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总共纳入抑郁症患者106例,另外招募匹配健康对照志愿者106例。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图像后,利用GRETNA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功能网络构建,然后计算网络属性,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Bo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全局属性增加,女性全局属性局部效率(P=0.0003)、小世界(P=0.04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全局属性全局效率(P=0.0098)、局部效率(P=0.009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左后扣带回、左腹侧前额皮层、左顶下回、左顶叶、左颞顶联合区的节点聚类系数低于男性(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右颞下回、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左背侧额叶皮层、右前岛叶、左腹侧额叶皮层、左/右中岛叶、左后岛叶、左顶叶的节点度值均低于男性(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左后扣带回、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左腹侧前额叶皮层、左顶下回、左丘脑、左顶叶、左颞顶联合区、左枕叶的节点局部效率均低于男性(P<0.05)。结论 女性抑郁症患者下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急性期的脑功能重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皮层功能重塑.方法 采用被动运动任务对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成像.运用脑功能分析软件SPM2对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受试患者分为脑皮层卒中组(A组)及传导通路卒中组(B组),通过记录各组患者的脑激活区情况,观察不同部位卒中急性期脑功能重组过程,并与追踪所得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皮层卒中患者急性期以卒中区域周围脑区以及患侧顶叶代偿为主,急性期脑功能重组与患者恢复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传导通路卒中组内追踪证实恢复不佳的患者,急性期主要见患侧大脑半球激活,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则在急性期以健侧大脑半球激发为主.其中可见健侧SMI皮层激发.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脑功能重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可能与预后有关;健侧大脑半球对患者的恢复的确存在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皮层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脑网络枢纽长程和短程功能连接强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trength,FCS)的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对30例SIV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获得脑网络枢纽图和长程、短程FCS图.比较组间脑网络枢纽长程、短程FCS值的差异,并评估其与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受试者脑网络枢纽主要分布在楔叶、楔前叶、舌回、中扣带回、后扣带回、梭状回、距状裂周围皮层等区域.与NC组比较,SIVD组双侧颞上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长程、短程FCS值以及右侧脑岛短程FCS值降低;右侧额上回长程、短程FCS值和右侧楔前叶长程FCS值升高(P均<0.05).SIVD组右侧脑岛短程FCS值(r=0.390,P=0.044)和右侧颞上回长程FCS值(r=0.438,P=0.022)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结论SIVD患者部分脑网络枢纽存在长程和短程FCS的异常改变,特别是在脑岛和颞上回,这可能有助于揭示SIVD发病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尤其是与默认网络系统的功能连接模式的异常情况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例为病例组,健康老年人1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静息态fMRI,选择左、右两侧海马作为感兴趣区,分别与全脑做相关分析,获得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的脑功能连接激活图,观察其左右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模式。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海马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主要包括扣带回、额叶(上、中、下回)、顶下小叶、颞上回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小脑后叶、枕叶、颞叶内侧、楔前叶、距状沟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功能连接模式存在异常,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可能是引起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减弱的原因之一,而功能连接增强提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相应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交互抑制疗法治疗脑卒中前、后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对症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交互抑制手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6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renchay活动量表(FAI)及运动力指数(M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接情况,并分析其与CNS、FAI及MI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经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CNS、FAI及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以治疗组FAI评分[(54.68±4.62)分]、MI评分[(40.02±2.73)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接系数[治疗组为(0.674±0.126),对照组为(0.738±0.122)]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组双侧大脑运动皮质连接系数与M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r=-0.01)。 结论交互抑制疗法能加速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并促其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接系数显著降低,其大脑运动皮质功能连通性改变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脑功能连接(FC)的特点,并探讨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功能恢复中可能存在的重塑机制.方法:纳入脑卒中伴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1例(脑卒中组)和健康受试者18例(健康对照组).采集脑卒中组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所有受试者的rs-fMRI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人脑静息状态下的不同专属脑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离静息状态五大专属性功能脑网络,将五大脑网络分别作为感兴趣区,并采用多变量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GCA)分析相关脑网络之间的功能因果连接的强度关系。采用SPM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应用ICA方法得到5个经典的正常人静息态脑网络成分,分别为默认网络(DMN)、记忆网络(MeN)、运动网络(MoN)、听觉网络(A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GCA分析表明,DMN和其余4个网络之间、MeN和ECN之间、AN和MoN之间、ECN和AN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特定的脑功能连接网络,且这些网络之间有着显著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基于分数低频振荡幅度(fALFF)算法评价酒精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改变。方法 分别对7只雄性健康恒河猴于给予酒精前(对照组)及10 min后(酒精组)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fALFF算法获得两组f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静息态下,酒精组fALFF值低于对照组的脑区为右枕叶、右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楔叶/距状沟、右侧额上回、后扣带回及小脑、丘脑(P<0.01);酒精组fALFF值高于对照组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海马、双侧岛叶及脑干、小脑、右侧基底核(P均<0.01)。结论 酒精急性期恒河猴脑功能的改变具有全脑效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的经胼胝体连接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慢性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康复干预1个月前后和32例健康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利用自动解剖标记图谱(anm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识别与胼胝体直接相连的32对同源皮质脑区并进行感兴趣区水平的功能连接分析,比较这些脑区的患侧半球内、健侧半球内以及半球间功能连接的组间、组内差异,并进一步将功能连接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半球内总功能连接差异均不显著,而半球间总功能连接显著减弱(P<0.01,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源脑区比非同源脑区的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弱更加明显,涉及前额叶、感觉运动区、顶叶、颞叶和枕叶。