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72例)和溶栓后他汀治疗组(1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的血浆MMP-9水平。第7 d和第90 d时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并比较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及早期治疗组性别、年龄、溶栓时间窗、血压、既往史、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TOAST分型及OCSP卒中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溶栓前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比较,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6 h、12 h、24 h及72 h的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t=2.64,t=-9.85,t=-8.88,t=-5.62;均P0.01)。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第7 d及第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均P0.05)。结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MMP-9水平有抑制作用,不增加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病前他汀治疗对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15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rt-PA静脉溶栓患者258例。他汀组64例:溶栓前曾使用他汀药物;对照组194例:溶栓前未使用过他汀药物。采用ELISA法测量其中193例患者(47例他汀组及146例对照组)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血浆MMP-9水平,观察静脉溶栓前、后MMP-9水平变化。比较所有两组患者7 d与90 d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MMP-9水平均于静脉r-t PA溶栓后上升,24 h后达到最高值。他汀组与对照组的溶栓前及溶栓后6 h血浆MMP-9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12 h、24 h及72 h(P0.001)的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与对照组在溶栓7 d、90 d后mRS评分(0~2分)及发生sICH无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提示两组间7 d与90 d mR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的MMP-9上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动态变化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测定和比较,探讨MMP-9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第5天和第10天的血清MMP-9含量,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记录发病1个月时和发病6个月时的BI(Baahal Index)来评价预后.结果 (1)发病后24h内,脑梗死组TOAST各亚型血清MMP-9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CE组和LAA组MMP-9含量持续至第5天仍未下降,而SA组已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第10天各组MMP-9含量均降至正常水平.(2)发病后24h内血清MMP-9含量与相应时段NIHSS评分具有直线相关关系(r=0.883,P<0.01).(3)预后较好组其发病24h内血清MMP-9含量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结论 (1)脑梗死后各组血清MMP-9的含量升高,但它们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发病后24h内MMP-9含量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3)脑梗死后24h内的血清MMP-9含量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and compare the level of serum MMP-9 at acute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approac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evel of serum MMP-9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OAST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prognos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while 20 healthy people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specimens were gathered for MMP-9 determination with ELISA on admission, at the 5th and 10th day of onset. All patient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on admission and recorded Barthal Index(BI) in the 1st and 6 month of onset. Results (1)The serum level of MMP-9 increased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E and LAA group ( P>0. 05). MMP-9 in CE and LA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A group (P <0. 05) . MMP-9 in SA group decreased to normal level while was still higher in CE and LAA group on the 5th day of onset. On the 10th day MMP-9 in all groups decreased to normal. (2)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MP-9 within 24 hours of onset and NIHSS( r = 0. 883 ,P < 0. 01) . (3) The serum level of MMP-9 in the cases with better prognosi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worse prognosis. Conclusions (1) The serum levels of MMP-9 in all groups increased, but the tendency of their variation was not similar;( 2 ) Serum level of MMP-9 was related to NIHSS,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the state of cerebral the severity of the st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3 ) The level of serum MMP-9 within 24 hours of onset can predict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和MMP-9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及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 依据彩超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是否存在易损斑块,120例脑梗死患者被分为非易损斑块组(66例)和易损斑块组(54例); 比较2组一般资料、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MMP-8和MMP-9水平,并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易损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hsCRP[(8.64±2.17)mg/L比(3.34±0.77)mg/L]、LDL-C[(3.36±0.53)mmo/l/L比(2.90±0.54)mmol/L]、MMP-8[(8.87±1.99)ng/mL比(5.17±1.76)ng/mL]和MMP-9[(115.75±20.87)ng/mL比(81.64±6.53)ng/mL]水平显著升高,HDL-C[(1.13±0.18)mmol/L比(1.14±0.28)mmol/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8、MMP-9、hsCRP和LDL-C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7~3.126,P<0.05或<0.01)。结论 MMP-8、MMP-9水平可作为预测和识别易损斑块的辅助检查指标,且有助于制定脑梗死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宜宾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Hcy、MMP-9水平差异,分析血清Hcy、MMP-9对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 118例AC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23例发生HT,发生率为19.49%.HT组患者梗死面积、NIHSS评分以及溶栓时间窗明显大于非HT组,血清Hcy、MMP-9水平也高于非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血Hcy和MMP-9水平是ACI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cy+MMP-9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诊断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0.0%.