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NECU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4例NECUC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束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疾病复发、转移和死亡者)6例和无进展生存组8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5~9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8个月;2a无进展生存率为35.71%,2a总生存率为42.86%;预后不良组在FIGO临床分期≤Ⅱa期、行手术治疗、CD56阳性比率低于无进展生存组(P0.05);2组在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有无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SYN是否阳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辅助放疗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56阳性(OR=0.042,95%CI:0.002~0.902,P=0.043)为NECU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NECUC预后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56阴性患者复发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疗前PET/CT检查的SUVpeak、代谢肿瘤体积(MTV)、总糖酵解值(TLG)是否可以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的7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根据随访  结果  将患者分为进展组(n=40)和未进展组(n=36)、死亡组(n=6)和存活组(n=70)。所有患者化疗前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使用自动感兴趣区勾画软件测量记录病灶的SUVmax、SUVpeak、MTV、TLG等参数。比较疾病进展组和未进展组之间、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PET参数的差异,通过ROC曲线求取PET参数的最佳临界值,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生存率,使用临床变量资料和PET参数对生存期和疾病进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疾病进展组的中位SUVmax、SUVpeak、MTV和TLG分别为30.82(12.64~71.16)、19.89(9.35~52.23)、786.49(135.06~8795.16)cm3、4618.76(653.88~37361.18);未进展组为34.53(3.82~52.41)、15.76(3.18~32.37)、116.05(54.14~2642.96)cm3、420.18(276.97~9409.09)。进展组和未进展组之间SUVpeak、MTV及T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的中位数SUVmax、SUVpeak、MTV和TLG分别为50.47(19.95~130.14)、37.40(16.95~82.63)、2195.11(231.85~8361.82)cm3、14712.77(3371.5~28302.65);存活组为30.82(3.82~52.41)、19.43(3.18~38.62)、252.10(54.14~ 8795.16)cm3,1219.53(276.97~37361.18)。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SUVmax、SUVpeak、MTV及TLG数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SUVpeak、MTV和TLG小于临界值时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大于临界值时。SUVpeak、MTV、TLG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与无进展生存期呈显著相关。  结论  SUVpeak、MTV和TLG均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预后中提供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8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至随访终止时间点存活10例,其中复发治疗2例,均为盆腔复发。18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8.5个月;根据肿瘤直径将其分为局部晚期(肿瘤直径>4cm)和非局部晚期(肿瘤直径≤4cm),7例局部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2个月,11例非局部晚期患者为49.8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929);将患者分为≤40岁组8例和>40岁组10例,两组的生存状况差异有显著性(P=0.042);治疗前存在低钠血症患者7例与无低钠血症患者11例的生存预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与年龄、治疗前是否存在低钠血症明显相关,与肿瘤局部晚期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超声征象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TNBC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超声特征、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价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征象对TNB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共纳入78例TNB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0月,其中18例(23.1%)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18例(23.1%)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前期/围绝经期、病灶最大径>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30%、纤维腺体型乳腺、非平行生长及脉管侵犯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非平行生长及脉管浸润为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脉管侵犯及肿块非平行生长与TNB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范围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7例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手术或手术+化疗进行治疗,其中完全切除24例,部分切除13例;随访≥5年,采用 Log-rank 检验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手术切除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完全切除组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包括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配合化疗、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P 值分别为0.002、0.000、0.019、0.015);COX 回归显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配合化疗(OR =1.952,95% CI 为1.258~2.759,P =0.000)、淋巴结转移(OR =2.856,95% CI 为1.356~3.859,P =0.019)、是否完全切除(OR =3.069,95% CI 为1.585~4.685, P =0.005);本组患儿生存时间最短为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96个月,1年生存率62.21%,2年生存率41.09%,3年生存率23.59%,完全切除组与部分切除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6.96±13.22)、(19.63±10.20)个月,经 Log-rank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9)。结论手术切除范围是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儿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临床病理特点、预后与治疗。方法总结1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1岁。绝经后阴道排液及出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病理分期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Ⅰb期。免疫组化:CgA、Syn和CD56(+)。患者术后行化疗,已无瘤生存8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经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前后增强CT纹理参数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7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DEBTACE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行增强CT扫描,获得纹理参数,分析增强CT纹理参数在评估DEB-TACE治疗疗效中的价值。  