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在新媒体时代下,总结检验医学新媒体实践经验,为传统医学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新媒体5年的探索之路进行详细剖析,依托期刊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扎实的学术内容策划,建立新媒体发展矩阵,策划新媒体内容,扩展新媒体服务模式,构建自身专业的学术新媒体平台。【结果】 借助期刊的专家资源,检验医学新媒体建立了以图文信息为主,在线直播、短视频为补充的内容发布阵地,通过征稿、约稿、栏目策划、在线直播、视频制作等方式,保证新媒体内容丰富,同时在打造作者队伍、案例出版、职称考试练习系统、专业书吧、视频学习库等方面扩展了期刊新媒体的服务模式,使检验医学新媒体成为国内检验医学领域影响力最大、关注人数最多的新媒体平台。【结论】 期刊的转型和发展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深入分析所在领域的特点,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细分期刊服务群体特点,分层设计内容,做好内容精细服务,才能使医学期刊与新媒体真正实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检验医学单刊信息传播转型思路与策略,旨在为检验医学期刊信息传播转型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中以“检验君”IP推广实践进行解析,厘清传者、媒介与用户在传播中的内涵与联系,提出检验医学期刊立体化信息传播转型思路。【结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新媒体团队从IP具象化、专业场景、大众场景、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社区4个方面推广“检验君”IP,并提出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激发用户参与价值、符号互动论改善信息体验、回报后置性营销提升信息价值感的信息传播转型策略。【结论】 检验医学期刊信息传播的传者要正确理解“传播”内涵,传播主体应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下对信息传播的狭义理解,发挥传播符号互动、传播运营等优势探索其创新策略,实现期刊信息传播体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户思维引领下“互联网+”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对策。【方法】应用用户思维定性分析“互联网+”医学期刊的用户定位和定量分析“互联网+”医学期刊的用户需求,并以分析的结论为对照,反观“互联网+”医学期刊的现状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互联网+”医学期刊存在满足用户阅读目的程度低、宣传推广新阅读途径存在不足、忽视用户阅读方式转变等诸多问题。【结论】“互联网+”医学期刊应根据用户阅读目的提供信息内容、积极宣传推广新阅读途径、根据用户阅读方式选择内容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新媒体与所在学科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为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阐述检验医学新媒体2015—2022年依托期刊学术资源、利用新媒体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不同的活动,以推进与所在学科协同发展的经验。【结果】 借助期刊的专家资源,检验医学新媒体通过“分享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搭建国内外学科交流平台”“举办学科专业学术讲座,提升行业人员专业技能”“搭建检验与临床沟通桥梁,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与所在学科的可持续共生和高质量协同发展。【结论】 科技期刊新媒体应为所在学科优质成果的实践转化和宣传推广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升两者发展协同度,实现与所在学科的深度协同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国内外医学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探索提升国内医学期刊新媒体传播水平的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媒介可供性理论,以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为主体,以国内4种医学期刊为参照,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医学期刊新媒体实践情况。【结果】 国内医学期刊新媒体传播渠道略显单一,内容缺少示意传情的情感元素,与用户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和双向沟通,内容契合移动传播特性的程度不够,传播适配移动端的兼容性有待提升。【结论】 为了提高新媒体传播能力,医学期刊要灵活把握媒介融合发展规律,充分发掘技术潜能,从完善新媒体矩阵建设体系、内容融入共情共意传播理念、扩大与用户互动交流渠道以及紧跟移动传播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综合推进新媒体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6.
