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效果及其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并分为2组,57例伴Modic改变者中,28例纳入A组接受经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另29例纳入B组,接受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2组术后总优良率分别为64.3%和82.8%,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末次随访时均低于术后(P〈0.05);2组在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显著,其中A组较高(P〈0.05);无论是Ⅰ型和Ⅱ型Modic改变,B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伴终板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且对术后和远期疗效影响较大。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终板改变者术后和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何江涛  何姝  付能高  杨鑫 《四川医学》2014,(11):1395-1397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 I型改变对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l1月收治的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伴终板Modic I型改变,B组无终板Modic改变,均行单节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终板Modic I型改变对患者术后下腰痛改善的影响。结果术前A、B两组的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完全消除。术后随访VAS及ODI评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的改善与终板Modic I型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E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4例(A组),采用TLIF治疗的患者21例(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期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大于A组(P<0.05)。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OD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腰椎功能JOA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手术方式在VAS、腰椎功能JOA、OD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A、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大于术前 (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VAS、ODI评分均大于A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小于A组(P<0.05)。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有效代替TLIF治疗ELLDH,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峡部裂性腰椎滑脱(IS)病人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融合术的轻度单节段IS病人74例,术后随访24~49个月,将MCID定义为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12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及腿痛评分改善>3分。根据病人术后以上项目评分改善情况,将病人分为达到MCID组(A组)和未达到MCID组(N组)。比较2组病人在不同评分项目下一般资料、影像学参数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74例病人ODI、VAS腰痛和VAS腿痛改善评分达到MCID比例分别为81.1%、79.7%和73.0%。不同评分项目(ODI、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下,2组病人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腰痛评分项下,2组病人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和VAS腿痛评分项下,2组病人的手术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病人术前各项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腿痛评分项下A组病人椎间盘高度高于N组(P < 0.05),节段性前凸低于N组(P < 0.05);ODI评分下A组病人节段性前凸低于N组(P < 0.05);其他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融合术的IS病人,合适的椎间盘高度重建较之取得更大的节段性前凸或者提高复位率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卫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10-1611
目的:研究后路椎间融合术对伴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情况,对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96例伴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modicⅠ、Ⅱ型分组,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比较术前随访结局变化。结果:ODI评分:术前与2年随访、术前5年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与2年随访、术前5年随访;腿痛VAS评分:术前与2年随访、术前5年随访;JOA评分术前与2年随访、术前5年随访、2年随访与5年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的2年随访与5年随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icⅠ型组与modicⅡ型组术后ODI评分、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路椎间融合术对伴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较好,预后与modic分型关系不密切,随访时间越长,疗效可能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信号改变(Modic改变)对臭氧注射髓核消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根据患者腰椎MRI Modic改变分为2组,A组37例,MRI显示终板无信号改变,B组25例,其中MRI显示终板Modic I型改变7例,Modic Ⅱ型改变16例,Modic ⅡI型改变2例,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患者疼痛状况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术前A、B组患者VAS及ODI无显著性差异;术后A、B组患者VAS及ODI均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及12个月时A组VAS分别为4.17±0.31,5.29±0.77,B组VAS分别为7.46±0.71,9.01±0.69,A组优于B组;随访3个月及12个月时A组ODI分别为6.62±1.51,8.21±1.40,B组ODI分别为10.77±2.71,11.03±1.91,A组优于B组。结论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手段,终板Modic改变可能是影响术后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确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B组采用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手术疗效。结果 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机体创伤程度,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范华侨 《重庆医学》2013,(22):2607-26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及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和腿痛减轻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相比,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两种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3、12个月随访,采用VAS、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78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腰痛、腿痛VAS及ODI评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例因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ASD而行PT ED的患者,比较分析22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6、9个月的腰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以及术后9个月Macanb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4月。术后VAS评分以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者10例,良者9例,可者2例,差者1例,优良率81.8%(19/22)。结论 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ASD短期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 VAS 评分;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根据 MacNab 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术后3月疗效结果。结果1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患者腰痛、下肢痛 VAS评分由术前的6.98、8.19分下降至术后1 d 3.21、2.83分,术后1月2.06、2.45分,术后3月1.64、1.92分,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ODI 由术前的75.93%降至术后3月时21.46%。术后3月随访,按照MacNab 评价标准,优者51例(43.59%),良者59例(50.43%),可者7例(5.98%),差者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94.02%。结论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2种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对55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A组)或经椎板间隙入路(B组)治疗的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对2组术前术后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cnab's临床疗效等级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游离程度不同再将2组分为低度游离组(AL、BL)、高度游离组(AH、BH),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患者31例(AL组16例,AH组15例),B组患者24例(BL组13例,BH组11例),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B组的平均改善率优于A组(P<0.05),低度游离组间(AL vs. BL)的VAS评分改善率及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游离组间(AH vs. B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H组优于AH组;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 2种入路脊柱内镜均可用于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且安全有效,但对于高度向下游离的突出,经椎板间隙入路较经椎间孔入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6月~2017年3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时、3个月时、1年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时临床疗效:优192例,良32例,可2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5%(224/256)。所有患者均无椎间隙感染、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个月)。结果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 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 acnab法)。结论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