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软骨肿瘤,占原发性骨肿瘤不到1%。该肿瘤主要发生于长骨干骺端髓内部分,最常见部位是胫骨近端,其次是股骨远端、盆骨特别是髂骨和手足的小骨。作者报道了20例发生于长骨表面、侵蚀皮质表面引起骨膜反应的CMF。患者年龄12~81岁,平均加.2岁。男性11例,女性8例,1例性别不详。病变位于胫骨近端10例,股骨远端7例,肋骨、股骨近端、和掌骨各1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使用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提供的同种异体螺钉治疗关节周围骨折 2 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者 5 6岁 ,最小者 8岁 ,平均年龄 2 5 .7岁 ;其中肱骨近端骨  相似文献   

3.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lbroma,CF)是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本院近10年诊断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例CF中,男性5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1~34岁。7例中腓骨上端3例,胫骨上端1例,股骨下端2例,肱骨远端1例,病程1~7年,患者均以局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骨肉瘤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腓骨近端骨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8~38岁(中位年龄17岁)。18例患者均主诉疼痛,伴有腓总神经麻痹症状8例、包块3例;病程1~24周。Enneking外科分期ⅡB期17例,Ⅲ期1例。18例患者中,15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腓骨近端骨肉瘤切除术,其中Malawer type Ⅰ型切除13例、Ⅱ型切除2例;2例患者外院切除不完整,入院后选择截肢手术;1例患者(Ⅲ期)入院时已发生肺转移,给予2个疗程化疗后原发肿瘤继续生长,疼痛无缓解,予以截肢手术。术后3个月采用骨骼肌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价15例保肢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0个月。发生肺转移8例,死亡5例(包括3例截肢患者)。15例行腓骨近端骨肉瘤切除保肢手术的患者中复发4例,均行截肢术;1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给予积极加强换药,伤口正常愈合;5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自行恢复,1例遗留轻度跛行,2例出现足下垂需佩踝关节支具行走。15例患者接受保肢手术后皆未出现膝关节不稳症状,术后3个月MSTS功能评分,11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结论 对于腓骨近端骨肉瘤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决定手术方式,腓骨近端骨肉瘤术后并发症患者可接受。术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外侧头原位缝合即可获得膝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并分析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年龄、性别特征及结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新鲜儿童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3岁、3~6岁、7~11岁、12~16岁。记录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性别及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儿童长骨骨折( AO/PCCF)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共诊治儿童骨折8987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163例,胫骨近端骨折118例;胫骨近端骨折占儿童全身骨折的1.3%(118/8987),占儿童胫腓骨骨折的10.1%(118/1163)。118例胫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男性80例(67.8%),女性38例(32.2%),男性多于女性。随患儿年龄增加,其骨折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胫骨近端骨折男女高发年龄均为12~16岁,年龄段构成比52.5%(62/118)。骨折AO/PCCF分型中,41t-E型骨折78例(66.1%,78/118),其中41t-E/7型骨折最多,45例(38.1%,45/118);41t-M 型40例(33.9%,40/118),其中41t-M/2型和41t-M/7型较多,各17例(14.4%,17/118)。不同年龄段41t-E/7型、41t-M/2型骨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657, Hc=32.702, P值均<0.05)。结论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12~16岁,高发骨折类型为41t-E型,尤其是41t-E/7型。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重点预防人群为大龄男性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方法 对自1998~2003年共49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中17例采取病变刮除,瘤壁烧灼,自体、异种骨、人工骨或复合移植术;12例采取病变刮除,瘤壁烧灼或酒精浸泡,自体骨、异种骨、人工骨或复合骨移植,并辅予内固定固定术;20例采取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关节假体重建关节术;术后均获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7~51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可见缺损修复区内有骨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2例复发,其中1例伴内固定物旁骨折,其余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4~12个月撤拐行走,无跛行;假体重建者1例假体断裂,1例死亡,根据Enneking术后功能评估系统,20例术后10~14月的评分73%~87%.结论 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股骨近端生物力学选择个体化的修复重建方式,对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对我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炎的 115例患者进行瞬目反射 (BR)检查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115例中 ,男性 6 3例 ,女性 5 2例 ,年龄17~ 80岁 ,平均 4 3 7岁 ,其中≤ 2 0岁 3例 ,2 0~ 5 9岁 82例 ,6 0岁以上 30例。左侧病变 5 8例 ,右侧病变 5 7例。BR检测时病程最短半天 ,最长 2 0年 ,其中半天~ 3天 6 0例 ,4~ 7天32例 ,2~ 3周 8例 ,1月~ 1年 13例 ,10年 1例 ,2 0年 1例。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NicoletVikingⅡe神经电生理检测仪 ,患者仰卧放松 ,轻轻闭眼 ,于 2 0~ 30℃室温下 ,在铜网屏蔽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转成形术应用于骨肿瘤保肢的方法与临床解剖学。方法: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7例,其中股骨下段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2岁。全部病例均行大腿中下段瘤段截除,仅保留坐骨神经,然后小腿旋转上移再植,以踝代膝,小腿上端分别用钢板、髓内钉及DHS内固定。肿瘤病人均行正规的术前后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无肿瘤复发。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8周后安装假肢可扶拐基本正常行走与下蹲并能参加轻体力劳动。结论:旋转成形术应用于骨肿瘤保肢有以下特点:(1)可以达到完整根治性切除肿瘤的目的;(2)用功能良好的小腿代替大腿,向后旋转180°的踝关节代替膝关节;(3)术后安装假肢方便容易及轻便,可保留较好的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0病例。术后X线片,按是否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分为重建组(50例)和非重建组(20例)。重建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7.8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4例。其中三部分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未重建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2.2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T1)、骨折愈合后功能锻炼时(T2)摄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及颈干角,并计算T1~T2期间高度变化及内翻角度;功能锻炼后按Neer百分法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发生并发症:重建组Neer四部分骨折1例予内侧植骨患者发生螺钉穿出,术后3月取出螺钉。