李晓 《浙江预防医学》2016,27(4):392-81
【目的】了解当前医务工作者有关医学类期刊的阅读习惯,探讨未来期刊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策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粤西地区287名医务工作者有关医学期刊阅读习惯进行随访调查,并以实证数据的形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共发送问卷287份,有效问卷266份。50.4%被调查者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约有六成的医务工作者以了解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技术为目的进行阅读;而72.9%则希望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及经验。虽然大多数医务工作者认为网上知识更丰富,习惯以电脑浏览的形式进行阅读,但仍有98.9%表示不会放弃纸质阅读。【结论】多元化阅读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媒体融合出版是医学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俊冉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2):1585-1054
【目的】 探究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基于价值共创视角进行品牌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方法】 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方法为主,分析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价值共创模式与实践路径。【结果】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品牌价值共创集中在共创精品内容、共创品牌传播、共创知识服务三个重要环节。【结论】 新媒体技术驱动用户与期刊共同参与精品内容生产、期刊品牌传播、期刊知识服务等,以求实现期刊品牌价值最大化。提出基于价值共创加快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立足用户思维,树立价值共创理念;聚焦优质资源,持续创新特色内容;开启“智能+”,搭建价值共创平台;注重品牌体验,构建品牌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用户,探索优化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有效策略,以保证运营质量,为医学期刊同仁提供运营思路及方式借鉴。【方法】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根据对微信公众号用户的问卷调查及用户行为信息完善用户画像,分析画像特征,并结合用户基本属性、行为规律及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营策略,观察运营效果及质量。【结果】基于用户画像实施“靶向”运营,平台内容及功能结构更贴近用户预期,用户关注度、活跃度及内容传播度显著上升。【结论】用户画像为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进行系统性设计、优化运营提供重要依据,基于画像特征的“靶向”性优化运营,使用户、平台及期刊之间形成良好生态,提升平台运营质量,助力医学期刊内容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汲取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与国内医学期刊的全媒体融合出版优秀案例的实践经验,为国内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 采用网络调研方法查询各期刊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资料,分析比较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和国内不同群体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的现状,总结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优秀案例的特点。【结果】 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和资源,有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和展示方式,通过多种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这些期刊进行集群化运营,有专门的多媒体制作运营团队。国内最大的医学期刊集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刊群近几年开展全媒体融合出版的探索和实践,期刊的优势和特色内容得到展示,但是与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了期刊网站外,医科大学学报采用的新媒体平台基本上只有微信公众号,且大多数学报的公众号消息推送频率不稳定。【结论】 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的概况,建议国内医学期刊转变传统办刊思维,积极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模式,加深与出版技术支持公司的合作以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开发并扩展期刊的全媒体融合出版内容,加入平台或者期刊集群,配置全媒体专业技术岗位,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从而开展全媒体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与相关领域数据库相结合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多资源、多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为科技期刊探索知识服务的范围及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整合生物学期刊网的3种中文学术期刊——《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科技期刊基于学科领域专业数据库提供知识服务的可能性及意义,提出设计思路及整体架构,探索科技期刊与不同类型数据库的合作方式。【结果】 经过实践,所提出的知识服务模式已在3种中文期刊中全面应用,促进了知识传播,提升了期刊影响力。【结论】 基于领域数据库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实现了多资源、多层次的“网络化”“立体化”出版,可为读者提供广泛而精准的专业知识服务。此模式可供其他学科领域科技期刊、期刊群、期刊全文数据库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启示。【方法】 从国内检验医学期刊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检验医学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对策。【结果】 检验医学期刊针对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调整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主线,从检验医学期刊宏观结构、期刊生产要素升级、期刊构成要素如封面设计、期刊栏目、期刊载文数量和类型等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期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应积极调整刊物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发科技期刊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涵  方卿  翟红蕾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0):1310-81
