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髋关节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疼痛情况、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较低,且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较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降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髋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2月我科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其中18例为前外侧微创入路(微创组),21例为后外侧常规入路(常规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3天、6个月、1年Harris评分)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3天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常规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临床指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但长期随访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Modified Hardinge Approach,MHA)与经典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79例,分为PLA组(36例)和MHA组(43例),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影像学评估、功能评分及术后脱位等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A组术后无脱位发生,PLA组一例术后脱位;MH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关节稳定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髋关节置换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及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9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39例,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术后具体的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方面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PINP、FGF、BGP、PICP、B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ACP-5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5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加显著显著,不仅能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状态,缓解疼痛程度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髋部骨折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前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体液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内,研究组患者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前入路下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较后外侧入路能够取得更好疗效,有效缩短围术期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方法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方法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以及单腿站立试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的出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比对照组要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55-2656
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选取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4.1±29.5)ml、(77.5±23.7)min、(10.8±5.3)h]均低于对照组[(153.8±10.8)ml、(109.8±25.7)min、(18.9±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82.5±4.3)分、(86.3±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9±8.6)分、(80.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直接前入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A组与LDAA组,各20例。PL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L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3、5、7 d疼痛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DA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与切口长度皆明显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A组术后1、3、5、7 d疼痛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A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后髋关节脱位与股骨大转子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DAA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和Super PATH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隆福医院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Hardinge组(以下简称HD组)与SuperPATH组(以下简称SP组),每组各60例。HD组在Hardinge入路下行THA,SP组在SuperPATH入路下行THA。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Harris评分、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骨折部位和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组相比,SP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但是手术时间更长。两组患者假体植入的位置均良好。SP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于HD组,而术后12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入路行THA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微创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术后短期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泉州解放军第910医院治疗的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前入路组46例和后外侧入路组5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应用C型臂X线机测量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股骨头假体直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疼痛程度。结果 微创前入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外侧入路组,微创前入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前入路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HH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两组HHS评分均增加,且术后3个月>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微创后外侧入路HHA)和观察组(45例,DAA HHA)。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影像学信息、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3 d、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假体内外翻,观察组术后下肢长度差值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A H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促进其术后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功能恢复、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8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研究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研究组给予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首次下床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后采用髋后外侧切口入路形式。对照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加快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下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下的ERAS理念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下的ERAS理念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以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为主,损伤大,恢复慢,小切口手术未普及运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报道极少,临床RCT研究几乎空白。目的:对比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后路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6/2009-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02例,随机分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47),分别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路切口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伤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P〈0.05),置换后早期(2周,3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但2组置换后髋臼外展角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P〉0.05),且置换后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能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够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置换后疼痛,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与常规切口手术相当,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FTS理念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焦虑状态、髋关节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72 h,观察组的VA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FTS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可缓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焦虑状态及髋关节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路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后外侧入路,研究组40例采取前外侧入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切口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