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常是AMI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微小的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1].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 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Ⅱb/Ⅲa复合物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2].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尽管40%~50%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即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远端血栓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性损伤和微循环个体易损性等。无复流可加重左心室重构、降低左心室功能及短期或长期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心肌呈色分级、心电图、心肌声学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均可检测无复流的发生。此外,在冠状动脉梗死初期或再灌注早期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如远端保护装置、舒血管、抗血小板和溶栓药物等均可减少或改善无复流的发生。该文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机制、评估方法、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治疗PCI后急性血栓形成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常是AMI急性介入治疗过程中较棘手的问题,微小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介入治疗的疗效。近2年我院行急诊PCI术中发生该并发症3例,经静脉替罗非班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做如下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的无复流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无复流的主要机制是心肌微血管闭塞,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呈色分级、心肌声学造影、对比增强的磁共振及CT诊断.无复流可通过减少球囊扩张、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600 mg氯吡格雷的负荷量和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远端血栓保护装置等预防.无复流的治疗包括: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治疗.本研究就近年来无复流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制。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浪 《广西医学》2004,26(12):1745-1747
远端血栓栓塞是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 10 %~ 2 0 % ,可直接导致“慢血流”(TIMI 2级 )或“无再流”(TIMI 0~ 1级 )现象 ,以及心肌梗死或死亡等严重的临床后果。尤其在大隐静脉 (SVG)桥的介入治疗过程中远端血栓栓塞更为常见 ,发生率高达 30 %~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危急重症,通常是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闭塞性血栓形成引起。目前指南一致推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STEMI最佳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3]。但即使栓塞血管完全开通,高达60%的STEMI患者仍没有完全的心肌再灌注[4],这种"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现象可能与术中斑块或血栓脱落至远端  相似文献   

8.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的特点是可以对冠状动脉的斑块进行实时组织学分析。利用这一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提示: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显示的坏死核大、坏死核和管腔直接接触、没有纤维帽的斑块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也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直径狭窄<50%的非罪犯血管段,而且冠状动脉的近段斑块坏死核较大;药物洗脱支架没能减少斑块的脂核,且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内皮新生;斑块中大的坏死核与介入治疗时的无复流有关;系列研究显示,他汀治疗可以减少斑块脂质成分,增加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是目前公认的改善心肌梗死预后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非Q波和Q波心肌梗死造影上有血栓征象者分别高达75%和90%以上,特别是溃疡病变、带血栓病变在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斑块和血栓的脱落,引起远端血栓栓塞,形成“无复流”或“慢血流”,一旦远端血栓栓塞,无论是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都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CS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无复流现象进行防治时,尼可地尔的应用时机。方法依据不同的尼可地尔应用时机,选取16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84例,均为冠脉内给药,一组为置入支架前预防性给药组,另一组为置入支架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时补救性给药组;支架置入完成后,造影观察及比较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支架置入完成后,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均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预防性给药组为91.7%,补救性给药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罪犯血管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预防性给药组为8.3%,补救性给药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后,均恢复TIMI、TMPG、MBG分级3级血流。结论对于适宜的ACS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支架置入前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