【目的】 对专业性期刊与综合性学术社交媒体的传播内容与运营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学术期刊新媒体运营的建议。 【方法】 以20个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与20个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其发布的2845篇推文进行质性分析。 【结果】 综合性学术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普遍高于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二者关于论文、学术活动、增值服务3个一级类目的传播内容相似,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的传播内容各有差异;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以纸刊论文内容传播为主,服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侧重于目标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传播,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产业链更为完善。 【结论】 借鉴综合性学术公众号深挖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提出知识重组,打造专业内容传播新模式;利用技术赋能,加强学术知识服务与互动;通过学术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多层联动协同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依托《中国药房》杂志资源搭建的“药政云课堂”继续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实践经验,为促进科技期刊传统出版与数字化服务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发利用科技期刊专业资源、服务行业群体提供参考。【方法】 对“药政云课堂”平台的开发背景、研发历程、登录和使用方式进行介绍,评价其运行效果,并提出对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启示。【结果】 该平台项目自2014年萌芽,到2016年改版,再到2019年全新升级建成,已为区域医疗机构人才梯队建设搭建重要的教育资源平台,为药学类专业人员提供便捷、成本低廉的自主学习途径,加深杂志方对专家的了解、扩大专家队伍,提升以《中国药房》杂志为核心的品牌效益。目前,该平台共计发布71个培训课程视频,实名注册参培学员约5.6万人,视频总阅览数突破476万人次,注册医疗机构达1200多家。建议科技期刊通过利用传统出版学术资源、深挖行业服务潜力,加强与专家合作、实现科技期刊与专家的双赢,打造专业的“互联网+”编辑团队,获取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支持等途径开展媒体融合建设。【结论】 “药政云课堂”平台作为传统期刊出版与数字化服务相结合的实例,有利于促进医药卫生工作者提升服务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研我国传统媒体跨界融合特征,探析我国科技期刊跨界融合的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跨界融合的概念及研究现状,结合案例分析传统媒体跨界融合特点。【结果】 科技期刊要坚持从平台、内容、传播3个方面进行跨界发展,围绕用户需求提供优质内容与跨界服务,增强科技期刊的引领作用。【结论】 科技期刊可通过增强出版跨界关联更多的知识点及服务;也可以在平台上提供更多围绕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还可以拓宽服务对象及范围,通过跨界教育、跨界科普等扩大社会影响,惠及大众,从而实现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研国内外一流林业期刊网站服务现状,为优化升级国内林业期刊网站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网络调研法调研国内外林业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从网站服务栏目类别、服务内容侧重性、增强服务方式多样性3个方面分析两者现状。【结果】 国外林业期刊网站服务栏目类别全面、内容丰富,同时有侧重性,突出对作者的服务和论文的增值呈现,通过多媒体应用、加强内容时效性、注重个性化服务增强网站服务效能。国内林业期刊网站栏目设置及内容单一,对作者的专项服务不突出,论文增值服务还需更加全面和精致,在新媒体应用、内容实效性、个性化服务方面有待加强。【结论】 融媒体背景下国内林业期刊应加强网站的建设升级,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服务的全面化、全程性和侧重性,增强网站内容的实效性、拓展新媒体表达形式、增强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探索期刊集群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字技术赋能构建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为促进学术期刊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2-3-6”模型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进行相应调整,从内容、渠道、增值服务3个环节对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进行系统分析,构建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结构模型。【结果】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内容链(加工处理与多维呈现)可看作是一个从内容制作到内容营销的价值创作过程;设施链(边界消弭与融合共生)可实现学术期刊内部与外部传播环境的融合共生;增值服务链(体验价值与交互效应)从用户需求、知识产品开发、再生产、应用与反馈等方面提升学术期刊服务质量。【结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应用理性逻辑思维和感性认知体验来审视传播背后的机遇和挑战,不断优化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价值链,以提升学术期刊知识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学术期刊与短视频的融合发展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学术期刊承担起使命与社会责任。【方法】引入霍尔编码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部分现有学术期刊短视频内容及结构进行分析,从内容重构和符号运用的角度给出学术期刊短视频编码策略,并辅以已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学术期刊短视频做例证。【结果】指出学术期刊短视频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主题选择、叙事方式、叙事风格,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图像符号6个方面提出编码策略,以期提高学术期刊短视频浏览量。【结论】“学术信息+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已然成为学术内容广泛传播的新机会,可以扩大学术信息的传播范围,增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从业人员应牢牢抓住这一机会,尝试将新方法运用到学术期刊传播中,以增加知识服务工作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