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春利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3):2833-2836
目的 探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对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3年6-11月对吉林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选取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35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传统组和DASH组,各117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传统组在研究开始时进行1次传统的低盐低脂饮食健康宣教,DASH膳食组进行具体的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以及上门随访。3组干预期均为6个月,记录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3组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后1、3、6个月,3组SBP、DBP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后1、3、6个月,3组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3组血压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5,P<0.01)。结论 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采用DASH膳食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并且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低盐低脂饮食健康宣教,DASH膳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广州市抽取41家社区服务中心的1 000例高血压患者。患者与社区全科医生签约,享受“一对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具有长传功能的新型高血压远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由健康管理员、家庭医生、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患者干预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行为和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54例高血压患者完成了18个月的随访。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逐渐升高(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缺乏运动的比例和BMI低于干预前,每次锻炼时间长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患者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该模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职业人群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职业人群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功能社区航天部实验工厂在岗职工908例,2005年11月-2007年10月期间,按照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充分利用功能社区的现有卫生资源,分别对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进行一、二、三级预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比较干预前、后职业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随机调查在岗职工中480例,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摄入高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少运动等危险因素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吸烟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5,P<0.05)。结论以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为依据,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充分利用功能社区的现有卫生资源,对职业人群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随访人群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的分布特征,探讨两者间的关联,为慢性病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2013年1~10月对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收集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研究对象的性别、体重指数及烟酒嗜好与血压间的关联。结果 本次调查抽样人群8269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7.90%和5.74%,高血压发生率为14.60%。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血压发生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者与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于不吸烟者和不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调查结果,应加强对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青年群体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超重与肥胖,减少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超 《当代医学》2013,(28):71-71
目的观察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原发性性高血压患者131例,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并定期进行走访,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血压情况、血压控制以及测量情况、血压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遵医嘱用药情况、合理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戒烟戒酒、情绪控制等方面都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应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采取综合性措施干预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效果,为开展人群高血压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520例高血压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生活方式行为指导等干预措施,随访2年并评价效果。结果 经过2年干预,高血压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状况提高明显,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行为危险因素中的高盐饮食、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7.9%、32.1%和29.2%下降至干预后的49.8%、25.4%和23.1%(P<0.05)。血压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 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高血压一级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在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对常宁瑶族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运用图文式CP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各生化指标. 结果 常宁瑶族地区人群高血压发病平均水平为16.5%;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经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均有明显减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CP对于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具有明显地降低血压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联合社区综合管理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简单抽样随机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及其对口社区医院所在的红塔辖区内的184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接受综合医院-社区医院联合管理防治模式。观察干预1年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标准、高血压危害、自身血压水平和影响高血压的因素以及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5.0%(1567例)、79.6%(1468例)、92.0%(1697例)、73.5%(1355例)、68.2%(1257例),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1.9%(774例)、38.8%(715例)、40.8%(753例)、37.5%(692例)、35.4%(65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高血压人群定期测量血压、合理饮食、坚持规律运动以及低盐饮食的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吸烟、饮酒、肥胖的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高血压人群规律服药比例为75.0%(1383例),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3.0%(792例),偶然服药、间断服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为(132±12)/(82±8)mm Hg,较干预前的(149±13)/(95±9)mm Hg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医院与社区一体化的高血压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高血压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饮食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影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晓晨 《当代医学》2011,17(20):108-109
目的评价使用健康教育的社区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对东风社区内3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置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2年后比较总结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实验组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45.6%~58.8%上升到近92%,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率从54.2%上升到74.7%。同时,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率也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社区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降低致残致死率,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知识-行为理论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弋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2例)采取基于知识-信息-行为理论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血压、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 干预前,2组血压、自护能力(ESC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CA、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率(96.88%)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知识-行为理论的护理措施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社区综合干预与自我管理支持对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炉院街社区2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建档.有计划地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及自我管理支持,并随访3年后,比较其前后患者卫生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258例高血压患者中高盐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卫生行为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1).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和自我管理支持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社区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6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居民委员会为单位,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宛南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干预组(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应用“传教式”模式进行指导);东二、西木、谨斜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采用《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度问卷》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估表》评估干预前后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率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结果 干预后第8周干预组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8周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第1、2、4、8周干预组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1、2、4、8周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自测血压的正确方法,可以达到目标人群的全覆盖的目的,提高患者自测血压的准确性、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家庭医生团队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使血压监测达标,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的综合方式对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6个社区中,随机抽取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2011~2012年)的观察,比较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 干预2年后,患者血压平均值明显下降,收缩压由干预前(153.50±18.00)mrn Hg下降至干预后(130.95±13.56)mmHg,舒张压由干预前(83.46±11.05)mmHg下降至干预后(69.21±9.3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相关行为的改变均优于干预前(P<0.05);高血压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评分由干预前(12.37±1.22)分降至干预后(5.46±0.91)分,其中,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并利用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旨在强化体检者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逐步提高其健康意识。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6、12个月患者在饮食不合理、体重指数〉25kg/m^2、运动〈30min/d、吸烟、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觉心理压力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6个月后、12个月后饮食不合理、体重指数〉25kg/m^2、运动〈30min/d、吸烟、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觉心理压力方面的比率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津市北辰区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服用叶酸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0 169例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采用血清学检测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叶酸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叶酸服用情况,评价天津市北辰区孕期妇女服用叶酸情况. 结果:10 169例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中667名女性血清叶酸值低于正常水平,占总人数的6.6%,叶酸服用率为88.3%,其中,完全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的人数占34.2%,未遵医嘱服用,但经常服用的人数占38.7%,偶尔服用的人数占15.4%,未服用的人数占11.7%,按医嘱和经常服用的孕期妇女所占比例高于偶尔服用和未服用的(P<0.05).听说过叶酸人数占58.7%,知晓叶酸为维生素类保健品的人数占29.3%,知晓叶酸可预防神经管缺陷(NTDs)的人数占32.5%,知晓叶酸正确服用时间的人数占13.5%,听说过叶酸的孕期妇女所占比例最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知道叶酸的作用、是否属计划怀孕、有无生育缺陷史是影响孕期妇女叶酸服用率的主要因素.结论:为改善天津市北辰区准备妊娠和孕期妇女服用叶酸情况,有必要加强叶酸相关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孕期妇女对叶酸的认知度,进而提高该区的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农村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状况.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农村社区≥40岁居民6108人,有应答且最终完成调查和检测者5244人,进行一般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及服药治疗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现场血压测量,分析高血压患病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等级分布情况、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结果 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3.8%,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居民患病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血压水平分布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男、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农村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体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8.
衡阳市社区冠心病高危人群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衡阳市社区冠心病高危人群冠心病初级预防知识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冠心病高危人群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健康知识讲座和个体干 预方案相结合的模式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管理。干预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冠心病初级预防知识认知水 平、自我管理能力和危险因素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人口学一般情况、冠心病初级预防知识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水平、危险因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冠心病初级预防知识认知水 平、自我管理水平、危险因素均有变化,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后冠心病初级预防知识认知水平和 自我管理得分明显提高,收缩压、BMI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 效提高冠心病高危人群对疾病初级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社区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58例,均为2012年6—12月深圳市福田区所辖十个社区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常规组(n:120)与社区干预组(X^2=138)划分,现对临床资料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生存质量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疾病知晓率、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抑郁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医疗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200例符合条件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00例)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普伐他汀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同时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组对照。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共有178例完成药物干预试验,其中常规治疗组88例,普伐他汀组90例。(1)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ET、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ET、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普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治疗后,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血压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ET、Hs-CRP及血压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异常炎性激活,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