未重建组:内翻畸形、近端退钉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螺钉穿出1例(Neer三部分骨折),肩峰撞击综合征2例(Neer二部分骨折),延迟愈合1例(Neer四部分骨折),肱骨头坏死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2例内翻畸形、近端退钉患者予早期二次手术重新内固定,螺钉穿出1例及2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予取出内固定后症状缓解,2例肱骨头坏死患者予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间年龄(P=0.088)、骨折类型(P=0.080)和植骨(P=0.564)在本课题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按独立样本检验(P=0.008),卡方检验(X~2=3.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肩关节Neer百分法评分、术后肱骨头丢失高度、内翻角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不仅能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还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肩关节功能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3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51~75岁(平均60.2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10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9例行人工颗粒骨充填。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 22/26例(84.6%)获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5周(10~16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1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可起到牢固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作用,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扩大刮除植骨与瘤段切除重建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7例,确诊年龄为(39.85±11.59)岁。根据肿瘤发病部位及影像学分型,结合骨巨细胞瘤中国协作组成员单位(GTOC)评分,分别对患者采用扩大刮除植骨(15例)或瘤段切除重建治疗(20例)。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辅助行走时间、短期并发症及末次随访下肢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肿瘤复发情况。对比分析病理性骨折、骨肿瘤国际保肢协会(ISOLS)股骨近端肿瘤分区、Campanacci分级、手术方式及肿瘤体积,对患者肿瘤转归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4~60(33.50±16.65)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死于其他原发肿瘤转移恶化,1例术后6个月意外死亡。末次随访时,术前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0.00±3.33)分,低于未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的(22.88±3.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 P<0.05)。扩大刮除植骨术中出血量(316.55±80.35)mL,低于瘤段切除重建术的(384.53±76.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 P<0.05);扩大刮除植骨术后短期并发症2例,瘤段切除重建术后8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7, P<0.05)。手术方式、是否存在病理性骨折、ISOLS分区、肿瘤体积及Campanacci分级对肿瘤复发情况的影响无组间差异(P值均>0.05)。结论 扩大刮除植骨与瘤段切除重建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可获得相似的下肢功能恢复效果,肿瘤复发率亦无差异;但瘤段切除重建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发生病理性骨折,对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分析肿瘤复发及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纳入2002年1月—2015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4个骨肿瘤治疗中心临床资料完整、初次接受手术治疗、随访时间超过36个月的27例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首诊时年龄18~55 (33.1±12.2)岁。Campanacci分级 Ⅱ级17例,Ⅲ级10例。其中17例发生病理性骨折,14例合并移位,3例有骨折线、无移位。14例采用囊内刮除术治疗,其中3例刮除、11例切刮;骨缺损采用自体植骨2例、自体加异体植骨1例,异体骨植骨3例,骨水泥填充8例,其中10例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13例采用瘤段切除肩关节重建术治疗,其中半肩关节置换10例,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髓内钉固定3例。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评估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上肢MSTS评分,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肿瘤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6~180 (92.4±38.9)个月。刮除术和瘤段切除术中各有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14和2/13(P=1.000)。4例瘤段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4.8%(4/27),其中2例大段异体骨吸收(1例伴肿瘤复发)行半肩关节置换术,1例半肩关节置换后肩关节半脱位,1例术后5年假体松动外露再次手术更换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翻修;囊内刮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瘤段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有无病理性骨折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无相关性(r=-0.037, P=1.000),Campanacci分级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相关性 (r=0.482, P<0.05);有无病理性骨折、不同Campanacci分级、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刮除术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瘤段切除术(P<0.01)。结论 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相比较于其他部位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采用刮除术或瘤段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刮除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瘤段切除。由于瘤段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吸收等问题,建议尽可能地选择囊内刮除手术作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锁骨切开入路手术治疗锁骨后方侵袭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收治的12例锁骨后方软组织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8~74岁;黏液纤维肉瘤4例,侵袭性纤维瘤4例,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骨外骨肉瘤1例,高级别梭形细胞肉瘤1例。肿瘤长径为4~12 cm(中位数为8 cm)。均行锁骨切开+软组织肿瘤切除+锁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锁骨劈开位置均位于锁骨中1/3段,术后三角巾制动4~6周。手术并发症按T94分级系统评价,手术前后患肢功能以肌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肿瘤均得以完整切除,切缘R0为10例、R1为2例,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中位数为24)个月。术前患肢功能MSTS评分中位数为28分,术后6个月时评分中位数为28分。局部复发2例(分别为术后2个月和3个月复发),其中1例骨外骨肉瘤患者复发同时发现了脑转移,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切开入路可安全应用于锁骨后方软组织侵袭性肿瘤的切除,术后患侧肢体功能良好,肿瘤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型假体和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在股骨远端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19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73(22.1±15.9)岁。