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究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对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后抑郁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2次/d,15~20 min/次,干预28 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8 d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末,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8 d末,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卧式“六字诀”功法练习可改善卒中后轻中度患者的抑郁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初次行肾移植术成功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2组肾移植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提高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学院2018级护理专升本的一个教学班级(n=121)作为对象,借助“雨课堂”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比较混合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且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68.89±5.82),显著高于干预前(60.8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主动、互动、轻松、挑战。结论 “雨课堂”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专升本基础护理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向薇  张平 《护理学报》2020,27(20):7-11
目的 了解 “云教学”模式下护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方法 对392名护理专业本、专科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学习压力、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评分分别为(9.55±2.12)分、(2.28±0.74)分、(1.98±0.82)分、(5.11±0.68)分和(3.27±0.56)分;相关分析显示,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和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共情、认知共情、情绪反应及学习压力对护生在线学习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学历和自我效能具有反向预测作用,(R2=0.512,P<0.001)。结论 “云教学”模式下,护生长期宅居行为和学习形态改变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长期的新媒体使用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性创伤和共情式关注,学习压力、共情能力、替代性创伤和心理弹性是影响护生“云教学”模式下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切实减轻护生在线学习负担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6月74名2015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接常规“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将2018年3—6月57名2016级护理本科生作为观察组,接受基于慕课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用《健康评估学习自我效能问卷》调查并比较2组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水平,同时分析其期末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差异及课程反馈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学习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期末理论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课程的反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慕课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改革比传统教学能更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改善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对课程的反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基层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充分了解基层中医院的需求,成立中医护理帮扶专家团,并派驻中医护理骨干紧密型驻点帮扶。采取“双”式和“播种”式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建立护理服务质控体系,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手把手”指导+“传帮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师带徒”模式打造联动门诊,帮助基层医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结果 被帮扶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理论与操作评分较帮扶前明显提高(P<0.001),其中中药涂药技术、蜡疗技术和经穴推拿技术3项操作进步最大;被帮扶医院护士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体满意度、教学计划安排满意度、授课内容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被帮扶医院成功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培养了8名院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结论 对基层中医院实施“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可有效提升被帮扶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基层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金课”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科研护士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36名有意向申请2021年科研护士岗位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在“金课”理念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围绕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更加侧重学员的“分析、评价、创造”3个高级认知阶段,分别展开护理科研培训与实践。结果 培训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课”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4月和2019年5—8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交接班制度)和观察组(实施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各130例,在实施干预前后调查2组患者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管床护士认识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床护士认识率从62.3%提高至86.2%,护理服务满意度的7个维度:感知质量、患者预期、医院品牌、疾病压力、患者满意、患者抱怨和患者忠诚分别从(37.15±4.05)、(12.77±1.71)、(4.22±0.83)、(4.18±0.93)、(8.42±1.26)、(4.21±0.88)、(8.67±1.24)分提升至(44.73±0.61)、(14.86±0.41)、(4.96±0.19)、(4.92±0.27)、(9.95±0.21)、(4.95±0.21)、(9.93±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能有效提升住院患者及家属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5名护生按班级分为观察组57名,对照组58名。观察组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比较2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高。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自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巧娣  周静  王硕 《护理学报》2021,28(17):64-69
目的 探讨康复自我效能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后疲劳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选取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0名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本组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卒中后疲劳条目均分、康复自我效能标准分及卒中后抑郁总分分别为(3.94±1.83)分、(77.08±21.29)分、2.00(0.00,5.00)分;卒中后疲劳条目均分与康复自我效能标准分呈负相关(r=-0.566,P<0.01),与卒中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513,P<0.01);康复自我效能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9.9%。结论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卒中后疲劳检出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康复自我效能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务人员应制订相应干预措施预防或缓解患者的卒中后抑郁,提高其康复自我效能,进而减轻卒中后疲劳,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同妻群体负性情绪的特征及来源,为开展心理健康护理和干预提供思路和数据支持,促进同妻群体的心理健康。