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3),探讨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功能评估,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的主要评估内容,构建整体康复干预方案。方法 基于ICD-11和ICF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相关疾病及功能诊断标准;根据ICF的理论,分析言语流畅性障碍评估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依据ICF和ICHIβ-3构建言语流畅性障碍整体化与结构化康复干预方案。结果 根据ICD-11,言语流畅性障碍属6A01.1发育性言语流畅性障碍,相关疾病涉及6A01.0发育性语音障碍、6A01.2发育性语言障碍、脑性瘫痪等,以及MA80.0失语、MA80.1语言困难和失语、MA80.2构音障碍等。根据ICF,言语流畅性障碍主要涉及s3涉及发声和言语的结构,b3发声和言语功能,特别是b330言语的流畅和节奏功能,以及d1学习和应用知识,d3交流,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特别是d330说、d350交谈、d355讨论和d360使用交流设备与技术等。结构化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康复干预方案主要涉及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方法包括评估类、训练治疗类、教育咨询和社会与心理支持类等。结论 构建了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评估和康复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研究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 运用国际康复政策文件和分类标准研究康复指南内容,工具包括《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社区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以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 β-2。 结果 本研究系统论述WHO-FICs (ICD-11、ICF和ICHI)的理论架构、分类系统、疾病诊断与功能描述、编码、干预和评定方法,提出了在康复循证研究和康复指南制定中运用国际分类家族的理论与方法。结论 构建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涉及康复本体、术语和编码、疾病诊断和功能描述以及干预和功能评定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言语嗓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功能评估和整体康复干预方案。 方法 基于ICD-11和ICF对言语嗓音障碍及其常见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确认疾病和功能诊断标准。采用ICF的理论,分析言语嗓音功能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基于ICF和ICHI对现有言语嗓音功能康复方法进行分析,构建结构化言语嗓音康复干预方案。 结果和结论 言语嗓音功能障碍诊断为“语音障碍”(MA82),属于“涉及言语或语音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一种,与之相关的疾病为言语障碍(MA80)、喉恶性肿瘤(2C23)、脑出血(8B00)、喉水肿(CA0H.3)等。言语嗓音功能障碍属身体功能障碍,并可能影响交流等活动和参与(d3、d7、d8、d9),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对言语嗓音功能的评估应从嗓音产生功能(b3100)和嗓音音质功能(b3101)两方面进行。结构化言语嗓音康复治疗方案主要涉及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健康行为四个方面,方法包括评估类(评估、测试、观察)、训练治疗类(训练、辅导)、教育咨询类(教育、建议、咨询)和支持类(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 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等分析康复发展的政策理论架构;探讨WHO-FICs,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三大参考分类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结果 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宏观政策和理论架构,明确现代康复服务的内涵和原则。康复服务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6大要素,包括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要求在康复服务中依据ICD、ICF和ICHI的架构和知识体系,对康复领域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的分类、命名规则、内涵、外延、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进行标准化,并完成康复相关的评估和统计。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治理与管理的中观机制。康复服务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原则;情景要素包括服务地点、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景三个方面。在康复领域系统应用WHO-FICs推荐采用“评定(ICHI)–功能分类、评定、说明和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编码(ICD-11)–康复干预(ICHI)”系统应用模式,遵循“评估(功能和需求)和诊断(疾病和功能)–确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实施康复干预–康复结局评价(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流程。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的微观应用模式,明确康复涉及的主要疾病有28大类,主要功能障碍有7大类,康复干预有6大类。根据ICD-11和ICF推荐的整体功能评估工具有WHO残疾评定方案(WHODAS 2.0)、WHO示范残疾评估表简明版(MDS-B)和VB40通用功能领域(VB40),同时推荐ICF核心分类组合用于康复功能和康复结局的评估。WHO-FICs在康复病案管理和病案首页报告中的应用,可实现康复病案管理的标准化,基于康复病案首页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编码以及康复绩效报告的标准化为康复付费和支付管理提供了工具。基于WHO-FICs构建标准康复数据集,建立标准化康复大数据,实现功能相关的诊断相关分类和case-mix统计。结论 将WHO-FICs分类系统应用于康复领域,在宏观层面构建康复理论和政策架构,在中观层面明确康复治理与管理的机制,在微观层面建立康复应用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康复服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覆盖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运动和姿势障碍会对言语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与言语有关的呼吸功能障碍。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有半数以上伴有言语障碍。目前,对患有言语障碍儿童呼吸功能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根据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呼吸不规则、浅快、起音困难等特点,对其的定量评估和动态评估进行综述,为临床康复医师、治疗师针对性地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言语呼吸功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脑瘫儿童青少年全身振动训练的健康和功能结局研究架构,系统综述脑瘫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全身振动训练的干预方案以及振动干预的健康和功能结局。方法 基于WHO-FICs方法,构建系统综述的PICO架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关于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其中英文7篇,中文1篇,分别来自5个国家,主要来源于临床康复、神经康复、物理医学与康复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0年以后,涉及227例参与者(3~12.3岁)。纳入文献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平均6分。诊断ICD-11编码涉及08神经系统疾病、8D20痉挛型脑瘫、8D20.1痉挛型双侧脑瘫、8D20.10痉挛型四肢瘫脑瘫、8D2Z未特指的脑瘫。主要功能障碍在身体功能方面表现为肌肉痉挛、骨骼发育异常、关节畸形和肌肉无力,选择性运动控制下降以及步态异常;在活动和参与方面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经过综合康复治疗与家长参与治疗相结合的疗效。