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揭示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非学术栏目的设置、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为我国科技期刊设置相关栏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WoS数据库中影响因子排名前30的科技期刊作为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按其各自网站发布的2017年和2018年第1期内容总结其非学术栏目的设置、种类、文章数及其与学术论文数之比。【结果】高水平科技期刊均设有非学术栏目,其中综述类期刊的非学术栏目数较少,而研究类期刊的较多。在30种高水平期刊中,Editorial/Perspectives、Research Highlight和News and Views栏目设置较多。高水平期刊都倾向于增加非学术栏目,或增加非学术栏目文章。Nature系列子刊和医学类期刊设置的非学术栏目较多,其中的非学术文章数与学术论文数的比值较高。【结论】非学术栏目是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是宣传其学术论文、提高其受关注度的重要途径,值得我国科技期刊学习、借鉴,其中Editorial、Perspectives、Research Highlight三类栏目更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品牌栏目的培育及成长历程,为其他科技期刊进行栏目设置并打造品牌栏目提供参考。【方法】 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泵理论与技术”栏目为例,从该栏目设置的背景、目标出发,并对比国内相关期刊栏目发展状况,分析该栏目的优势和劣势,探索提高栏目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措施。【结果】 通过科学设置栏目,重点争取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参加高水平的行业学术会议,通过走访行业学术专家和重点实验室进行组稿约稿,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快速广泛传播、扩大栏目宣传范围,适时推进国际化探索实践等措施,“泵理论与技术”栏目的阅读量、下载量、引用量一直保持在高位,在读者和作者中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期刊整体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结论】 科学的栏目设置、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优质的稿源、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探索实践等,是打造品牌栏目的有效路径,同时对促进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介绍中文科技期刊如何结合微信来打造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栏目,为其他中文科技期刊打造特色栏目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地理学的三大权威中文科技期刊之一——《地理研究》的“观点与争鸣”栏目为例,介绍《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创立的背景、特色栏目的建设途径及取得的成绩。【结果】《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取得了高下载、高阅读、影响力广等好成绩,引起了良好的学术反响,对进一步增强期刊的总体水平与提高期刊竞争力及影响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优质的论文、特色的品牌栏目与微信等新媒体是突出刊物特色、增强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的办刊实践,以期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的交流。【方法】 以NSR为研究对象,结合办刊特色及发展实践,探讨建设高水平期刊的策略与举措。【结果】 NSR在重要研究成果组约和发表、访谈和论坛举办、学术质量控制、学术影响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期刊的品牌声誉,较好地服务了学术传播与交流。【结论】 NSR初步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中外自然科学研究重要成就的定位和目标,学术指标和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其办刊实践可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和BMJ《英国医学杂志》(简称四大医学周刊)的栏目设置及内容特色。【方法】逐期浏览2013年1-6月四大医学周刊,其中BMJ 26期,JAMA 24期,NEJM 26期,The Lancet25期,分析101期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内容特色。【结果】四大医学周刊每期都包括十几个栏目,有固定栏目和非固定栏目,每个栏目根据期刊内容刊登不同数量的文章。内容主要以研究类、观点类、通信类、人文类等为主。【结论】四大医学周刊栏目设置多样、灵活、内容丰富,突出了期刊办刊特色及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发挥议程设置作用的方法和效果,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提出科技期刊议程设置的主要路径,并分析其作用。【结果】科技期刊通过专题栏目、封面文章、新媒体传播、会议培训等形式,积极主动发挥议程设置作用,可有效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结论】期刊共同体和生态圈中的参与者,包括主编、编委、审稿专家、编辑部成员和作者、读者等,应该积极作为,采用多种方式,更好地发挥期刊议程设置作用,从而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中国化学快报》办刊经验的总结和遇到问题的剖析,探讨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方法】对《中国化学快报》近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从中发现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过程的共性问题,并进行提炼总结。【结果】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生存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但在评价体系等大政策的影响下,优质稿件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国际显示度低等共性问题依然存在。【结论】在大政策暂时无法突破的现状下,加强内功修炼,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刊道路,尽快提高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中华医学会会刊)对标《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美国医学会会刊)、《加拿大医学会杂志》(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CMAJ;加拿大医学会会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英国医学会会刊),探讨缩小CMJ与其他国家医学会会刊差距的对策与措施,为我国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和期刊官网,检索并总结四国医学会会刊的各项指标数据,如影响因子、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期刊引文指标(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JCI)、辐射范围、作者分布以及尖端论文等。【结果】 CMJ的主要引证指标与JAMA、CMAJ、BMJ相比,除发文量外,其他数据差距明显。2016—2020年4种期刊的发文量分别为1590篇、1032篇、458篇和927篇。CMJ的发文量优势明显,分别为对标期刊的1.54倍、3.47倍和1.72倍。2020年4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分别为34344次、687922次、64437次和600100次,即使总被引频次相对较少的CMAJ,其总被引频次也为CMJ的1.88倍。CMJ本国作者的发文比例为91.216%,明显高于JAMA、CMAJ和BMJ的本国作者发文比例(72.407%、76.539%和59.646%)。另外,CMJ的近5年的JCI均小于1,而JAMA、CMAJ和BMJ的JCI分别为11.49,1.84和6.27。【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通过期刊高质量建设战略,追踪研究热点与重大事件,引领学科发展,同时构建期刊学术生态圈,从而提升期刊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坚信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我国科技期刊一定会实现从跟跑,齐平到超越的伟大迈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多年办刊实践,探讨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战略,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SWOT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科技期刊当前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两刊”内部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两刊”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为:先发优势,建设龙头;资源共享,提升影响;媒介融合,加强经营;强化精品,打造特色。