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膝部损伤5例,体部损伤11例,膝部与体部同时损伤6例,压部1例.MRI表现主要为胼胝体区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腔MRI平扫、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盆腔脓肿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拟诊为盆腔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以活检或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评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诊断盆腔脓肿的结果,并比较各检查方法的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曲线下面积,观察盆腔脓肿的MRI表现。结果增强扫描、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与MRI平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扫描与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WI和增强扫描ROC曲线下面积高于MRI平扫(P < 0.05),增强扫描与DWI的曲线下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RI平扫准确诊断39例,多数为囊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有明显分隔;T1WI序列显示包块总体呈低信号,T2WI序列显示包块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和稍高信号。DWI检查显示多数病灶呈高信号,低ADC值,扩散明显受限。增强扫描显示多数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部分病灶分隔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盆腔MRI、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DWI诊断盆腔脓肿均效能良好,其中增强扫描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和MRI多序列评估脑外伤患者病况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院后的患者均进行CT和磁共振T1WI、T2WI、液体衰减翻转翻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检查,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等,并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病情的评估价值;于伤后3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有无神经症状,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脑外伤患者中手术诊断硬膜下血肿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硬膜外血肿17例,脑挫伤23例。MRI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在硬膜外血肿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微出血病灶MRI多序列检查中ESWAN检查数目最多,其后依次是FLAIR序列、DWI序列、T2WI序列、T1WI序列,CT与T2WI序列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出血灶主要分布在额叶、颞枕顶叶、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等区域,ESWAN序列检出出血病灶的总体积为288 557 mm3,以颞枕顶叶白质体积最大为63 153 mm3;60例脑外伤患者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之间经Spearman相关检验均存在明显负相关(r=-0.753, P < 0.01;r=-0.736,P < 0.01),伤后3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负相关(r=-0.648, P < 0.01;r=-0.612,P < 0.01)。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在脑外伤患者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准确率更高,且ESWAN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数目、体积检出方面更有优势,对患者病情及远期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胼胝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胼胝体损伤的患者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胼胝体损伤的颅脑CT和MRI表现特点:①胼胝体出血性损伤23例和非出血性损伤18例,以膝部与体部多见,压部少见;② 30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③ 31例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损伤.1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中,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仅显示2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3例胼胝体出血性损伤,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显示20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后随访,MRI发现胼胝体体积缩小28例、软化灶15例、胶质增生30例,CT仅发现脑软化灶8例.结论 对于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和随访复查,MRI较CT检查有明显优势;对于胼胝体出血性损伤病灶,MRI和CT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胼胝体变性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8例胼胝体变性均行颅脑MRI常规横断T1、T2、压水序列(FLAIR)扫描,分析8例患者颅脑MRI表现及其特点。结果8例患者胼胝体全部受累5例,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受累2例,胼胝体膝部受累1例;MRI图像上,胼胝体区见弥漫或局限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部分在T2呈局限性低信号,FLAIR均为高信号;病灶没有占位效应。结论糖尿病患者可显示胼胝体变性,MRI是诊断胼胝体变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出现脑炎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行轴位常规序列(T2WI、T1WI)和T2FLAIR、DWI序列扫描,其中56例有MRI阳性表现,56例中30例首次MRI检查后分别于第2周(13例)、第3周(17例)行MRI复查,扫描序列同上。比较4种成像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病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儿显示病灶共147个,病灶多为对称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的片状、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于T2FLAIR或DWI序列上显示更清楚。T1WI显示病灶50个(50/147),T2WI显示病灶65个(65/147),T2FLAIR显示病灶120个(120/147),DWI显示病灶109个(109/147)。DWI和T2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P<0.05;T2FLAIR与DWI、T1WI与T2WI相比,P>0.05。30例复查病例显示病灶共73个,T1WI显示病灶55个(55/73),T2WI显示病灶57个(57/73),T2FLAIR显示病灶68个(68/73),DWI显示病灶15个(15/73)。T2FLAIR与DWI相比,P<0.05;DWI分别与T1WI、T2WI相比,P<0.05;T2WI与T2FLAIR、T1WI与T2WI相比,P>0.05。