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满足居家患者服务需求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分级诊疗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初步探索构建了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认为基于分级诊疗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患者享受同质化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ROCCIPI技术作为理论框架,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信息平台、护士选拔与培训、确定服务内容、确定收费标准、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后,护士在线问诊患者2 982例,患者满意度为96.78%,上门护理服务患者59例,患者满意度为100%。基于ROCCIPI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管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仍需根据患者需求及方案要求循序渐进增设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对接省级监管平台,与医保部门协商报销方案;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患者端申请操作流程;完善问卷内容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浙江省护理服务数字化应用建设与推广实践,探索构建省域一体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方法:描述性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现状,为优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借鉴。结果:浙江省基于政策制度和信息建设基础,搭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撑平台和护理服务数字化应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推广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为居民提供专业安全的数字化护理服务。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应汇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行业学会、医疗机构、运营方等多方合力,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保障服务规范,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护士在上门护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以半结构访谈方式,从日常出诊护理过程方面、医疗卫生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安全方面,对某三级医院护士及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接单后实际工作行为和需求。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护理内容,提炼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主题。结果:“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政策需求主要包括:平台制度的完善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是首要问题;医务人员认为技能培训、沟通培训、APP操作培训对实际工作有重大帮助;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服务费用构成及定价存在分歧。结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多方面需求较高,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应不断尝试和改进相关政策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患者应用、护理服务、随访、管理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应用后,2020年5月-12月,线上咨询服务注册护士共74人,完成线上咨询954人次,开设院外安心护理服务32项,完成院外安心护理服务97次;公众号关注量增加近3.3万人次。“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病历实时共享和护理服务闭环管理,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李炼  丁向  邓佳  蒋海双  胡晋禄 《现代医院》2022,(8):1257-1259
目的 为探索最佳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SWOT分析法、专家咨询、实践构建“互联网+医护整合照护”服务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反思。结果 建立“互联网+医护整合照护”服务模式、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服务满意度达100%。结论 实施“互联网+医护整合照护”服务模式提高了医院护理延续服务的能力,促进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良性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护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满足了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求。但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应该以患者利益为基础,厘清“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利益各方的责权利;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业标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完善风险处理应急机制;完善知情同意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安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合理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价格,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真正提供高质量的居家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积极探索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通过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移动平台,遵循下单、接单、服务路径,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规范、操作标准及应急处置预案,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好地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科学、规范地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拟定指标体系初稿,编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18。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7,0.180(P<0.001)。最终形成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整体状况、热点及前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25日收录的中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22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间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有“互联网+”、护理、延续护理、养老服务、社区、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结论“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患者服务;但需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性合作,探索护士上门服务的执业风险防控与质量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通过构建组织架构、制定制度和流程、确定运行模式、研发信息平台、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安全保障、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护患安全。结果2019年8月-2020年6月“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89±0.72)分(满分5分),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但仍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康复护理服务是构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对英国、美国、德国等典型国家康复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认为我国康复护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其他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我国“十四五”时期康复护理发展目标,提出加强康复护理学科建设;建设专业康复护理队伍;构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加强康复护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民健康素养教育等措施,以助推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5G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实践,包括远程医疗探视与护理、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疗诊断、5G急救通道、远程机器人手术等,并结合5G技术的应用特点和智慧医疗发展要求,指出了5G医疗产业统筹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远程医学研究、体征监测管理研究、精准医学研究、高精度测量研究、公众健康管理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5G技术在“互联网+医疗”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和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率及影响因素,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我国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由两名成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及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6篇文献,涉及40 017名护士。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率为61%[95%CI(0.50~0.72)]。增加工作灵活性和自主性、实现自我价值、子女、收入、性别、人身纠纷、基础认知、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专科护士证书持有情况、帮助更多患者、本职工作繁重是影响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我国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率仍有提升空间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医疗”在给患者就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也越来越被关注。阐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指出了“互联网+医疗”中存在的法律法规缺位、平台商业化利用风险、从业人员管理风险以及诊疗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树立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建立信息安全体系、强化医疗机构服务理念等对策,以期为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骶神经调控患者管理现状与攻坚点进行分析,经过科学循证、专家指导等,从医院、社区、家庭各环节无缝衔接,基于互联网+,着眼于资源配置优化,打造智慧化管理系统,完善骶神经调控全过程服务环节,建立多维网络化健康教育体系并延伸护理服务内涵等,使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由60%提升至91%,多学科会诊及时率由72%提升至98%,患者医院焦虑抑郁发生率由55%下降至35%,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3%降至3%,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二期植入率由59%提升至75%,患者间歇导尿掌握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影响指数下降,术后随访率提高,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