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健康(AHP)技术评估颈动脉内-中膜的价值。方法利用AHP技术测量28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受检者(正常组235例和增厚组48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获得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平均值(CCA-IMT-Mean)、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最大值(CCA-IMT-Max)、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平均值(CIMT-Mean)、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最大值(CIMT-Max)以及血管年龄(VA)等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HP技术可用性高(≥90%)。CIMT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CCA-IMT-Mean和CIMT-Mean的上限为0.9 mm,CCA-IMT-Max和CIMT-Max的上限为1.2mm。CCA-IMT-Mean、CCA-IMT-Max、CIMT-Mean和CIMT-Max对诊断内-中膜增厚有很高的效能(r≥0.98,P=0.000),临界值分别为0.65、0.83、0.71、0.86。VA和CIMT相关性好(r0.9,P=0.000),而正常组VA与生理年龄有相关性(r=0.608,P=0.000)。结论 AHP技术能提供评价颈动脉内-中膜的超声参数,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0例脑梗死患者,按CIMT将患者分为三组,CIMT<0.9 mm组26例,0.9 mm≤CIMT≤1.2 mm组80例,CIMT>1.2 mm组24例,同时检测三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和NO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NO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MT的增加,NO水平逐渐下降。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IMT严重程度与NO水平呈弱负相关。结论:外周血NO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社区T2DM患者胱抑素C水平(Cys 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281例门诊就诊的非新诊断且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血管超声测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以CIMT<0.9 mm或CIM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2例,根据CIMT值分为内膜增厚组(CIMT≥0.9 mm)75例和内膜正常组(CIMT<0.9 mm)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和Pub 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血尿酸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标准可分为两组,CIMT≥1. 0 mm组包括2 499名研究对象; CIMT≥0. 9 mm组包括1 469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均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IMT≥1. 0 mm组WMD=58. 33,95%CI 49. 20~67. 47,P <0. 000 01; CIMT≥0. 9 mm组WMD=73. 87,95%CI57. 89~89. 86,P <0. 000 01],漏斗图和Begg's秩检验(CIMT≥1. 0 mm组P=0. 251; CIMT≥0. 9 mm组P=0. 917)显示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可靠性较强。结论高血尿酸与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十分密切,说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itc mellitus,T2DM)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基因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老年T2DM人群60例,检测ALDH2基因型及常规生化指标,B超测量CIMT,按照CIMT是否≥0.1 cm将研究人群分为CIMT正常组及CIMT增厚组,比较2组生化指标及ALDH2基因型分布差异;以CIMT是否增厚为因变量,ALDH2基因型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T2DM人群中ALDH2多态性基因型在CIMT增厚组中比例高于CIMT正常组(64.3% vs. 2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态性基因型发生CIMT增厚的OR值在调整前后分别为4.569和5.756。结论:ALDH2多态性基因型与老年糖尿病人群CIMT增厚相关,可能增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查,以探讨T2DM对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将检查结果与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110例中73例(66.36%)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Ⅲ级病变17例(15.45%),对照组10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9例(19.00%),其中,Ⅲ级病变3例(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对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的测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109例无脑梗塞合并症的T2DM患者,18例合并脑梗塞的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结果T2DM合并脑梗塞组颈动脉平均IMT比无脑梗塞组明显增厚。结论T2DM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与脑梗塞有明显关系,可以作为预知脑梗塞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单纯糖尿病者(A组)、60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B组)和60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者(C组),检测并比较4组受检者的血压、血糖、血脂、C肽、尿微量清蛋白等水平及颈动脉IMT,分析与颈动脉IMT相关的指标。结果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受检者的颈动脉IMT分别为(0.63±0.11)、(0.89±0.20)、(1.03±0.23)、(1.37±0.26)mm,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90,P<0.01)。且B、C组受检者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及A组,且C组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与尿清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早期应用颈部B超测定颈动脉IMT对诊断T2DM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评价,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1.21mm,最小0.62mm,平均(0.89±0.12)mm;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1.0mm,最小0.51mm,平均(0.71±0.10)mm。两组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17,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可以使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高,通过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对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查。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测定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APPL)1水平,分析血清APPL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体
脂分布(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
数(HOMA-IR)等的关系,初步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APPL1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临床上
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患者63 例(病例组)和健康对照者22 例(对照组),进行空腹血清APPL1 水平测定。稳态模型
(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病例组血清APPL1水平(85.71±27.3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
(64.52±16.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型糖尿病(T2DM)组BMI、WHR、SBP、FINS、LgHOMA-IR均高于对照
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P<0.05);而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3)APPL1 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Lg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15、
0.297、0.334,P=0.014、0.006、0.002);(4)以APPL1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数(β=0.329,P=0.002)进