结果  DEB-TACE治疗后,HCC患者增强CT纹理参数偏度、熵值、平均值及峰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能量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DEB-TACE治疗后,共86例患者预后良好,31例预后不良。不同预后患者经治疗后,偏度、熵值、平均值及峰度均较其治疗前降低,能量均较其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度、熵值、平均值及峰度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治疗前后能量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EB-TACE治疗前纹理参数在预测HCC患者预后中的效能均较高(AUC>0.75),各参数联合应用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20,95% CI:0.870~0.970)。DEB-TACE治疗后纹理参数在预测HCC患者预后中均具有一定的效能(AUC>0.70),各参数联合应用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810,95% CI:0.731~0.888)。  结论  增强CT纹理参数在评估HCC患者DEB-TACE治疗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HCC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CN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SCNCC Ia期1例、Ib期5例、IIa期2例,对8例SCNCC患者采用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综合治疗,3例分别生存3、12、16个月,5例分别生存4、6、7、10、13个月后死亡。结论:SCNCC早期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对化疗敏感,化疗在SCNCC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SCNCC的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食管小细胞癌90例(81.8%),食管鳞状细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20例;患者以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为主要首发症状,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下段;手术是治疗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广泛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多采用EP方案;食管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以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为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1、3、5 a生存率(75.0%、41.7%、25.0%)高于食管小细胞癌患者(55.6%、4.4%、2.2%)(P0.05);食管小细胞癌局限期手术患者1、3、5 a生存率(72.0%、8.0%、4.0%)高于非手术患者(33.3%、0、0)(P0.05),广泛期化疗患者1 a生存率(50.0%)高于非化疗患者(0)(P0.05)。结论食管小细胞癌为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类型,预后差,局限期首选手术治疗,广泛期首选化疗;食管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少见类型,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与食管小细胞癌相比,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NSM)治疗早期乳腺癌(T0/1/2 N0/1 M0)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进行MWA或NSM治疗的8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MWA组30例,NSM组53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按1∶1平衡两组基线特征。主要评价指标为肿瘤进展,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总生存、美容满意度和并发症。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平均肿瘤大小2.3 cm(0.3~5.0 cm);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各19例,基线特征平衡。中位随访时间34.1(四分位数23.1~41.1)月。所有肿瘤均取得技术成功。转移性淋巴结处理,两组各消融/切除腋窝淋巴结4例(4/19,21.0%)。MWA组术后辅助全身性治疗比NSM组少(36.8% vs 73.7%,P=0.02)。共有6例发生肿瘤进展,其中MWA组3例,NSM组3例。MWA组术后42月发生1例局部肿瘤进展,28月发生1例同侧乳房转移,32.8月发生1例脑转移;NSM术后10.2月、31.2月各发生1例同侧乳房转移,34月发生1例骨转移,两组肿瘤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两组均无乳腺癌相关死亡和严重并发症(P>0.05)。但MWA组手术时间短(32 min vs 133 min,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3 d vs 5 d,P < 0.001)、美容满意度更好(P < 0.001)。  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中位随访期间MWA取得了与NSM相似的治疗效果及更好的美容满意度,MWA为不愿或不耐受手术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可耐受的局部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PET/CT各代谢参数联合检测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NSCLC患者50例,患者均进行PET/CT检测及随访,记录患者总生存时间(OS)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分析法分析PET/CT代谢参数与其预后关系。结果 50例患者的整体中位OS为28.25月,中位PFS为15.25月,1年、2年、3年的OS分别为80.00%、56.00%、36.00%,1年、2年、3年的PFS分别为60.00%、34.00%、18.00%。PET/CT对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94.00%、98.00%;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灶最大直径、手术、最大标准摄取值、代谢肿瘤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是PFS以及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TLG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MTV、TLG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TV、TLG是影响NSCLC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 中位年龄53岁, 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 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 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 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 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15, 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0.175~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  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门诊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80例,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TC。通过术后病理分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LLNM组,n=46)、未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NLLNM组,n=34),收集其临床特征与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前超声可疑LLNM相关的独立因素,ROC曲线计算分析患者肿瘤直径预测LLNM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被膜侵犯、淋巴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微钙化及结节纵横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结节微钙化均是与L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患者肿瘤直径曲线截断点为1.404 cm,对LLNM诊断的敏感度为52.2%、特异性为88.2%,曲线下面积为0.709。  