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资料(16例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50岁),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与脑室关系、水肿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12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2例呈囊实性,4例呈实性;16例均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体积多较大,周围水肿不明显;8例肿瘤内可见钙化。CT扫描呈不均匀混杂密度,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病灶呈显著多环样不规则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室管膜瘤的CT及MRI诊断水平。方法:进行77例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光镜、电镜超微结构与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位于脑室32例,脑内45例。CT显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混合密度肿块或稍高密度肿块伴斑点状钙化,境界清楚,边缘分叶状。MRI显示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选择乳头型室管膜瘤的电镜显示:在胞质见微绒毛呈直棒状或形成菊形团,常见胶质丝。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显示阳性;Cytokeratin、EMA显示阴性。结论:进行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有助于CT及MRI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3.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15例CT和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旨在提高脑实质内不典型的室管膜瘤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均行CT和MR检查:男9例,女6例;10岁以下2例,11~20岁2例,30岁以上11例。结果: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好发于颞顶枕交界部位,多靠脑表面一侧生长,与脑室关系密切,囊变率较高,肿瘤实质常可见条状或点状钙化,MR增强扫描常可见血管影。瘤周一般有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增强扫描多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肿瘤实质内出现条索状血管影,也是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脑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临床多采用CT和MRI对脑室管膜瘤进行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室管膜瘤21例,进一步探讨CT和MRI对脑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与脑室内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颌骨牙源性粘液瘤的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牙源性粘液瘤患者, 40例均行CT检查,其中11例行CT增强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观察40例的病灶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密度、信号、强化特点。 结果:40例中女22例(55%),男18例(45%),年龄10~66岁,平均(33.5±13.5)岁;上颌骨11例,下颌骨29例;临床表现为颌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29例 72.5%);主要影像学表现:40例均呈膨胀性改变,2例呈局灶性骨质破坏。特征性表现为多房伴垂直或成角分隔(21例52.5%),分隔朝向肿瘤周边。邻近牙齿脱落(18例45.0%)多见。CT增强上多数病灶可有边缘强化,MRI检查对病灶范围及成分的显示具优势。 结论:牙源性粘液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MRI检查对颌骨OM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颌骨牙源性黏液瘤(OM)螺旋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40例颌骨OM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40例OM,平均发病年龄(33.50±13.50)岁;11例病灶位于上颌骨,29例位于下颌骨;CT均见膨胀性骨质破坏,8例骨皮质中断;病灶常见多房伴垂直或成角分隔,分隔朝向肿瘤周边;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18例邻近牙齿脱落。5例接受MRI,其中3例T1WI呈均匀等信号,2例呈均匀稍高信号;5例T2WI均呈高信号,内部见低信号线样分隔。2例增强MRI显示病灶边缘强化。结论颌骨OM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MRI对诊断颌骨OM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室管膜瘤的 CT和 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行 CT和 /或 MRI检查 ,男 1 8例 ,女 1 6例。年龄 6~ 69岁 ,平均 2 7.4岁。其中 CT检查 2 7例 ,MRI检查 2 1例。结果 肿瘤 2 0例位于幕上 ,其中 9例位于侧脑室 ,1 0例位于脑实质 ,1例位于三脑室。并可见三脑室内这例室管膜瘤向侧脑室内转移。幕下室管膜瘤 1 4例 ,第 4脑室 1 1例 ,小脑半球 2例 ,小脑蚓部 1例。结论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常伴有大的囊变 ,而脑室内者多呈小片囊变区。提高对室管膜瘤典型 CT和 MRI表现的认识 ,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7例,MRI扫描2例。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扣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MRI2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肌内黏液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内黏液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接受MR检查(其中3例接受增强扫描),1例接受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5例肌内黏液瘤患者中,股内侧肌内黏液瘤2例,腓肠肌内黏液瘤1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1例,胸锁乳突肌后方肌内黏液瘤1例.MR平扫肌内黏液瘤旱与肌肉走行一致的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片状1例,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扫描,3例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1例呈厚壁强化并可见结节.CT平扫肿瘤呈液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内部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及内部渐进性强化.结论 肌内黏液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但部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MR增强扫描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脑外。19例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9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3例,明显囊变坏死12例,“硬膜尾征”4例,颅骨破坏9例。术后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网状纤维染色见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2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2例。MR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3例,较均匀信号5例;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1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5例,明显坏死囊变13例,“硬膜尾征”14例,颅骨破坏11例。病理示瘤细胞分化不良,有丝分裂丰富,细胞密集,核增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跨叶生长倾向,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强程度显著,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少见“硬膜尾征”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5例,对其MRI与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MRI示1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平扫T1WI呈高低不均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5例,等信号4例;增强扫描14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1例;颅骨破坏6例。2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MR平扫T1WI均匀较低信号及T2WI均匀较高信号21例,23例病灶显著均匀强化,16例呈宽基底与脑膜相连。病理示两种肿瘤来源不同。