结论:T2FLAIR、DWI序列相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恢复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DWI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检查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上T2WI联合DWI+T2 SPAIR序列在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价值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因患有膀胱肿瘤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60例,均行T2WI联合DWI序列、T2WI联合T2 SPAIR、DWI序列联合T2 SPAIR及T2WI联合DWI+T2 SPAIR序列检测。计算不同组合序列的检测结果对膀胱癌肌层是否受侵分期的检查效果及一致性评估。   结果   T2WI联合DWI+T2 SPAIR序列对肌层有无浸润的特异性、敏感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5.46%(21/22)、89.47%(34/38)、91.67%(55/60),明显高于T2WI联合DWI序列、T2WI联合T2 SPAIR及DWI序列联合T2 SP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2WI联合DWI+T2 SPAIR序列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高。   结论   T2WI联合DWI+T2 SPAIR序列扫描方案可明显提高对膀胱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且T2WI联合DWI+T2 SPAIR序列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高,更有利于评估病灶肌层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常规MRI不同序列与DWI在DAI诊断和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行常规SE-T1WI、FSE-T2WI、FLAIR-T2WI、平面回波弥散加权(DWI)成像和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WI/FFE扫描,比较各系列脑内病变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34例患者总计检出246个病灶,其中出血性病灶89个。在DWI上检出182个病灶,包括高信号病灶161个;15个高信号灶和21个低信号灶为出血性病灶。67.1%的高信号病灶ADC值降低,21.2%的ADC值增高,11.7%的ADC值正常;12.6%病灶在其它序列上未能检出。FLAIR-T2WI检出153个病灶,FSE-T2WI检出131个病灶;T2WI/FFE检出112个病灶,89个为出血灶;其中53个在其它序列上未显示。对DAI病灶以DWI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FLAIR-T2WI。对出血性病灶以T2WI/FFE为最高,但该序列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很低,与其它3个序列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AI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WI检出DAI病灶的总敏感性最高,T2WI/FFE在检出出血性DAI病灶上具有优势。DWI、FLAIR/FSE-T2WI和T2WI/FFE结合应用能够较全面的对DAI作出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和整理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病例1、2),1例患者为低血糖脑病(病例3),3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复查的病例病灶缩小或者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目的,经对病因合理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创伤性胼胝体损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胼胝体损伤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2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对胼胝体膝部、压部进行定量测定FA及ADC值,测定结果与患者组G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所测胼胝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胼胝体FA值与GCS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并定量与临床GCS评分密切相关的胼胝体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伤情评估上,CT和常规MRI的作用非常有限.目的:验证氢质子MRI波谱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临床对照观察,于2002-10/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放射科完成.对象:纳入63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2组,弥漫件轴索损伤组27例,非弥漫件轴索损伤组36例:再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方法: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治疗,一旦生命体征和意识情况允许,立即行包括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在内的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并在此同时行氢质子MR波谱检查,氢质子MR波谱检查数据进行后期工作站分析,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和非弥漫性轴索损伤组相比,弥漫性轴索损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核出现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降低及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升高(P<0.05~0.01),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出现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及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出现胼胝体膝部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升高和压部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降低(P<0.01),但变化程度比弥漫性轴索损伤组低.弥漫性轴索损伤组胼胝体膝部的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824,P<0.01).结论: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核各氢质子MR波谱指标可作为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的诊断指标.氢质子MR波谱中的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等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伤后组织学的改变,是临床伤情预测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及脑干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TI显示DAI患者除胼胝体膝部外的其他测量区域FA值均明显减低(P<0.01)。ADC值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损伤水肿区,但量值随发病时间变化较大;DTT结合弥散张量椭球体图可很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受损范围。结论DTI联合DTT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R I)不同序列组合对瘢痕妊娠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26例经超声检查提示瘢痕妊娠可能后进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经诊断证实18例为瘢痕妊娠,均进行T1WI、T2WI、D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分3个组合,对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