与干预前相比,卒中组干预后的患侧内侧眶回与健侧内侧额回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0.01,FDR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卒中组干预前半球间总功能连接与干预前FMA-UE评分显著正相关(r=0.590;P=0.004)。有5条半球间功能连接与干预前FMA-UE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3条为同源脑区连接,涉及额下回盖部、腹侧运动前区和初级运动皮质。另外2条为非同源脑区间连接,分别是患侧外侧眶回与健侧额下回眶部之间的连接、患侧顶下小叶与健侧缘上回之间的连接。此外,卒中组康复干预前有3条非同源脑区半球间连接与FMA-UE评分变化量显著正相关(P<0.05),涉及初级运动皮质、初级感觉皮质、腹侧运动前区和颞上回。卒中组干预前后功能连接变化量与FMA-UE评分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经胼胝体相连脑区的半球间功能连接下降可能是影响慢性期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感觉运动脑区之间以及健侧感觉运动脑区与患侧颞上回之间的跨半球功能连接与运动恢复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慢性期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基于梯度的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脑皮层组织沿脑-小脑连接梯度的功能层级结构及其与小脑相互作用的改变,以及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基于AD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公开数据库,共纳入33名AD患者和4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采用梯度计算方法,通过对所有被试的脑-小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矩阵进行非线性分解,得到了每个被试的脑-小脑功能连接梯度。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的脑-小脑梯度分数差异分析,以及梯度异常的脑区与小脑功能连接的组间比较,并采用相关分析评估了异常的梯度分数以及功能连接值与临床量表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AD组在涉及高级认知功能区域右侧颞下回(righ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RITG)(t=4.71,P<0.001)的梯度分数发生局部性改变,进一步基于梯度异常脑区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出RITG到小脑双侧CrusⅡ区域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例符合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的运动脑区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康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康复治疗前相比,康复治疗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均降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系数降低值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后,即康复后患侧脑区对健侧脑区依赖性减低,并且功能连接系数的降低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塞尔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巴塞尔指数分为好、中、差3个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国人卒中量表)标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清MPO水平结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患者血清中MPO水平越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尔指数越好,患者血清MPO水平越低;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之间血清MPO水平不同,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巴塞尔指数级别具有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清M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巴塞尔指数,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MPO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急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但护理后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干预组肌张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6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预后评定,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91例患者中,277例患者预后较差,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之间联系显著,校正OR值(95%CI)为1.57(1.13~2.19),不良预后与代谢综合征包含的危险因素数量之间关系显著。结论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正常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发生前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index,VHD)检测结果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尤其是脑卒中发生前的CVHD特征,是提高临床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效能以及脑卒中预警敏感度和特异度所必须研究的课题.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CVHD指标的特征,为脑卒中早期评估和康复介入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分析的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区总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市级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对象2001-06/12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55例,男38例,女17例.方法在发病1周内进行CVHD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主要观察指标5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CVHD积分值、血压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结果全部患者的CVHD的积分值均在75分以下,中位数32.5分.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卒中发病1周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积分值降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HD检测能敏感地反映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伴自杀意念(SI)首发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连接(FC)的时间动力学改变。方法 前瞻性纳入57例首发抑郁症伴SI患者(SI组)、42例首发抑郁症不伴SI患者(NSI组)及48名健康志愿者(HC组),行脑功能MRI和抑郁症相关量表评估;根据FC密度(FCD)标准差量化整个大脑、大脑半球间及半球内动态FCD(dFCD)的时间变异性,分析FC时间动力学改变。结果 SI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总分大于NSI组(P<0.05)。SI组左侧颞中回的全脑dFCD方差值高于NSI组和HC组(P均<0.05),SI组右侧颞中回半球内dFCD方差值高于HC组(P<0.05),而SI组和NSI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半球间dFCD方差值均低于HC组(P均<0.05)。结论 首发抑郁症伴SI患者额、颞叶FC存在动态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
甄晓悦  陆晓 《中国康复》2015,30(4):253-256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是否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例和对照组8例,均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4周的PIT。训练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M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训练4周后,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MBI与SF-36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I和SF-3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患者VEGF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P<0.05),对照组血清VEGF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T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VEGF的释放增加促进脑缺血区侧支循环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