结论 血清Hcy和MMP-9的表达与ACI患者溶栓后HT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HT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新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与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病理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5例AC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并与35例健康对照比较;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ACI患者在急性期血清MMP-9和S-100B浓度的差异;分析急性期ACI患者MMP-9和S-100B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急性期脑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高于脑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P0.01);急性期MMP-9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性(r=0.413,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随病程、梗死面积的大小而变化,并且在急性期时MMP-9和S-100B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ACI患者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对ACI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治疗组(30例),用酶谱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1)普罗布考组治疗2周后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2周后普罗布考组血清MMP-9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普罗布考能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水平,可能因此抑制了血-脑屏障的早期开放和脑水肿,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防止脑梗死出血转化和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扩大时间窗至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对70例本院神经内科扩大时间窗内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溶栓前后的血浆MMP-9水平,并与急性脑梗死非溶栓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组、非溶栓对照组入院12 h后血浆MMP-9水平和入院时比较都有显著差异(P<0.05);有出血转化者MMP-9水平皆较无出血转化为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MMP-9表达水平与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发病48 h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 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丹红注射液组).评价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后当天及治疗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2周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红注射液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MMP-9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丹红注射液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MMP-9水平,推测降低血清MMP-9水平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挥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ACI的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rt-PA 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静脉点滴,连用14 d; 于各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第24 h、3 、7 、14 d)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复查颅脑CT或者MRI观察有无HT。结果 治疗后第3、7、14 d重复测量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MP-9、c-Fn、GFAP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49)。静脉溶栓后14 d内观察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1); 随访3个月观察组病死率1.0%(1/100),对照组病死率3.0%(3/100),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经Fisher精确检验,P=0.621); 依达拉奉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能减少rt-PA溶栓后HT的发生,下调MMP-9、c-Fn、GFAP水平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L-精氨酸(L-Arg)、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根据随访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预后好36例,预后差37例,平均年龄(68.13±9.36)岁。对其相关因素,如有无CT早期梗死征象、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等18个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CT检查无早期梗死征象组预后好的几率明显高于CT检查有早期梗死征象组(60%vs 24%,P=0.006)。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经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因素调整后,有无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 CT早期梗死征象对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无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和MMP-9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高于小梗死组(P<0.05),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升高;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 ,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代偿与转化生长因子1(TAK1)、Toll样受体4(TLR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且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72例患者,根据软脑膜评分方法(rLMC)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39例)和侧支循环较差组(33例); 收集患者一般的临床数据和血清,用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TLR4和TAK1水平。结果 侧支循环较好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均少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 侧支循环较好组与侧支循环较差组比较rLMC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低(P<0.05); 侧支循环较好组TLR4和TAK1水平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 侧支循环较好组溶栓后24 h后NIHSS评分、30d后NIHSS评分和90d后MR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且侧支循环较好组预后良好患者的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 rLMC评分与患者血清TLR4和TAK1水平呈负相关(r=-0.819,-0.701,P<0.01); 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TLR4和TAK1水平增加均为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rLMC评分与TLR4和TAK1的水平呈负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病、TLR4和TAK1的水平增加均为静脉rt-PA溶栓后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国昌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8):27-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02—2012-1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小剂量(0.6mg/kg)静脉溶栓A组(41例),大剂量(0.9mg/kg)B组(4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2组疗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各阶段2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但治疗效果与剂量大小关联性不显著,大剂量rt-PA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医院217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血清Lp-PLA2、炎症因子[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第90 d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重点分析入院时血清Lp-PLA2,IL-6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溶栓后第90 d 217例ACI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有68例,占31.34%; 预后不良组Lp-PLA2,IL-6,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IL-6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有关,各指标过表达可能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 绘制ROC显示,入院时血清Lp-PLA2,IL-6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1、0.847、0.906,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Lp-PLA2,IL-6表达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有关,早期监测血清Lp-PLA2,IL-6水平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2-06-2016-12确诊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rt-PA溶栓+常规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清除自由基等),序贯治疗组在溶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14d后改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序贯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序贯治疗组mRS评分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能更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