本组32例新辅助化疗均有效,均行股骨远端瘤段切除假体重建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GCT)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评估影响复发的因素及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收治的154例四肢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75例;年龄16~68岁。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Ⅰ级16例,Ⅱ级106例,Ⅲ级32例。Enneking外科分期:1期56例、2期61例、3期37例。根据患者年龄、GTC病灶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中病灶刮除+植骨/骨水泥填充(A组)64例、病灶刮除+辅助治疗+植骨/骨水泥填充(B组) 48例、病灶段切除+缺损部位重建(C组)42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病灶转移、复发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STS)制定术后重建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分析GCT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未出现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80~24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150~800 mL,平均350 mL。154例患者随访10~84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随访X线片示植骨病例均融合,融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以及内植物周围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未发现肺转移者。局部复发16例(10.4%,16/154),复发时间为术后6~3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复发率10.9%(7/64),B组复发率10.4%(5/48),C组患者复发率9.5%(4/42)。不同性别、年龄段、肿瘤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辅助治疗的B组与无辅助治疗A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 P>0.05)。术后6个月按MSTS术后重建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84例,良43例,中19例,差8例,满意率94.8%(146/154)。结论 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以及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治疗四肢GCT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Enneking外科分期及手术方式不能准确预测GCT患者术后病灶是否复发,术中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腋窝软组织肿瘤48岁女性住院患者1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 T MR平扫,获得DICOM原始数据,导入Visual Volume三维重构软件系统,对目标区域各种组织区分后行可视化边缘检测、分割、提取和测算,生成STL格式的三维网格模型,再将三维模型通过Hololens眼镜映射到真实世界形成混合现实三维影像,协助医生在术前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操作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并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利用基于CT、MRI影像学原始数据的高清重建,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本例患者手术中可视化清晰显示骨骼、肿瘤组织与周围解剖结构,手术路径清晰,准确定位并于边界外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肿瘤周围血管神经保留完整,术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良好。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结论 混合现实技术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术中协助确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的个体化治疗上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切除四肢干骺端恶性肿瘤保留自体关节的安全性及长期随访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10例四肢关节干骺端IIB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7例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术前薄层CT扫描数据和MRI数据输入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术中用导航探头经过导航跟踪器将手术部位和导航计算机建立联系,然后用导航探头在固定的解剖定位点或术前制作的人工标记点进行计算机注册,再在骨暴露表面散在选择50个点注册增加图像和手术部位配准的准确性,验证若匹配误差小于1 mm则可用于术中导航。然后在导航指导下精准截骨切除肿瘤,腓骨瓣复合异体骨重建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保留关节功能、有无肿瘤局部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术中计算机导航匹配误差平均为0.41 mm,导航下截骨线与肿瘤边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为9.9 mm,术后平均随访140个月,除1例肿瘤肺转移死亡外,其余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所有患者均无局部肿瘤复发,肢体MSTS评分平均为27.8分。结论 导航辅助下可做到肿瘤精确切除,使关节结构保留最大化的同时保证肿瘤不复发,而保留的自体关节使得患者可以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27例膝关节周围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远端肿瘤13例,胫骨近端肿瘤14例;包括骨巨细胞瘤16例、骨肉瘤9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化疗.术后随访,参照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1~122个月,中位时间64.5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生存,MSTS评分为(22.2±3.5)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5%(22/27).近期随访23例患者生存,4例患者死亡,4例发生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其中22例生存患者MSTS评分为(21.0±2.3)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2.7%(16/22).本组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85.2%(23/27).结论 应用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侵袭性骨肿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B-EHE)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5年9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B-EH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64岁。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例MRI可见周围软组织受累,1例出现肺部转移灶。3例选择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1例腰椎病灶选择肿瘤切除椎板减压内固定;3例近关节病灶选择肿瘤切除假体置换,其中1例术后化疗;1例多发病灶伴肺转移选择活检确诊后化疗治疗;1例病理性骨折伴出血选择行截肢术后综合治疗。结果 9例中失访1例,其余随访时间8~72个月。现7例存活。3例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2例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后治愈。1例腰椎肿瘤切除减压固定,术后恢复良好。3例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1例失访;2例术后治愈,关节功能良好,其中1例术后辅助化疗,未出现局部复发和病灶转移。1例多发病灶伴肺部转移行化疗,肺部无进展,局部无进展。1例行截肢术后综合治疗者,肿瘤复发迁延性出血,最终因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B-EHE为低-中度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诊断。治疗首选边界切除,辅以化疗或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