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14日起开始关注百度贴吧中“同妻吧”中的发帖动态,利用 Python爬取百度贴吧“同妻吧”中截止到2021年11月07日的帖子,最终获取72 680条帖子的数据。通过分词、TF-IDF算法得到词频排名前50的高频关键词;利用 Gephi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利用Boson提供的情感词典判断所提取高频关键词的情感正负程度,计算每个小时内发帖数量,并分析发帖内容的正负性情绪特征。结果 凌晨3:00—5∶00用户活跃度最低(占3.01%),晚上20∶00 —23∶00同妻活跃度最高(占23.04%)。偏正性情感表达的有29 414条,其中情感得分>0.5的帖子有29 386条,占总发帖量的40.40%,情感得分=0.5的有28条(0.03%);情感得分<0.50分的有43 266条,均表达了负性情绪,占总发帖量的59.50%,各个时间段的平均情感得分均偏负性。在表达负性情绪时,“恶心”、“怀疑”、“痛苦”、“不好”、“伤害”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发帖的内容主要围绕婚姻问题进行讨论。结论 百度贴吧“同妻吧”中的同妻普遍倾向于表达负性情绪,婚姻问题是同妻负性情绪的主要来源。同妻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要及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提升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对同妻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为母婴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中山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采取标准化培训,落实同质化护理管理,实践“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结果 我院“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自2020年6月开展来,电话咨询评估215次,上门母婴护理服务103次,其中接受评价的产妇满意度(4.41±0.66)分,31名出诊护士职业满意度对该模式自评赞成率61.29%~100%。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护士执业空间,提升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主”视角下《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方法 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3方面,采取强化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完善课程思政系统、构建“LOVE”和“HEART”2大思政模块、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等措施,在2019级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果 学生和督导评价中,教师德育能力均分超过上一年度,且获得了一些奖项;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好、线上学习积极、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平均分超过80分,思政素养得分超过90分者占比超过80%。结论 “三主”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可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激发学生课程学习投入、提升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耳节拍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疲劳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普通音乐组(n=47)和双耳节拍音乐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普通音乐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普通音乐训练,双耳节拍音乐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双耳节拍音乐疗法的训练,干预前、干预14 d末及干预28 d末,观察比较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疲劳评分情况。结果 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32,P<0.001);不同时间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与时间点间具有交互作用(P<0.001)。进一步单独效应,干预前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末和干预28 d末,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变化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28 d末双耳节拍音乐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普通音乐组和对照组,且普通音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耳节拍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其疲劳感。  相似文献   

16.
程迪  胡德英  郭潇  代艺  孙丽 《护理学报》2020,27(15):69-73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48例, 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实施干预3个月,1次/周,60 min/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方法能改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参与“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即“护士体验患者活动”后临床护士的真实感受,为新建医院服务模式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完善、护士训练培养策略提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名护士体验活动后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后,参与护士接受访谈,提炼出个性化服务,专业指导需求,信息系统管理,疗愈环境设计,体验活动启发与改变5个主题。结论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可根据门诊护理专业需求特色,打造个性化护理宣导;探寻新建医院信息系统无纸化管理前期不稳定的解决方法;开发拓展“神秘客户”体验活动用于护理的优化与改进,为新建医院初期服务模式、制度流程改进、护理人员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为营造优质的护理文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通过使用足部高危因素智能分级管理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高危因素及足部自我护理行为进行管理后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高危因素筛查和足部自我护理知识进行调查,借助智能分级管理平台对患者采取远程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足部高危因素、知识、行为及破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总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总得分标准得分处于“良好水平(≥80分)”从22%上升至94%,2组患者足部护理得分情况(总得分、足部检查、足部日常护理、足部干燥处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鞋型选择、趾甲修剪、皮肤干燥情况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患者足部破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借助足部高危因素智能分级管理平台对存在高危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改善足部日常自我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翻译韩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Person-centered Critical Care Nursing,PCCN),形成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并分析其信度效度。方法 按照量表汉化的程序,得到原作者授权后,将韩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翻译为中文,并接受跨文化调试,对天津市375名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完成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较好;共提取出共情、个性、尊重、舒适4个公因子,各因子的条目载荷均≥0.4,累计总变异率的解释率为70.113%,结构效度良好;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97,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6、0.766、0.771、0.871。验证性因子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 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合中国ICU护士共情、个性、尊重、舒适等方面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刘莹  苑记清 《天津护理》2021,29(2):147-150
目的: 观察孕期被动吸烟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持续参加“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177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被动吸烟分为被动吸烟组和不被动吸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分娩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 GDM患者孕期被动吸烟率达45.20%。干预前FPG、2h P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FPG、2hPG、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性别、身长、5min-Apger得分、低血糖、畸形、低血钙、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是影响GDM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烟雾环境暴露不利于疾病病情控制,易导致不利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