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医院217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血清Lp-PLA2、炎症因子[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第90 d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重点分析入院时血清Lp-PLA2,IL-6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溶栓后第90 d 217例ACI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有68例,占31.34%; 预后不良组Lp-PLA2,IL-6,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IL-6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有关,各指标过表达可能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 绘制ROC显示,入院时血清Lp-PLA2,IL-6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1、0.847、0.906,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Lp-PLA2,IL-6表达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有关,早期监测血清Lp-PLA2,IL-6水平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转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28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静脉溶栓指征,采用静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予以足量溶栓; 对脑部磁共振表现根据ARWMC评分将患者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 随访患者至溶栓90d后,评估溶栓后脑出血、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LA对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LA组45例(35%),无LA组83例(65%)。LA组rt-PA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40.0%(18/45),无LA组为18.0%(15/83),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组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ICH)10例(22.2%),高于无LA组5例(6.0%)(P<0.05); 经过90 d随访,LA组脑卒中复发比例高于无LA组(P<0.05); 无LA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预后评分方面明显优于LA组(P<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短期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86,95%CI=1.20~31.63,P=0.002)。结论 脑梗死合并LA患者rt-PA溶栓后脑出血转化风险和sICH发生率高,短期随访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差。LA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2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5)和预后不良组(n=32); 记录患者入院年龄、有无高血压病、血管痉挛、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等资料; 分别于手术前、手术1 、7 d后和手术1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与术前CT Fisher、Hunt-Hess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CT Fisher分级(OR=1.984,P=0.037)、Hunt-Hess分级(OR=2.063,P=0.018)和有术后并发症(OR=2.026,P=0.033)为影响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手术7 d后和手术1个月后预后良好组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 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与术前CT Fisher,Hunt-Hess分级呈显著正相关(0.330<r<0.460,P<0.05); 手术7 d后和手术1个月后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且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MMP-9,NSE,IL-6水平升高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本院178例ACI患者(2014年8月-2018年9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9例; 在常规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1、2周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对比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治疗1、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对照组(P<0.05);(2)血清学指标:治疗2周后2组血清NGF、MB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6%(11/89),与对照组8.99%(8/8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不良事件:随访3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7%(3/89),低于对照组11.24%(10/89)(P<0.05);(5)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随访3个月后2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调节血清NGF、MBP表达水平,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miR-103,miR-29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AIS患者(AIS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2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另选择56例同期于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103,miR-29b表达水平,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iR-103,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03,miR-29b表达水平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组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9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随着AIS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miR-29b表达水平则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29b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miR-103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2=0.636、0.794,P<0.05),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2=-0.664、-0.659,P<0.05)。ROC分析显示miR-103,miR-29b表达水平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0.741,联合miR-103,miR-29b表达水平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AUC为0.918,高于单独miR-103,miR-29b表达水平(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miR-103表达水平升高,miR-29b表达水平降低,miR-103表达上调、miR-29b表达缺失均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功能恶化有关,可以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中补体Cq1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92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溶栓1周左右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2例)和无HT组(150例); 收集2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CTRP3与CTRP9水平的相关性;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诊断价值,Logistic分析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因素。结果 HT组年龄、心脏房颤史、NIHSS评分、THRIVE评分、FBG水平、梗死面积、梗死体积高于无HT组(P<0.05),TC、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低于无HT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CTRP3与CTRP9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脏房颤史、FBG水平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TC,CTRP3,CTRP9水平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0.744,截断值分别为716.24、220.56 ng/mL,对应敏感性分别为81.0%、59.5%,特异性分别为64.0%、79.3%。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75.3%。结论 AIS静脉溶栓后HT患者血清中CTRP3,CTRP9表达水平降低,二者水平呈正相关,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潜在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AC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和IMT,并比较不同IMT的ACI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结果 ACI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CI组患者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CI患者IMT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CI组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随IMT厚度增加而升高,二者分别与IMT呈负相关(r=-0.470,-0.590,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升高,与IMT呈负相关,可能通过影响IMT而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82例V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8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观察组不同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状况、预后(出院6个月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患者血清MMP-9,NLRP3,Hcy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血清各指标水平与VD患者MMSE,NIHSS评分的关联性,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分级为Ⅲ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各指标水平对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分级为Ⅲ级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MMP-9,NLRP3,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预后功能障碍分级为Ⅲ级患者血清MMP-9,NLRP3,Hcy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 随观察组MMSE评分增高其血清MMP-9,NLRP3,Hcy水平逐渐降低,随NIHSS评分增高其血清各指标水平也逐渐增高(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D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00、-0.786、-0.624,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88、0.633、0.476,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SE评分为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分级为Ⅲ级的重要保护因素,NIHSS评分、血清MMP-9,NLRP3,Hcy水平为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分级为Ⅲ级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MMP-9,NLRP3,Hcy水平联合预测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分级为Ⅲ级的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83.08%。