治疗组增高(P<0.01和P<0.05),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对急性高原反应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36名受试者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天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一日2次,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液8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进入哨卡第2天、4天、6天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与评分。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率。结果:进驻哨卡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减少,而SaO2增高(P<0.05或P<0.01),进驻哨卡第2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脉率降低(P<0.05)。结论:饮用富氧水有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心电图来评价高压氧治疗高原脱习服的疗效。方法将驻守在海拔5 000 m以上哨卡6个月以上的85名青年官兵随机分成两组:高压氧组60例,高压氧治疗1次/2 d,共治疗5次;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疗养。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实测法与目测法测定顺钟向转位例数、额面电轴、电轴右偏例数、无人区电轴例数、J波例数、SⅠS_ⅡS_Ⅲ综合征例数、R>0.5 mV例数、R为主波例数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顺钟向转位例数、电轴右偏例数、SⅠS_ⅡS_Ⅲ综合征例数、R>0.5 mV例数、R为主波例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额面电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额面电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改善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脱习服官兵的心电图特征,说明高压氧脱习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花虫胶囊对高原人体的抗缺氧作用。方法将80名健康战士按体重随机分成花虫胶囊低剂量组、花虫胶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20人。分别于给药前、第15天服药后1小时,用血氧饱和仪测定血氧饱和度,同时抽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4组在给药前血氧饱和度、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给药15天后,花虫胶囊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能升高血氧饱和度(P<0.005),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P<0.001),两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P<0.005)。结论 花虫胶囊对高原人体具有抗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富氧水对高原人体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在海拔3 700 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 380 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后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第一次运动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第二次运动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每次均500 m l,2次/d。运动结束后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含量。(2)对首次进驻海拔5 200 m的36名男性青年,自海拔1 400 m驻地乘汽车2 d到达海拔3 700 m当日随机分实验组(18人,口服富氧水)和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富氧水,方法同前。直至进入海拔5 200 m某哨卡第6天,共服9 d,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海拔3 700 m和5 380 m负荷运动,口服富氧水后较未服富氧水时SOD,NO和NOS增高(P<0.01或0.05);MDA,BLA,BUN降低(P<0.01或0.05)。(2)进驻海拔5 200 m的青年,实验组较对照组NO增高(P<0.01);SOD,NOS也增高(P<0.05);MDA,BLA降低(P<0.01);BUN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氧水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具有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对预防急性高原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居民重返平原后心电图(ECG)的变化,了解其脱离高原环境后右心室占优势的情况是否得到扭转.方法:对240名久居高原(海拔2261m~4200m)健康居民(年龄50岁~84岁)重返平原后进行了ECG检查,主要测定了右心室电压,并对右心室肥厚(RVH)作出诊断.同时与197名平原同龄人进行了对比.结果:返...  相似文献   

16.
夏季高原军训动脉血气和肺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队在高原集训中动脉血气酸碱和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将由低海拔区进驻高原的青年士兵480例随机分为复方红景天(RadiodaCompoundRCO)防治组(RG),参芪花粉合剂(AstragalusCodonopsisCompoundACO)防治组(AG),安慰合剂组(对照组CG1和CG2)各120例,均于进驻高原前24h分别服用RCO、ACO和安慰合剂.按预设方案分别登记呼吸次数(R)*min-1、脉搏次数(P)*min-1,进驻高原不同梯度(2900m,3200m,3700m,4400m)后依次登记R、P,并按记分标准登记不同梯度的高原反应.同时随机抽测4组的中心动脉血气、肺功、指氧饱和度(SaO2).结果在2900m、3700m、4400m不同海拔梯度PaO2和SaO2呈梯度性下降,但PaCO2呈不稳定上升,脉搏、呼吸次数增快,肺功出现代偿性加强变化.在3700m,4400m两个梯度的PaO2RG比CG1和CG2分别高出4.4mmHg(P<0.01),3.4mmHg(P<0.01),各组间其它指标亦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结论高原军事作业过程中PaO2下降明显,pH、PCaO2呈显著不稳定上升状态.预服中药RCO、ACO可增强高原适应性,提高PaO2,降低AHR和ARI发生率,适用于部队群体进驻高原的防护.  相似文献   