方法:1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按摩推拿,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要求患儿家长参与治疗全过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效11例,占68.7%,有效4例,占25%;无效1例,占6.3%,总有效率93.7%,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与家康复结合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经过综合康复治疗与家长参与治疗相结合的疗效。方法1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予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按摩推拿、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要求患儿家长参与治疗全过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效11例,占68.7%;有效4例,占25%;无效1例,占6.3%;总有效率93.7%。结论 合康复治疗与家庭康复结合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ICD-11和ICF,探讨当代智力残疾的术语和命名、诊断、分类架构和评定方法。方法采用ICD-11与ICF理论与方法,分析当代智力残疾的命名与术语、诊断标准、分类体系以及评定方法。结果应用ICD-11和ICF分别从疾病与功能的角度建立智力残疾的术语、疾病和功能诊断标准以及评定方法。ICD-11从疾病分类的角度将智力残疾命名为智力发育障碍,属于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的一个亚类。ICF将智力残疾确定为智力功能障碍(b117)和适应性行为功能障碍(d1~d9)。两种分类标准均确认智力残疾的发生年龄在18岁之前。结论基于ICD-11与ICF建立了智力残疾的命名和术语体系、分类架构、疾病和功能诊断标准与评定方法,为构建智力残疾康复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与标准化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分析儿童构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内容,构建整体康复方案。 方法 基于ICD-11和ICF-CY分析儿童构音障碍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基于ICF-CY对汉语普通话构音评估工具的内容进行分析;基于ICF-CY和ICHI设计儿童构音整体康复方案。 结果和结论 儿童构音障碍诊断为“发育性语音障碍”(6A01.0)。在身体结构层面,涉及眼、耳和相关结构(s2)和涉及发声和言语的结构(s3)等,主要包括外耳的结构(s240)、中耳的结构(s250)、内耳的结构(s260)和口腔的结构(s320);在身体功能层面,主要涉及发声和言语功能(b3)等,主要包括构音功能(b320);在活动和参与层面,主要涉及交流(d3),学习和应用知识(d1),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7),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d9)等,主要包括说(d330)、交谈(d350)、使用交流设备与技术(d360)、学习阅读(d140)等。儿童构音障碍评估工具包含构音准确性和构音运动功能两个领域。儿童构音障碍整体康复方案涉及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方面,由评估类、训练治疗类、教育咨询类和社会与心理支持类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以ICF 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 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 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 年。结果和结论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提供良好的架构,为评估工具的建立与体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所制定的康复计划依从性较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的综合征。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异常,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病因多种多样,且具复杂性,主要病因包括胎儿出生前母体孕期不良习惯、妊娠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 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Improving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s an important outcome in the practice of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Current knowledge of how a child's interactions with various environments influence participation can affect care provision to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The literature was searched using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reference lists from 1991 to 2008. Studies included reports on one or more factors influencing a child's participation.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as a framework,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articipation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ing, extent of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of 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 using the 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CS). [Subjects and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57 school-aged children (7–12 years old) with CP. The MACS,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for Children and Youth (ICF-CY) Checklist, and a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measure children’s functioning,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Results] GMFM sco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MACS levels. The following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MACS level when assessed with the ICF-CY function section: mental functions; sensory function and pain; voice and speech functions; functions of the digestiv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systems; genito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neuromusculoskeletal and movement related function. The data from the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section of the ICF-CY also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MACS level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unctioning,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of 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CP depend on their MACS level and that the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with CP affects their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ICF-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