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站仪器设备对血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和安全,同时也是血站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确保血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设备采购、确认、日常管理、维修、检定及校准、档案管理模式、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仪器设备管理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S现场管理模式在血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血站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7个环节的现场管理,统计分析血站7S现场管理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主要质量指标情况。结果:献血者、用血单位及血站员工满意度均大于99%;设备使用及维护正确率均为100%;物料使用、血液储存正确率均为100%;医疗废物处置、清洁消毒正确率均为100%。结论:将7S现场管理应用在血站管理中,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素养及血站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依据某血液中心设备管理状况,结合无偿献血服务网络建设需求,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对血站设备进行分类,并对设备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分析。针对当前血站设备管理面对的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探讨提高血站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满足无偿献血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在扩大采供血业务规模的同时,确保设备安全和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血站的质量监督,对人员、设备、材料、环境、方法等5个影响血站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一些具体做法、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当前,伴随着社会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加强对采血设备的管理成为了做好血站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主要从血站的设备购置申请、采购、验收、确认、站内管理等几个方面,重点探讨如何做好血站设备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赤林  彭骅 《医疗装备》2012,25(8):37-39
目的:探讨血站设备的使用管理模式。方法:将设备的使用管理作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建立设备管理的文件、设备档案及设备标识,做好设备技术培训,保证设备使用环境,制定设备应急管理和设备使用的监督管理措施,明确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方法与途径。结果:建立了适合本单位工作实践的设备使用全过程管理的模式,使设备的使用管理有章可循。结论:通过良好的设备使用管理,使设备在使用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高压氧治疗安全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围绕人、流程、制度、工作环境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高压氧安全检查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并按计划制定安全检查流程。结果:按照新流程安全检查,更衣后安全检查时危险品检出率2.83%,治疗等待区安全检查危险品检出率0.46%,而进舱前危险品检出率0.04%,治疗前再无危险品检出。实行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以前,舱门关闭前安检危险物品检出236例,检出率1.97%,治疗前提醒危险品检出93例,检出率0.78%。通过流程改进后,在更衣室、等待区危险物品检出率高,与流程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围绕人、流程、制度、工作环境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开展安全检查新流程能有效提高治疗前危险品检出率,使安全治疗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8.
作为采供血机构,血站工作环境空气消毒效果是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血站的采供血工艺卫生流程是一个无菌要求高的场所,而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工艺卫生流程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本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环境消毒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达到了安全采供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血站的关键物料质量控制要求,加强关键物料的质量确认,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引入戴明循环法(PDCA)进行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方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订血站关键物料管理规定和操作指南,在日常工作中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管理。设计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实施措施,对于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血站的关键物料进行质量控制,血站购进关键物料的入库验收合格率和质量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关键物料的质量控制责任重大,质量控制应落到实处,经过全过程精细跟踪管理,并且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保证了血液质量、献血安全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血液冷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血液冷链管理方面存在缺少理论支持与指导;质量管理链条长,参与管理人员多;环境、设备、操作等质量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对此,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加强冷链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实施取血人员资格准入,强化冷链储存设备管理,科学管理冷链设备使用过程,规范从血液入库到出库的冷链流程管理等。只有将血液冷链管理纳入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中,提高冷链管理规范化水平,方可更好地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洁净工作台是局部工作区域能够达到百级洁净度的实验室设备,主要用于细菌、细胞培养及试剂配制过程,起到保护产品、操作过程不受微生物污染的作用,在医学、生物学研究和生产领域广泛使用。建立洁净工作台的检测方法和合格标准,并定期对尘埃粒子、沉降菌、风速、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研发结果的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推广落实到基层卫生单位,同时深入探索适合军队基层卫生单位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新模式。方法:首次提出由军区卫生装备三级维修站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战区中心医院及师以下基层卫生单位建立质控体系,帮助并完成其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结果:这样易于形成战区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规模化、模块化,节约人力、物力资源。结论:通过科学筹划卫生装备的质控工作,使某院的技术保障水平和质量控制工作技术平台处于全军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血站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医疗机构,其质量安全工作属于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良好的管理系统能够使各个质量要素的运行处于科学的运行之中。现代管理体系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在科学管理内提高质量已经成为血站工作人员的共识。血液储供科储血,配血以及发血与临床输血安全具有的密切的关系,属于连接血站和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血液的保存治疗以及正确发放属于该科室的重点,足量的储血是患者救治的保证,故本文就血液储供科管理工作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血站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血站规范化建设,可规范血站执业行为,促进血站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血液质量,进而确保11名床用血质量。文章从建筑与设施、组织与人员、仪器与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7方面,就如何进行血站规范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从血站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后,血站的各个岗位及功能均呈现逐渐法律化、规范化的趋势,因此进一步落实血站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至关重要。我国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完成拟任岗位职责相关文件的培训及实践技能培训,同时需要经过全面评估后才可胜任。因此要求血站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将岗位知识、操作技能与考核相结合,最终创建系统的业务培训程序,从而达到培训预期的效果。该文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步骤、效果评估几个方面对血站业务培训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现医院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文档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和归纳等方法,分析当前医院计量及质量控制文档工作流程,并设计出其系统执行方案。结果:结合医院计量及质量工作中文档管理特点,编制出计量与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结论:通过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健全了文档管理制度,实现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能够降低维护成本,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了医院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要求,分析了血液检测仪器质量控制、工作实验室环境质量控制、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以及血液送检质量控制几个方面,并结合了血液检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检测结果把控,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好地提升血液检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水平。方法根据法规、标准要求,借鉴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基本理念、模式、方法,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结果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记录表格、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质量标准等。通过实践与持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临床输血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临床输血医学发展的方向。通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探索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基本模式,促进了临床输血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