结论  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404 cm、结节微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可增加颈侧区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CT影像组学对T1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40例,以术中送检的病理组织标本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金标准阳性组67例与金标准阴性组73例。分别采用术前增强CT、术前CT影像组学评估两组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利用Delong检验评估CT影像组学与增强CT在两组中预测对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结果  CT影像组学法对阳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比率为86.57%(58/67),高于增强CT法的64.18%(43/67)(P < 0.05);CT影像组学法对阴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比率为100.00%(73/73),高于增强CT法的93.15%(68/73)(P < 0.05);CT影像组学法预测到的金标准阳性组中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风险评分值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金标准阳性组中CT影像组学对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增强CT(P < 0.05),金标准阴性组中CT影像组学对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增强CT(P < 0.05)。  结论  与增强CT相比,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肺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更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的患者35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6例, 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 分析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结局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  结果  35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63岁(47~77岁), 中位病程为2个月(1~14个月)。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 术前活检病理难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采用开胸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2例, Ⅱ期7例, Ⅲ期13例, Ⅳ期3例。23例患者行辅助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95% CI:11.4~22.6),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29.0%、24.8%。肿瘤分期对LCNEC患者生存期存在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HR 2.608, 95% CI:1.572~4.327, P=0.000)。  结论  LCNEC为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 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早期病变尤其是Ⅰ、Ⅱ期病变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总生存(OS)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①入组的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49(4~76)岁。②患者初始症状大多为发热(66.7%)、咳嗽、呼吸困难。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单侧(45.8%)或双侧(54.2%)肺部浸润、结节或肿块。③24例患者中20例接受放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接受姑息治疗。所有患者的中位OS期为9.5(0.1~26.0)个月,1年OS率为45.8%。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ORR)为88.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患者的OS和PFS显著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2、0.0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2分患者的OS和PFS显著优于ECOG评分>2分患者(P值分别为0.042、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ECOG评分>2分与不良OS和PFS相关(OS:P值分别为0.024、0.024;PFS:P值分别为0.035、0.024)。结论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瘤罕见且预后差,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显著,年龄>60岁和ECOG评分>2分是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 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 P < 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 P < 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 P < 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 < 0.001)以及TNM分期(P < 0.001)、分子分型(P < 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 24%、25%~49%、50%~75%以及≥ 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 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 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 < 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 < 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 < 0.001)均相关。  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 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高分辨MRI (HR-MRI)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0例,收集其术前HR-MRI检查影像资料以及术中样本病理检测结果,对比HR-MRI检测、手术病理检测结果。  结果  60例直肠癌手术病理检测显示,T1~2期、T3期、T4期肿瘤患者分别有患者20例、32例、8例,术前HR-MRI检测结果为17例、38例、5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012,P=0.914)。HR-MRI诊断T1~2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00%、100.00%,检测T3期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75%、71.43%,T4期分别为62.50%、96.15%,3种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χ2=0.302、P=0.289;敏感度:χ2=0.408、P=0.378)。病理检测显示,60例直肠癌患者病理、HR-MRI检测同时存在的淋巴结有289枚,病理检测有129枚淋巴结呈转移阳性,占比44.64%,转移阴性160枚(55.36%)。HRMRI诊断淋巴结转移阳性113枚(39.10%)、淋巴结转移阴性176枚(60.90%),HR-MRI诊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特异性/敏感度为72.87%、88.13%,诊断符合率为81.31%。  结论  HR-MRI可精确诊断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相似,可为临床制定直肠癌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153枚,未转移533枚,中央区淋巴结转60.1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3.61%,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9.26%;增强CT显示本组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短径高于未转移淋巴结(8.91±2.62 mm vs 8.02±2.51 mm),转移与未转移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病灶内钙化及周围组织侵犯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低于颈侧区淋巴结,建议结合超声或MRI检查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