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的编排规范性进行调研,找出科技期刊四封标注项目现存问题,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在文献调研及对照国家有关四封编排格式规定的基础上, 初拟了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之后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该表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中文科技期刊四封审核表的各项内容,并使用该表对中国科学院主管的2019年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进行调研和分析。 【结果】 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封一未标注出版单位,版权块中CN号字号不规范,刊有广告的期刊未标注“广告发布登记”或标注错误等。 【结论】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全样本调研,可以推断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尤其是封一和版权块标注内容的规范性亟待全面提升,以充分发挥期刊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建设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群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9月,从一流期刊所必需的一流成果及办刊人等角度,采用问卷星系统针对中国科学院284种科技期刊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149份有效问卷。【结果】 71.82%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年发文量在100篇以上,多数英文期刊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大多数主编和编委对期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多数期刊重视编委团队国际化、维系作者群以及完善审稿制度;编辑团队人数普遍较少。中国科学院期刊具备了集约化、集群化基础,拥有多样化传播渠道。【结论】 酌情在扩大载文量、加快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加强办刊团队建设、建设世界级的期刊出版平台等方面加大力度,并考虑在优势学科上合理布局和出版语种的侧重,在中国科学院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期刊并不是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的封面特点,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通过期刊封面增强内容传播与品牌建设。【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341种科技期刊封面按期更换比例、期刊封面的演进与美学特点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 按期更换封面的科技期刊比例有所提升、演进速度明显加快、美感明显提升,版式表现出学科特点。同时,按期更换封面的期刊比例仍然偏低,封面规范性、美感、网络传播能力仍需加强,相关管理规范也存在滞后性。【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需要进一步提升封面的规范性与美感,增强在线与多媒体衍生品的创作与传播,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管理规范,充分发挥期刊封面在学术成果传播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落实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精神,从技术层面研究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方法】 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克服传播障碍、创新内容表达形式和增强服务平台的智能化和交互性的方法。【结果】 利用机器翻译实现双语出版,克服中文科技期刊国际交流的语言障碍;利用虚拟现实立体展示技术,实现内容表达的创新;构建期刊群智能化服务平台,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交互性。【结论】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科技期刊的出版,可以有效地扩大中文期刊的传播范围,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极大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出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出版伦理制度建设现状,探讨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在宣传和推广出版伦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收录的338种已有官方网站的高校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2019—2020年度)中的79种高校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调查期刊官方网站上出版伦理制度建设情况。【结果】 多数高校中文科技期刊和高校自主出版的英文期刊网站上发布的出版伦理制度不完善、稿件处理流程不清晰,缺少出版伦理监督反馈平台。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合作办刊的英文期刊网站上发布的出版伦理制度较全面,涉及面较广。【结论】 科技期刊编辑部应提高出版伦理意识,参考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的做法,在网站醒目位置设置“出版伦理”栏目,并完善网站上的出版伦理制度内容,明确出版流程,同时在网站上建立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平台,利用期刊网站宣传和推广出版伦理知识,为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英文部分的编排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扩大国际交流,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对1996年出版的40种中文科技期刊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我国科技期刊英文部分的编排主要存在4个问题:(1)重视封面,忽视封底;(2)目次页项目不全,编排格式多样;(3)图表英文标注率低,(4)英文摘要偏短,格式不一,就此提出了提高刊物英文外部标识的标注率,扩充图表的英文标注内容,充实英文摘要内容,规范编排格式,选择性地办一些中英文合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国内科技期刊在优先数字出版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各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期刊官网、国外数据库、国内如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调查50种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情况,分析其特点及常见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 目前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正在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比例仅占18%,且绝大多数期刊选择国内外大型数据库进行优先数字出版,其中英文刊选择国外数据库,而中文刊则选择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的常见问题包括优先版本中编辑差错较多、版本更新不到位和DOI标注比例不高等。【结论】 国内科技期刊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进程尚须加快,一方面须努力提高优先出版内容的编辑质量,另一方面应不断探索各期刊最适合的优先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森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4):433-15
【目的】 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的概况、影响因素和前景,探讨大力推进双语出版的必要性、目标和路径。【方法】 收集有关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的文献和数据,与部分非英语国家科技期刊双语出版进行对比,结合国情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尤其是双语混合出版是建设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途径,但实际的发展滞后,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需要在整体数量上追赶英文期刊,在高国际影响力期刊数量上与中文期刊看齐。【结论】 从数量和质量上大力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切合了扩大学术交流和促进期刊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改善中国科技期刊布局,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科学中心向中国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国际化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方法】 自建中外农业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料库,以中文期刊《热带作物学报》与国外知名热带农业领域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为语料库来源,比较分析中文期刊英文摘要与国际期刊英文摘要在“研究结果”与“研究讨论”立场标记语使用方面的异同。【结果】 在“研究结果”语步中,中文期刊作者对各个立场标记语使用频率较国际期刊作者较少;在“研究讨论”语步中,中文期刊作者对增强语的使用频率较国际期刊作者较多。