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归纳科技期刊创新成果的公众传播现状,指出以科技期刊为载体的创新成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以科技期刊为主体的公众传播和推广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了解国内外出版商和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案例,总结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的经验。通过问卷调研,了解科研人员、期刊编辑、新闻记者对于科技期刊公众科学传播的态度。结果 科技期刊重视创新成果在公众传播领域的推送,采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渠道组织丰富的文章呈现方式,为将象牙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公众感兴趣的、具有科普效果的内容做了良好的示范。【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围绕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多为自发行为,受限于人力、财力,同时缺乏与媒体有效的沟通机制,科学传播动力不足。开放科学时代,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需要明确“定位”、做好“分级”、建立“出口”、打通“渠道”、落实“政策”,搭建“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大众”这一有效的传播链条,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个案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NatureScienceCell 3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短视频生产与运营规律。【结果】 科技期刊通过稳定持续的信息传播、富有创意的内容包装、跨媒体矩阵组合、社群化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方式,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需坚持用户导向原则,以优质内容为核心,采取创新表现形式提升传播能力,重视学术媒体的融合出版,构建跨媒体学术传播矩阵,利用科技期刊的品牌优势,推进短视频学术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研我国科技期刊在B站的传播实践现状,分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为我国科技期刊科学布局B站、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网络调查法,深度剖析21个科技期刊B站账号的基本情况、发布频率、内容主题特征及传播指数。【结果】 21个科技期刊B站账号布局存在以下特点:账号命名规范,但认证数量较少;视频作品数量差异明显,更新频率整体偏低,部分期刊作品发布缺乏持续性;视频内容以直播录屏形式的讲座/报告/研讨和成果分享为主;整体的传播指数偏低。【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需重视圈层网站传播、主动布局B站,开展多样化选题策划、满足专业需求,强化科普服务理念、推动公众科普,抓住B站传播特点、增强用户黏性,以提升学术期刊社交媒体传播效果,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面向读者的调研数据分析,识别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要素,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总结科技期刊传播力的概念和相关评价指标,并将相关评价指标转化成问卷调查题目,通过读者问卷调查识别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要素。【结果】通过SPSS和Mplus软件统计发现,读者关注的科技期刊传播力可归纳为传播效果、传播能力和传播资源3个评价要素,且这3个要素之间有相关性。【结论】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要素从期刊学术影响力、期刊知识传播能力和论文信息3个方面被读者感知并反映出来,建议科技期刊从传播资源入手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科技期刊适合且能够作为科技智库传播体系的核心。【方法】 从科技期刊对智库的作用、智库需要的科技期刊类型这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从品牌建立、影响力提升到期刊定位以及不同圈层影响力传播途径建立的思路。【结果】 结合中国科学院这一科研机构型智库及其主办的智库期刊《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实际工作,阐述以科技期刊为核心构建智库传播体系对智库影响力提升的作用机制。【结论】 在融媒体时代,拥有高影响力智库期刊的智库将更有益于科技成果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传播的全流程出发思考科技期刊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力问题,为科技期刊提升传播力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策略进行研究。【结果】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传播活动包括专业传播和大众传播两个方面,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结论】 科技期刊应树立“用户思维”,针对不同传播对象明确传播效果的衡量标准,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搭建作者社群,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的封面特点,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通过期刊封面增强内容传播与品牌建设。【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341种科技期刊封面按期更换比例、期刊封面的演进与美学特点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 按期更换封面的科技期刊比例有所提升、演进速度明显加快、美感明显提升,版式表现出学科特点。同时,按期更换封面的期刊比例仍然偏低,封面规范性、美感、网络传播能力仍需加强,相关管理规范也存在滞后性。【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需要进一步提升封面的规范性与美感,增强在线与多媒体衍生品的创作与传播,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管理规范,充分发挥期刊封面在学术成果传播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心血管杂志》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和传播能力,为今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同行创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微信数据统计功能,对2013年7月22日至2015年1月31日《中国心血管杂志》公众号的用户属性和增长、图文群发效果、与用户互动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1月31日,《中国心血管杂志》公众号累积用户数为8452人,男性多于女性,用户数排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和上海;每日净增关注人数平均15人,单日净增关注人数最高82人。公众号已向用户发送消息132条,接收用户消息5141条。【结论】创建微信公众号,并规律性、持续性更新,实现与订阅用户有效互动,利于科技期刊内容推广和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Nature影评文章的分析,探讨我国科技期刊从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到推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办刊新思路。【方法】 采取内容分析法,运用Python工具对Nature影评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量化编码和可视化呈现。【结果】 Nature的影评栏目所涉及的电影以科学题材为主导,兼有剧情类型片。影评文章主要是对电影内容的概述,并从科学文化角度对电影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行解读。影评的作者以拥有自然科学背景的学者为主,亦存在少数具有社科背景的学者。【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以借鉴Nature影评栏目的办刊方式,从宗旨更新、内容拓展、人才加持3个方面发展新思路,以拓展期刊的受众范围,加强期刊的科学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增值服务模式,提出我国科技期刊现阶段提升服务能力的发展对策。【方法】 通过对我国科技期刊开展增值服务的举措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我国科技期刊增值服务的模式。【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通过增强出版、移动化传播、多渠道经营等举措,形成了内容深化再聚合、产学研一体化、专业与科普互补的增值服务模式。【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以从期刊定位、办刊团队、传播平台、知识服务4个层面,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专业、深度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1.
