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发作(TIA)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依据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动脉自旋标记(ASL)主要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无需使用对比剂,具有安全、无创、易重复的优点。近年来多种技术及序列的改良,可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拓宽了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就ASL的研究进展及其在TIA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206例,设为TI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06名为健康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序列、MRA以及3D-ASL灌注成像扫描,分析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结果。结果:TIA组双侧rCBF值有明显差异(P<0.05),健康组双侧rCBF值无明显差异(P> 0.05);TIA组MRA显示血管狭窄占54.85%(113/206),3D-ASL显示低灌注占65.05%(134/206),两者联合应用显示异常者占80.10%(165/206)。健康组MRA显示血管狭窄占10.19%(21/206),3D-ASL显示低灌注占4.85%(10/206),两者联合应用显示异常者占9.71%(20/206)。TIA组低灌注者比重明显高于健康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选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均是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收治病例中抽出,后纳入观察组,并抽出同等例数健康受检者,纳入对照组,均予以其进行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检测,分析联合检测方法在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左侧CBF绝对值与右侧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左侧与右侧的CBF绝对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左侧CBF绝对值中的右侧高信号,较左侧高信号高(P<0.05),右侧CBF绝对值比较中,观察组左侧高信号较右侧高信号高(P<0.05);联合检测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敏感度、特异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2%(46/50)、96%(48/50)、4%(2/50)。结论: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检测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能降低患者漏诊率,为临床尽早开展有效治疗控制住其病情进展提供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PLD=1.5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diffusion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就诊的100例疑似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P诊断。对比患侧、健侧脑灌注参数指标、不同病情脑灌注参数指标,并分析MRP技术诊断效能。结果:TIA患者患侧CBF、CBV明显低于健侧,MTT、TTP明显高于健侧(P<0.05)。不同病情患者CBF、CBV、MTT、TT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危险程度越高,CBF、CBV水平越低,MTT、TTP越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100例可疑患者中,确诊阳性病灶77例,阴性23例,MRP敏感度90.91%(70/77)、特异度82.61%(19/23)、准确性89.00%(89/100)。结论:MRP应用于TIA中诊断价值显著,具有较高敏感度及准确性,可精准鉴别患者及病情进展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分析双时相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 dimaging,DWI)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I,DSC-MR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于南通瑞慈医院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34例,检查时间窗均为发病24 h以内行头颅MRI检查,使用GE Pioneer 3.0T MRI扫描仪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DWI及双时相(PLD=1 525 ms,2 525 ms)3D-ASL检查,并行DSC-MRI灌注检查,对3D-ASL、DWI及DSC-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DWI结果显示阳性12例,PLD=1 525 ms、2 525 ms及DSC-MRI均检出低灌注区;DWI显示阴性22例,PLD=1 5...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急性缺血病灶发生率,DWI急性缺血病灶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3-10月间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126例TIA患者的资料。比较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52例TIA患者有DWI急性缺血病灶(52/126,41%)。病灶体积较小(平均体积:1.6cm^3),ADC值中度下降(平均ADC比率: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A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0min(OR,6.9;95%CI,3.2~23.4),运动障碍(OR,4.8;95%CI,1.9~19.2)和失语(OR,7.8;95%CI,1.9~27.9)是DWI异常的预示因素。52例有DWI异常者中19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结论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近一半有DWI异常,DWI异常与症状持续时间,运动障碍和失语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的多模态MRI功能成像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CI患者68例,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和3D-ASL成像检查,测量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owl)和3D-ASL异常灌注面积(S3D-ASL),比较两者差异;选取DWI扩散受限及3D-ASL灌注异常感兴趣区(ROI)和对侧镜像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血流(CBF)值,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病变区和镜像区ADC、CBF值差异性;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通过回归分析,比较ADC、CBF值及两参数联合检测对ACI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S3D-ASL/SDWI≥1.1,23例S3D-ASL≈SDWI,无S3D-ASL相似文献   

9.
10.