入方程。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PL1水平增高,APPL1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及餐后2h血清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T2DM患者85例,按照HbA1c检测值将其分为控制不良组(n=30)、控制一般或者良好组(n=55)。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电极法对葡萄糖进行测定,酶联法对FFA进行测定,化学发光法对胰岛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对HbA1c进行测定,HOMA—IR用稳态模式评估。结果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FPG、2hPG、HOMA—IR、FFA及2hFFA各项指标的检测值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中的控制良好组比较,控制不良组患者的HbAIc、FPG、2hPG、HOMA—IR、FFA及2hFFA各项指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2hFFA明显正相关于HbA1c、FPG、2hPG、HOMA—IR(P〈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FFA水平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的关系,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和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44例(T2DM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42例(IGT组)和体检健康者54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CTRP3、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25(OH)D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两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HOMA-IR和HOMA-β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患者血清中HDL-C、25(OH)D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T2DM组患者血清中FPG、HbA1c、TG、TC、FIns水平和BMI、HOMA-IR值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中CTRP3、HDL-C、25(OH)D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与IGT组比较,T2DM组患者血清中FPG、HbA1c、TG、FIns水平和HOMA-IR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HDL-C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清中CTRP3水平与HbA1c、FIns水平和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5;r=-0.198,P<0.05;r=-0.481,P<0.05);25(OH)D水平与TG、FPG和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209,P<0.05;r=-0.406,P<0.05;r=-0.306,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关系(r=0.329,P<0.05)。HbA1c和CTRP3为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25(OH)D、FPG和HbA1c为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TRP3和25(OH)D水平与IR呈负相关关系,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46例合并MS(MS组),36例不合并MS(非MS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相关代谢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组及非MS组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S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亦显著高于非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抵抗素受HOMA-IR、WHR影响较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血清空腹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抵抗素水平与HOMA-IR及WHR呈正相关;抵抗素可能在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优选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0例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达格列净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0.5 g/片,2片/次,口服,2次/d;达格列净组予以达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序贯治疗组予以聚乙二醇洛塞那肽0.2 mg,皮下注射1周1次,连续使用6个月后停用,改达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总疗程为1年,1年后观察3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体质量、BMI、腰围、FPG、FINS、HOMA-IR、Hb A1c、瘦素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FPG、FINS、HOMA-IR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HbA1c、瘦素、脂联素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达格列净序贯治疗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Z患者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明显减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可作为早期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治疗的T2DM患者(T2DM组)12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疗效良好组(A组)53例和疗效差组(B组)67例,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人员(NC组)60例,测定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 β-cell),比较T2DM组与NC组、A组与B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FPG、HbA1c、FINS、HOMA-IR、SF均升高(P<0.05),而HOMA β-cell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SF及HOMA-IR均升高(P<0.05),而HOMA β-cell降低(P<0.05);T2DM患者SF与HbA1c呈正相关(r=0.584,P<0.05)、与HOMA-IR呈正相关(r=0.451,P<0.05)、与HOMA β-cell呈负相关(r=-0.468,P<0.05)。 结论 T2DM患者体内铁代谢紊乱,铁超载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的损坏;SF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SF高者血糖难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及体质量人群中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按糖调节水平分为糖调节正常组(NGR组)、糖调节受损组(IGR组)及2型糖尿病组(T2DM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并分析各组血清vaspin变化及其与各种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和IGR组血清vaspin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NGR组(F=22.96,q=8.74、7.92,P<0.01);女性和肥胖者血清vaspi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和非肥胖者(t=3.43~4.18,P<0.05)。vaspin水平与性别、腰围、BMI、FPG、HOMA-IR、FCP、HbA1C、腰臀比、FINS、CHO、LDL-C呈正相关(r=0.178~0.436,P<0.05),性别、BMI、FPG是影响血清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水平升高与体质量超标或肥胖和血糖升高相关,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2DM患者及正常人血浆FGF-21水平,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BMI、WHR、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IS)、游离脂肪酸(FFA)等的关系,Liraglutide治疗前后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变化。结果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81±0.32VS1.32±0.09,P〈0.01)。T2DM患者经Liraglutide治疗后WHR、BMI、FBG、2hPBG、HbAlc和FFA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HO—MA—IS则显著增高(P〈0.01),但FGF-21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iraglutide和FGF-21在胰岛素栅精的枯毕和痔屐中可厶匕且右不同的住用棚制  相似文献   

19.
杨伟  李耘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29-1331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33例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70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63例),并选5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受试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游离脂肪酸(FF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大血管病变组及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抵抗素、F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老年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腰臀比(WHR)、hs-CRP、FFA、HOMA-IR、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以抵抗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OMA-IR及WHR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提示血清抵抗素与老年T2DM的发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与血小板活化指标—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CD40L(sCD40L)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前期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患者各30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静脉血清中sP-selectin、sCD40L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和T2DM组的sP-selectin和sCD40L较NC组明显升高(P<0.05)。sP-selectin的表达与FPG、TG、TC、LDL-C、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其中与TG和FPG的相关性更高(P<0.01);sCD40L与FPG、BMI、HbA1c呈正相关(P均<0.05),与TG、TC、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糖尿病前期及T2DM人群血清中sCD40L和sP-selectin水平已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已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