17.
夏季高原军事作业中急性高原病的现场观察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原军训中的发病特点规律、血气变化及防治。方法 :将由低海拔区进驻高原的青年群体 4 80例随机分为复方红景天 (RhadiodaCompoundRCO)防治组 (RGn =12 0 ) ,参芪花粉合剂 (AstragalusCodonopsisCompoundACO)防治组 (AGn =12 0 ) ,安慰合剂组 (PCO)对照组 (CGn =2 4 0 ) ,均于进驻高原前 2 4h分别服用RCO、ACO和PCO。按预设方案登记呼吸次数 (R)·min-1、脉搏次数 (P)·min-1和进驻高原不同梯度 (2 90 0m、32 0 0m、370 0m、4 4 0 0m)后的R、P ,并按记分标准登记用药前后不同梯度的高原反应。随机抽测三组的中心动脉血气、肺功、指氧饱合度 (SatO2 )。结果 :在 32 0 0m、370 0m、4 4 0 0m不同海拔梯度急性高原病 (AHAD)RG和AG明显低于CG ,至 4 4 0 0mAHAD(含 3例高渗脱水 )累计发生率 16 7/ 4 80例 (34.8% ) ,RG、AG、CG分别为 35 / 12 0 ,30 / 12 0 ,10 2 / 2 4 0 ;有明显呼吸功能不全 (AIR)或脑水肿、肺水肿症征者分别为 1/ 12 0 ,1/ 12 0 ,14 / 2 4 0。在 370 0m ,44 0 0m两个梯度的PaO2 RG比CG分别高出 4 .4mmHg(P <0 .0 1) ,3.4mmHg(P <0 .0 1)。结论 :预服中药RCO、ACO可增强高原致适应性 ,提高PaO2 ,降低AHAD、AIR发生率 ,适用于部队群体进驻高原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海拔地区战士双肾形态的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生活是否引起肾脏体积改变。方法:从平原地区入伍到高原生活个月以上,且尿生化异常的战士105人,其中西宁地区组50人,海晏地区新兵组21人,海晏地区老兵组34人。对照组为北京地区从平原入伍6个月而尿生化正常战士41名。超声观察双肾体积,并排除测试对象因体表面积大小对肾脏体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 :进驻海拔 5 2 0 0m哨卡的某部 118名士兵随机分为 6组。将复方红景天、银杏叶片、酪氨酸、复方党参、乙酰唑胺、异叶青兰组列为A、B、C、D、E、F组 ,每组 18~ 2 0人。于进入高原前 4天开始 ,每日早晚各服药 1次 ,到哨卡第 3天停药 ,连服 12d。部队进驻哨卡第 1~ 7天 ,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 98- 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每天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 ,然后分度评分。分值高者 ,高原反应症状重。结果 :部队进入哨卡第 1天 ,A组症状评分较C、D、E、F组低 ,C组较A、D、E、F组高 (P <0 .0 1或P <0 .0 5 )。第 3天 ,除F组外 ,C组均高于其它 4组 ,B和E组较D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第 5天 ,A和B组较C组低 ,A组较D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第 7天 ,B组较A、C和D组低 ,F组较A、C和B组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银杏叶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效果最好 ,乙酰唑胺和复方红景天次之 ,复方党参较异叶青兰好 ,酪氨酸最差  相似文献   

20.
高原低氧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是探讨高原地区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临床分四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吸氧加营养组效果最好,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对照组平均增加128g,吸氧组增加108克,营养组增加74克,新生儿身长、双顶径等指标都有相应增加,胎盘功能以及胎盘组织学吸氧组有明显改善;本组研究结果提示高原低氧是影响胎儿(?)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故在孕后期给孕妇吸氧和加强营养是可以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缩短与平原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