结论 VD患者血清MMP-9,NLRP3,Hcy水平可显著增高,且增高幅度与认知、神经功能有关,预测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钙水平分为3组,血清钙<2.15 mmol/L为A组,血清钙2.15~2.50 mmol/L为B组,血清钙>2.50 mmol/L为C组,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后对症治疗,头部影像学检查患者出血病灶的体积,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检测血清钙及血肌酐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 A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m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m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随访1年后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死率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水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血清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钙水平低的患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监测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对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以及三者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ACI患者126例,于介入治疗前检测血清MMP-9、VEGF、D-D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介入治疗后检测血清MMP-9、VEGF、D-D水平,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103例作为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检测PT、APTT、TT、FIB、血清MMP-9、VEGF、D-D水平。介入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MMP-9、VEGF、D-D水平检测对患者ACI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介入治疗组血清MMP-9、VEGF、D-D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与介入治疗前相比,介入治疗后ACI患者血清MMP-9、VEGF、D-D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ACI组PT、APTT时间缩短,FIB水平降低(P <0.05);ACI患者血清MMP-9、VEGF、D-D水平与PT、APTT、FIB呈负相关,血清VEGF、D-D水平与TT呈正相关(P <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MMP-9、VEGF、D-D水平显著升高(P <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MP-9、VEGF、D-D水平预测患者介入治疗3个月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敏感度为71.7%,特异性为92.9%)、0.859(敏感度为89.1%,特异性为82.5%)、0.880(敏感度为87.0%,特异性为87.5%),三者联合预测ACI患者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度为98.2%,特异性为86.0%)。结论 ACI患者血清MMP-9、VEGF、D-D水平在介入治疗术后均显著降低,可作为预测不良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脑屏障通透性与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共76例,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血脑屏障通透性等。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共有8例患者失访,其中mRs评分为良好(0~1分)共32例,为预后良好组,余为预后不佳组(2~6分)共36例; 2组患者性别、BMI、梗死部位、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发病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应用药物、基线NIHSS评分、Cr,BUN,HDLc,LDLc,PLT,HGB,APTT,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房颤史的比例、UA水平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AUC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Ktrans及VP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0,P=0.026)、Ktrans(OR=1.104,P=0.005)为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VP(OR=0.556,P=0.022)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脑屏障通透性为影响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L-精氨酸(L-Arg)、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根据随访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中补体C1 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9(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3/9,CTRP3/9)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部分前循环供血区脑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P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8-羟基脱氧鸟苷酸(8-Hydroxydeoxyguanylate, 8-OHDG)、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变化,分析各指标水平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效果及12个月内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PACI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溶栓再通及治疗后12个月内PSCI发生情况,分析血清S100β蛋白、8-OHDG,Lp-PLA2水平与溶栓再通及PSCI发生的关系,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溶栓再通及PSCI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ACI的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rt-PA 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静脉点滴,连用14 d; 于各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第24 h、3 、7 、14 d)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复查颅脑CT或者MRI观察有无HT。结果 治疗后第3、7、14 d重复测量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MP-9、c-Fn、GFAP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49)。静脉溶栓后14 d内观察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1); 随访3个月观察组病死率1.0%(1/100),对照组病死率3.0%(3/100),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经Fisher精确检验,P=0.621); 依达拉奉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能减少rt-PA溶栓后HT的发生,下调MMP-9、c-Fn、GFAP水平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血清中微小RNA-126(miR-126)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6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3 d后的血清miR-126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ADAMTS-4)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分析组间ADAMTS-4的水平差异及ADAMTS-4水平对斑块不稳定的影响; 根据出院3个月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好组(mRS评分>2分),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脑梗死面积、斑块稳定情况和ADAMTS-4水平评估预后不良的临床价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8%(121/148),其中无斑块27例(无斑块组)、斑块稳定70例(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51例(斑块不稳定组); 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外周血ADAMTS4水平分别为(36.2±5.6)、(62.5±9.5)、(106.2±13.7)mg/L(F=23.625,P<0.001),且斑块不稳定组ADAMTS4水平最高; ADAMTS-4水平为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625(1.056~5.632),P<0.001); ADAMTS-4水平诊断斑块不稳定的最佳截断值为92.3 mg/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CI)为0.895(0.847~0.932),特异度为78.3%,敏感度为83.5%; 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面积、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情况、脑梗死部位和ADAMTS-4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斑块不稳定和ADAMTS-4水平增高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面积脑梗死、斑块不稳定和ADAMTS-4水平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712(0.689~0.751)、0.802(0.789~0.841)和0.884(0.841~0.910); ADAMTS-4水平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临床价值高于斑块稳定情况和脑梗死面积(Z=4.065,P=0.013; Z=6.321,P<0.001)。结论 ADAMTS-4水平增高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