背景:有实验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可遗留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提出脑血流量及其分布与认知活动关系密切的假说.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验证其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神经电生理室、核磁室。对象:选择2002—01/2003—06在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和门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5例,均为男性,右利手,年龄45—78岁,平均(68.1&;#177;8.4)岁。对照组33例,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男性,均为右利手,年龄45~77岁,平均(67.8&;#177;8.6)岁。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老年认知功能量表[包括定向、识记、广度、回忆1(有无联系)、长记忆、动物名、划销与计算、分类与类同、临摹、语言和回忆2(有无关系)等11项内容,根据原始分查不同年龄组的T分转换表.消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再根据受试者的教育水平查教育T’分表,消除教育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可根据T’分及百分位水平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1对两组对象进行检测评估,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②老年认知功能量表检查结果。③脑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结果:3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3例正常体检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336.2&;#177;34.2)ms,(311.3&;#177;44.2)ms,t=5.9453,P〈0.05]。②老年认知功能量表检查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广度、回忆1、长记忆、动物名,计算,回忆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9.7&;#177;11.9),(47.4&;#177;12.0)分;(54.5&;#177;14.8),(61.8&;#177;14.5)分:(61.1&;#177;78).(64.7&;#177;1.7)分;(59.4&;#177;11.0),(64.7&;#177;8.8)分;(50.0&;#177;14.7),(58.1&;#177;14.2)分;(44.6&;#177;15.4),(53.2&;#177;17.8)分.t=4.151 0-7.2928,P〈0.05~0.011。③脑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3例(94%,33/35)脑动脉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狭窄和闭塞。其中椎动脉广泛性狭窄占54%(19/35);大脑前动脉(双侧)、中动脉(双侧)、后动脉(双侧)狭窄和闭塞的分别为40%(28/70)、59%(41/70)、47%(33/70);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双侧)狭窄和闭塞的分别为5.71%(2/35),5.71%(4/70).结论: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并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尤以记忆损害突出。②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脑动脉狭窄和闭塞,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持久的脑血流低灌注与此密切相关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李璇  吴江 《磁共振成像》2019,10(4):288-29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部分患者会在TIA后进展为脑梗死,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害。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可以无创性地评估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为TIA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现针对ASL在TIA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域(IP)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DWI、MRA扫描,根据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ASL异常灌注面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根据患者发病至首次MRI检查时间(T)将患者分为超急性期(T<6 h)和急性期(6 h≤T≤24 h)。记录患者中心梗死区、IP区与IP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MRA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灶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48例患者3D-ASL异常灌注面积明显大于DWI异常高信号面积,显示存在IP区;MRA显示颅内某支主干动脉节段性狭窄,远端血管明显变细甚至消失,部分显示血管无明显异常。患者不同区域CBF、ADC值比较:中心梗死区P<0.05);超急性期患者rCBF值、rADC值均大于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IP区的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0级为主,非IP区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3级为主;两组患者的MRA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联合DWI、MRA检测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IP区的存在和血管狭窄程度,有利于梗死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定量分析阿尔兹海默病(AD)不同进展阶段脑血流量(CBF)改变,评价其鉴别效能。方法针对22例AD(AD组)、2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25例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组)患者和25名正常志愿者(NC组)采集头部3D T1WI和3D-ASL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双侧苍白球(GP)、壳核(PU)、尾状核(CA)、海马(HP)、丘脑(TH)、额叶皮层(FC)、顶叶皮层(PC)和枕叶皮质(OC)的CBF值。比较各组间CBF值差异,观察其与年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价各脑区CBF值鉴别AD不同阶段的效能。结果AD组及MCI组除OC外各脑区CBF值均较NC组减低(P均<0.01);SCD组CA、PU及TH的CBF值均较NC组增高(P均<0.05)。AD组及MCI组HP的CBF值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r=0.584、0.595,P均<0.01)。HP、TH、FC、PC、OC的CBF值鉴别AD不同进展阶段的AUC均较高。结论AD及MCI存在广泛脑灌注减少;SCD部分脑区存在灌注代偿;HP、TH、FC、PC、OC的CBF值对诊断及鉴别不同阶段A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中延迟时间对正常人群大脑血流灌注值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年龄段最佳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方法 将84名健康志愿者分为青年(20~44岁)、中年(45~59岁)及老年组(60~80岁),分别行常规MR及3D-ASL灌注扫描,对每个年龄组分别采集三期PLD。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分析灌注数据,提取全脑灰质、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边缘叶的脑血流量(CBF)值。各年龄组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两两比较分析不同延迟时间(1 025、1 525、2 525、3 025 ms)CBF值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全脑灰质(P=0.011)、颞叶(P<0.001)、枕叶(P=0.013)及边缘叶(P<0.001)不同延迟时间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1 025 ms及1 525 ms所得CBF均值较高;中年组全脑灰质(P=0.009)、额叶(P=0.008)、顶叶(P=0.019)、颞叶(P=0.002)、枕叶(P=0.001)、边缘叶(P=0.008)不同延迟时间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全脑灰质(P=0.026)、额叶(P=0.023)、颞叶(P=0.006)、枕叶(P<0.001)不同延迟时间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中年组、老年组均为1 525 ms及3 025 ms所得CBF值较高。结论 PLD是影响3D-ASL脑灌注值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年龄段人群最佳PLD不同,青年组适合用较短PLD,1 525 ms是最佳PLD,中年组及老年组适合用较长PLD,3 025 ms是最佳PLD。  相似文献   

16.
17.
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和脑电图仪对45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IA组经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异常率为77.8%,EEG异常率为68.9%,经x。检验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CD检查对T1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TCD和EEG检查有助于TI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3D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评估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的静息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中执行能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MR 750扫描仪对29例慢性期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