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其起源不同,而MRI则十分相似,前者是恶性肿瘤,往往出现分叶征、跨叶生长、与硬膜呈窄基底相连、有丰富的血管、肿瘤易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破坏邻近颅骨等特点,据此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大脑镰旁2例,幕下横窦旁、桥小脑角区及桥延交界区各1例。本组误诊为胶质瘤4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多样,在观察肿瘤基本信号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肿瘤与临近组织之间的关系、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注重少见病理亚型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MRI和MSCT对颅内病变的比较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疾病诊断方面的不同价值。材料和方法:常规MRI检查仍有诊断疑问而行MSCT三维成像检查的5例病例。MSCT采集层厚0.5mm或1.0mm,重建间隔0.5mm,螺距:3.5或5.5,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遮羔容积重建(ShadedVolume Rendering,SVR)。结果:全部病例的MSCT图像,除得到MRI的诊断信息外,另有新增诊断信息而得到临床确诊。MSCT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诊断方面相对于MRI的优势有:显示肿瘤钙化和继发颅底骨质改变,空间分辨高,利于显示微细构造以及增强检查同时观察血管和其他组织结构。结论:MSCT检查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例优于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的异同。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HPC和24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资料。采用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二者的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比较,肿瘤的长径(t=2.066,P=0.046)、分叶征(χ~2=7.111,P=0.008)、T1WI信号(χ~2=17.220,P0.001)、T2WI信号(χ~2=22.247,P0.001)、DWI等低信号(χ~2=4.310,P=0.038)、囊变坏死(χ~2=7.111,P=0.008)、瘤周水肿程度(χ~2=9.864,P=0.014)、血管流空影(χ~2=8.087,P=0.004)、与硬脑膜窄基底相连(χ~2=15.973,P0.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尾征(χ~2=0.150,P=0.698)、瘤内出血(χ~2=2.338,P=0.126)、中线结构移位(t=-1.656,P=0.106)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存在差异,对比分析二者的影像学征象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颅内畸胎类肿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畸胎类肿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与材料:着重对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畸胎类肿瘤CT、MRI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中皮样囊肿5例,畸胎瘤5例。病变位于松果体区4例,鞍区2例,前颅凹脑实质内1例,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各1例,小脑1例。结论:CT与MRI对颅内畸胎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CT对钙化与骨骼的显示优于MRI,而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脂肪组织及周围邻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两者结合术前正确诊断率90%(9/10),能准确定位、定性,对临床拟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83例疑似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MSCT检查。分析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结果及其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比较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比较MRI、MSCT对不同部位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结果手术结果显示,83例患者中有74例确诊为腕关节隐匿性骨折,占89.16%。Kappa检验结果显示,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appa值为0.875;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弱,Kappa值为0.311。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I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98.65%、88.89%,高于MSCT的79.52%、81.08%、30.00%(P<0.05);MRI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8.65%,与MSCT的66.67%、95.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MSCT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符合率高于MSCT,漏诊率低于MSCT(P<0.05)。手术结果显示,74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中,骨折部位为小多角骨4例(5.41%)、腕骨55例(74.32%)、长干骨15例(20.27%);MRI检查结果显示,骨折部位为小多角骨4例、腕骨54例、长干骨15例;MSCT检查结果显示,骨折部位为小多角骨4例、腕骨43例、长干骨13例。MRI、MSCT对小多角骨、腕骨、长干骨骨折的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1.912、0.065,P=1.000、0.167、0.799)。结论MRI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SCT,与手术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癌对邻近结构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18例(CT及MRI各9例)胆囊癌对邻近结构侵犯情况。CT及MRI均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CT扫描病例除横断断位外,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MRI病例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结果:胆囊癌对邻近结构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如下:①横断位和矢状位显示邻近肝实质侵犯分别为81.2%、100.0%、83.3%,冠状位分别为87.5%、100.0%、88.9%;②横断位显示胃窦侵犯分别为75.0%、90.0%、83.3%,冠状位及矢状位均分别为75.0%、80.0%、77.7%;③横断位显示十二指肠侵犯分别为70.0%、75.0%、72.2%,冠状位分别为80.0%、75.0%、77.7%,矢状位分别为70.0%、75.0%、72.5%;④横断位和冠状位显示结肠肝曲侵犯均分别为25.0%、85.7%、72.2%,矢状位分别为50.0%、71.4%、66.6%;⑤横断位和冠状位显示胆管侵犯均分别为75.0%、100.0%、83.3%,矢状位分别为66.6%、100.0%、77.7%;⑥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邻近腹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准确度均为66.6%;显示网膜侵犯准确度均为50.0%。结论: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胆囊癌对邻近肝实质、胃、十二指肠、胆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而显示对结肠肝曲、腹膜、网膜侵犯的准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童肾上腺皮质癌(ACC)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ACC患儿,其中11例术前接受肾上腺CT检查,4例术前接受肾上腺MRI,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ACC患儿中女性多见(10/13,76.92%),临床症状包括明显男性化(9/13,69.23%)、库欣综合征(4/13,30.77%)、阴蒂肥大(3/13,23.08%)、阴毛早现(3/13,23.08%)及腹痛腹部包块(2/13,15.38%)等,多伴血清雄激素升高(10/13,76.92%)。CT显示肾上腺区较大肿物,最大径常>6 cm(7/13,53.85%),呈分叶状(8/13,61.54%),5例(5/11,45.45%)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钙化灶;增强后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1/11,100%),8例(8/11,72.73%)可见"网络状"改变,并可累及周围组织(2/11,18.18%),局部形成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MR T2WI中,3例病灶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T1WI 3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增强后4例病灶均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ACC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