尤笛  李薇  边钊  闫珺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1):24-115
【目的】 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科技期刊用户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以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用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遥感学报》新媒体运营实践,采用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3种方法,多维度调研用户对新媒体服务的需求,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为学生、青年学者、资深专家等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结果】 通过实践,《遥感学报》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收获了大量新的用户和粉丝,在吸引优质稿源、组织学术活动、扩大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结论】 科技期刊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强各媒体平台的互联互动、互促互补,实现新媒体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创新,助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多年办刊实践,探讨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战略,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SWOT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科技期刊当前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两刊”内部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两刊”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为:先发优势,建设龙头;资源共享,提升影响;媒介融合,加强经营;强化精品,打造特色。【结论】从明确定位、强化与科学家及相关主体的互动、探索办刊经费来源多样化、促进资源共享、探索开放获取办刊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从编辑自身做起,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方法】 以Science Bulletin为例,归纳总结学科编辑在围绕如何让编委会“动”起来、如何加强专业服务意识并提升其服务能力、拓宽传播渠道3个方面展开的各项实践探索。【结果】 经过6年多的发展,Science Bulletin “老刊”改革成效显著:学术影响力有了跨越式提升,国际影响逐步扩大。其中,优势学科的带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学科编辑应从日常重点工作入手,按照期刊的新定位、新目标调整工作思路并努力实践,助力期刊转型,实现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科技期刊通过专刊模式汇聚前沿热点的经验,旨在探索科技期刊引领创新导向、树立品牌形象的新路径。【方法】 以《科技导报》“年度科技热点回眸”专刊6年来的出版实践为例,分析专刊策划、组稿、出版以及宣传推广的策略,探析专刊的独特价值、出版成效和典型经验。【结果】 “年度科技热点回眸”专刊具有站位高、时效强、主题新颖、解读深入和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学科覆盖面逐年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逐渐增强,在提升期刊品牌效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结论】 科技期刊将多学科多领域的年度前沿进展以专刊形式呈现,是有效汇聚科技热点和科研信息的办刊新实践,不仅能将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加以总结,起到凝聚创新导向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引领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国内外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面向公众传播的新动态、新观点及传播模式,为探索专业与公共领域同步传播范式、提升期刊及成果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公众传播、社交化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生物类学术期刊等相关词为主题词,在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百度进行组合检索,分析总结并进行部分媒体实证调查。【结果】 选择公众关注的主题和形式有利于促进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公众传播及影响正在成为论文、科研人员和期刊的辅助评价指标。国内外相关期刊均采用了开放学术出版、科学新闻宣传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活动推广等途径进行公众传播,国外由出版集团稳定开展,国内则由期刊集群或单刊进行,国内期刊公众传播的形式多样性、新闻敏感性和内容吸引力以及传播效果均不及国外期刊。【结论】 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应强化社会责任和公众传播,建议通过矩阵式建设、集群化运作完善传播平台,联结新闻媒体资源,配备科学新闻和新媒体专门人员并充分利用好专家和成果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精选具有国际和国内重大影响的科学家、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节点,策划出版具有科学性、新闻性专题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期刊影响的效果。【方法】 以《科技导报》出版的“纪念师昌绪先生诞辰100周年”和“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2个专题为例,分析科技期刊纪念性专题的选题特色、约稿特色及出版特色,探索科技期刊展现科学内容与人文内容的可行方法。【结果】 《科技导报》发挥自身优势,策划出版的科学家百年诞辰系列专题启发了社会热点,引起广泛关注,有助于科技期刊吸引优质稿源,提升其在科技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扩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结论】 科技期刊精选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版纪念专题,不仅能丰富选题内容、提高约稿效果,而且能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科普效能,是提升期刊影响、打造期刊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培育中国特色一流科技期刊进程中,一流高校学报与“双一流”建设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的作用。【方法】 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办刊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学科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分析高校学报对“双一流”建设发挥的服务作用,并总结“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学报的反哺作用。【结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系统对接“双一流”建设任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推进科研成果传播转化、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6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了核心作者队伍、一流编委队伍、优质稿源,可促进高校学报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引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结论】 中国特色一流高校学报需要与“双一流”建设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让两者并驾齐驱、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的办刊实践,以期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的交流。【方法】 以NSR为研究对象,结合办刊特色及发展实践,探讨建设高水平期刊的策略与举措。【结果】 NSR在重要研究成果组约和发表、访谈和论坛举办、学术质量控制、学术影响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期刊的品牌声誉,较好地服务了学术传播与交流。【结论】 NSR初步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中外自然科学研究重要成就的定位和目标,学术指标和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其办刊实践可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医学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为医学期刊的科学传播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华医学杂志》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借助继续医学教育、微信平台、重要文章发布会、数据库,以及优先出版、按需出版、开放阅读等方式,《中华医学杂志》打造多元化场景的知识服务、联结传播渠道,从而使得科学共同体和公众读者获得较好的知识服务体验。【结论】 医学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应以科学传播为宗旨,在实现增值服务的同时,推进科学知识在科学共同体和普通读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张雷  丁合  马婧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8):936-144
【目的】构建新时代科技期刊功能层次理论模型。【方法】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方法,对科技期刊环境因素影响期刊功能的再认识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构建新时代科技期刊功能层次理论模型。【结果】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功能的再定位是期刊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思想传播与交流、科技评价、培养新人、科技引领和知识服务是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且存在层次性,思想传播与交流、科技评价属于基础功能层,培养新人、科技引领属于提升功能层,知识服务属于品牌功能层,上述功能层即构成新时代科技期刊功能层次理论模型。【结论】结合《中国体育科技》的办刊经验,认为科技期刊在思想传播与交流方面,应以拓展传播方式为目标,以新媒体技术、多媒体展示等为抓手;在科技评价方面,严把稿件质量关,保障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在培养新人方面,可推出以育人为主的支持项目或专栏;在科技引领方面,以深挖选题为抓手,积极联系有关作者撰写稿件,起到科技引领作用;在知识服务方面,从科研环境未来发展出发,思考科技期刊未来生态环境,构建期刊未来发展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