不同学术文化背景下,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时表达立场的强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结论】 中文期刊作者应对标国际标准,加强立场标记语的学习使用能力,符合国际科技期刊论文摘要写作范式,努力提高中文科技期刊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在图表英文标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登录中国知网,对2013年我国出版的经济管理、综合大学学报、物理化学、医学以及SCI来源类中文科技期刊图表英文标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3年我国出版的5类共计218种中文科技期刊中有55.96%的期刊图表有英文标注,其中SCI来源期刊、物理化学等学术类期刊图表的英文标注率比较高分别为94.44%、88.00%,而经济管理等技术类期刊图表的英文标注率最低为8.00%。同时有2.29%科技期刊图表英文标注在全刊体例上不统一,常出现语法、标点符号等的错误。结论我国科技期刊在图表英文标注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应引起有关作者及编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改变科技期刊采编与排版生产、网络发布分离的出版模式,探索科技期刊的编排一体化,促进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发展。【方法】 通过对《含能材料》数字出版流程再造的实践总结,探讨科技期刊出版一体化的相关问题。【结果】 《含能材料》借助整合的排版云平台与采编系统,实现了科技期刊的采编与排版、发布的一体化。【结论】 编排一体化,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出版,HTML、PDF等多元发布,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丰富传播渠道,有利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建构符合其“人文社科属性”的数字出版、网络传播路径,为高校社科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135种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现状,对129名编辑进行问卷调研和专题访谈,比较其官方网站、采编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的状况,并对科研工作者及其对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的态度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高校社科学报存在数字出版、网络传播专项经费匮乏,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硬件利用率不高;发行量和网络浏览量偏低,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意识不强;缺少数字编辑人才,多数编辑是文科专业毕业,数字素养偏低;学术产品的“二次加工”“精准传播”能力不足,编辑网络传播意识不强等问题。【结论】 高校社科学报应扬长避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抓住国家开发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的机遇,购买或联合自建新型数字出版平台;依托高校“人才”优势掌握“智能化”编辑手段,创新信息管理模式;利用高校“群聚”优势,以“社科学报+”为抓手,与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强强联合”,发挥传播合力;细分内容传播渠道,加强高校社科学报内容“深度加工”“二次传播”;自主建构或购买“自动化”“一键式”“智能化”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平台,变被动为主动,凝聚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页码编排体系,为加快期刊的出版周期、提高刊物的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 介绍了科技期刊六位码编排体系和出版实践经验。在从顺序页码转为六位页码编排体系的过程中,涉及审稿、编校、排版、印刷各业务流程。在实际出版时,制定了六位码的生成规则,改革了生产管理流程,并在稿件模版设计、印刷生产等方面作了相应改造。结果 采用六位码编排体系后,所有存版稿件均提前实现了页码编排,新接受稿件也可以立即生成六位码。结论 六位码不仅使作者和读者能迅速获取稿件完整的检索信息,而且大大提高了出版周期,达到了快速发表的目的。因此,一方面加强了期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科技期刊快速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我国学术期刊关于ORCID注册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充分发挥ORCID对学术期刊的作用,以及普及ORCID在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调查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的ORCID注册、标注、解析及采编系统集成情况,总结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学术期刊应用ORCID的发展方向。【结果】 学术期刊作者登记ORCID的意识较薄弱,分享成果意愿不强烈;作者注册信息不够规范,缺乏专门机构和人员的审查和验证;作者ORCID信息更新不及时,录入不完整;缺乏对所有作者ORCID主页的高效解析追踪;ORCID应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远远不够。【结论】 学术期刊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立学术科研标准,在采编系统中积极嵌入ORCID服务平台;利用ORCID的优势,努力做好作者和审稿专家ORCID注册和录入信息规范化及解析准确化等方面的工作;与其他研究机构展开广泛合作,加大ORCID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促进学术出版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学术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剖析其问题所在,提出发展建议。方法 对国内55种海洋科技期刊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目前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网站利用、资金投入、出版发行模式以及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需不断完善。结论 可通过重视网站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及对数字出版专业队伍的培养、整合资源构建编辑出版一体化平台、打造契合新媒体环境的多元化发行模式,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具有普适性的中文科技期刊独立页码模式编码方案,以期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独立页码模式的概念界定、编码方案、实践案例、优势对比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独立页码模式主要有混合编码和纯数字编码2种方案,期刊可将年份、字母、篇次、期号、流水号、栏目代码等作为编码要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单篇论文的独立编码。该模式可摆脱多篇论文连续编码的限制,实现单篇论文即时编码和无障碍快捷引用;可有效减少编辑校对的工作量,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地,可缩短出版周期,维护论文首发权,提升期刊地位。【结论】 数字出版背景下,独立页码模式可避免因论文连续编码而产生的相关问题,可更好地适应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需求和开放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市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方法】 分别从期刊出版基本情况、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在线服务与功能、集约化管理与运行5个方面对重庆市86种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重庆市科技期刊在内容生产上推进数字化改造;英文期刊借助国外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进行网络传播;英文期刊加入OA平台,提供金色/绿色OA模式;60.5%的期刊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媒体平台;网站在线服务与功能日趋多样化,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阅读、个性化定制、行业信息、互动交流、继续教育等增值服务;初步探索刊群集约化管理与运行模式。但重庆市科技期刊仍存在单刊编辑出版模式和刊社小集群编辑出版模式平分秋色,媒体融合度不够,影响力有待提升等问题。【结论】 通过推动学科领域期刊集群化发展、搭建学科领域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将版权保护机制嵌入科技期刊集约化建设、建设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知识服务平台、打造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平台,真正实现重庆市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现有的数字技术,给出一些缩短科技期刊出版时滞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未来科技期刊按篇快速出版的设想,以期实现科技论文的快速出版。【方法】 首先选取26种高水平中文科技期刊,分析其2022年至少2期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并与国际知名期刊进行对比。然后基于文献报道、结合自身经验,详细论述如何使用新的数字出版技术大幅缩短出版时滞。【结果】 26种科技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为357天。利用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编排校软件、即时通信工具等数字化手段可以大幅缩短出版时滞。【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较长,与国际知名期刊有一定差距。数字技术可以大幅缩短科技期刊出版时滞。科技期刊的未来出版模式是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快速按篇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