【结论】从明确定位、强化与科学家及相关主体的互动、探索办刊经费来源多样化、促进资源共享、探索开放获取办刊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为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中外期刊对比分析、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 【结果】 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流失、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域英文期刊数量较少等问题。 【结论】 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中国特色英文期刊等方法,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国际顶级综合类科技期刊公众传播模式及特点,为我国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以Altmetric Top 100入选论文数量最多的NatureScience和PNAS三刊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公众传播产品、媒体传播体系和新闻媒体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模式和特征。对照分析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科技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和《科学通报》的公众传播特点。【结果】 以《国家科学评论》和《科学通报》为代表的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能力提升迅速,但仍存在新闻传媒人才短缺、期刊集约化程度不高、公众传播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结论】 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着力增强传媒人才培育、集约化品牌发展、公众传播机制建设,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个案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NatureScienceCell 3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短视频生产与运营规律。【结果】 科技期刊通过稳定持续的信息传播、富有创意的内容包装、跨媒体矩阵组合、社群化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方式,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需坚持用户导向原则,以优质内容为核心,采取创新表现形式提升传播能力,重视学术媒体的融合出版,构建跨媒体学术传播矩阵,利用科技期刊的品牌优势,推进短视频学术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信息图为例,分析信息图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并对国内科技期刊信息图设计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法,分析《自然》《科学》和《细胞》网络平台发布的COVID-19相关研究与报道中信息图的功能、设计方法和设计特点。【结果】 国际期刊信息图设计方法包含:精炼信息,形象生动;重视艺术性表现;注重信息图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信息图设计应提升艺术性,重视信息图对期刊传播的作用,兼顾受众审美需求,注重线上传播以及与新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以助力中国科技期刊冲刺世界一流水平。【方法】 通过研读相关政策和研究文献,结合对NatureScienceThe LancetCell等不同类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分析,解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概念及内涵,探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议。【结果】 卓越的办刊理念、全方位的国际化水平、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汇聚一流前沿成果、卓著的科学声望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高、精、尖”和“稳、准、狠”的办刊策略,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充分条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理性且准确地认知其内涵,始终坚持卓越的办刊理念、国际化战略、人才战略、质量战略和集群化战略。【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既要扎根祖国大地,又要学习世界一流期刊的成功经验,从办刊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吸收借鉴,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Nature影评文章的分析,探讨我国科技期刊从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到推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办刊新思路。【方法】 采取内容分析法,运用Python工具对Nature影评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量化编码和可视化呈现。【结果】 Nature的影评栏目所涉及的电影以科学题材为主导,兼有剧情类型片。影评文章主要是对电影内容的概述,并从科学文化角度对电影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行解读。影评的作者以拥有自然科学背景的学者为主,亦存在少数具有社科背景的学者。【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以借鉴Nature影评栏目的办刊方式,从宗旨更新、内容拓展、人才加持3个方面发展新思路,以拓展期刊的受众范围,加强期刊的科学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相关论著的发表倾向,探索具有重大创新性的论文是否都发表在高影响力的国际顶尖期刊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方法】 在PubMed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1989—2019年所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学者发表的与获奖相关的最早论著,统计分析论文来源期刊、期刊影响因子及JCR分区、期刊国别、发表时间等指标。【结果】 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在Nature(22.89%)、Cell(14.46%)和Science(10.84%)等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数量占比较高,主要倾向于将论著发表在美国(55.42%)、英国(38.55%)的期刊上;79.52%的获奖者论著被发表在JCR-Q1区期刊中;不同国家的获奖者将其论著发表在本国期刊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发文倾向整体上呈现两极态势;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期刊之间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相互成就”的局面。【结论】 优质科研成果在本国发表不仅体现着文化自信,还有利于促进本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我国科研工作者应正确对待SCI,同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而又与世界接轨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全球视野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中国顶刊论文研究主题的特征及趋势。【方法】 基于1980—2020年Nature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型论文,利用对比分析法,从时间维度对我国顶刊论文不同层级的研究主题展开国际比较研究。【结果】 中国顶刊论文学科结构沿着与全球趋同的方向演进;中国顶刊论文覆盖的研究领域较少,一些增长型和衰减型研究领域呈现追随全球的显著趋势;中国顶刊论文研究主题多为追随型,起步晚、时滞长。【结论】 高水平研究的发展,不仅需要科研人员更加注重论文的内在质量,科技期刊也应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机构与国家应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研究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理学精品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策略。【方法】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进展》为例,通过中国知网和刊物的官网,分析其近几年的发文被引情况、办刊措施。【结果】 《地理科学进展》在组织高质量热点专栏/专辑、创建品牌栏目、开辟综述专栏等方面表现突出,形成高被引效应。《地理研究》成功打造了品牌栏目——观点与争鸣,引起强烈反响;自2018年以来该刊也注重专栏/专辑的出版;在宣传推广上时效性强,且策划独具匠心。两刊都重视官网建设和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延伸知识服务。【结论】 科技期刊须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全面提升刊物在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策支持价值和智力支撑作用;立足刊物优势,优化作者群体;在充分分析同类期刊现状基础上,精心策划,走特色化发展道路;通过Rich HTML网页、微信集群平台、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手段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战略转型,拓展内容的延伸模式;积极参与重要学术活动,有机嵌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