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架构,开发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方法 运用RCF及其情景化指南,结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和残疾理论,对接康复的学科发展和康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及其培养模式。结果 构建了基于RCF的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胜任力架构;采用基于胜任力的教育(CBE)模式对接康复职业能力与岗位职责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基于RCF与CBE模式设计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适应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型人才。结论 基于RCF的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胜任力研究整合了教育系统的学科发展与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为推动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物理治疗师发展现况。方法 通过查阅官方网站和现有资料,分析中、日、韩三国物理治疗师在配置、教育和执业方面的差异。结果 我国物理治疗师配置水平有待提升,教育培养机制有待完善,职业准入体系有待优化。结论 物理治疗师的配置要基于康复服务情景和服务需求,物理治疗师的教育培训要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等标准要求构建,物理治疗师的职业准入和认证体系要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和国家职业准入制度要求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以胜任力为本位并且满足残疾学生教育康复需求特点的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水平,适应基于胜任力教育发展的要求。方法 运用RCF的理论与方法,参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分析学校教育情境中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要求。结果 构建了基于RCF的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架构,提出了基于RCF的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原则和基于RCF的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原则,根据学校教育环境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胜任力模式。结论 RCF作为一个服务全民健康的全球康复胜任力架构,其理论与方法对于构建特殊教育专业基于胜任力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RCF构建了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原则、方法、教育目标以及方法体系,促进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的康复工作者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方法 采用RCF理论架构和方法,从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5个维度,融合核心价值观和信念、胜任力和行为、活动和任务、知识和技能,对康复工作者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构建康复工作者绩效评价方法和路径。结果 基于RCF确认了康复工作者岗位胜任要求,形成多维度、多层次、规范的康复工作者绩效评价指标框架。以物理治疗师为例,将RCF与物理治疗师岗位标准相结合,建立了物理治疗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涵盖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结论 基于RCF的康复工作者绩效评价能够科学、规范、全面地评价康复工作者绩效表现。以胜任力为中心,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康复工作者绩效表现,使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同时使康复工作者了解在不同熟练程度应完成的工作,明确不同熟练程度间胜任力水平的差距,促进康复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进而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对康复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了许多针对物理治疗师岗位胜任力的相关研究[1].许多国家已针对物理治疗师岗位胜任力制定并发布了相关文件,将岗位胜任力划分为不同领域,并细述相关领域所需的能力,从而将物理治疗师的专业技能、行为与素养标准化.而国内虽然在卫生领域已广泛开展岗位胜任力研究,并将其在人才培养层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硕士研究生层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体系.方法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胜任力,并应用于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探讨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结果 基于RCF,构建了特殊体育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架构,涉及特殊体育教师的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探讨适应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知识,以构建适应体育教师胜任力体系和基于胜任力的适应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和鉴定方法。方法 运用RCF,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对适应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构建适应体育教师专业核心胜任力。结果 基于RCF和教师教学活动,从实践领域(教学)和学习与发展领域(继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构建适应体育教师的教学相关核心胜任力;基于构成教育的5个领域:学生、教师、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构建适应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该胜任力架构可运用于适应体育教师职业教学能力鉴定、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继续教育能力培训、绩效评估等领域。结论 应用RCF并参照APENS-3,构建了适应体育教师的学科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其核心内容,可应用于适应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鉴定、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和胜任力培训,以及教学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构建中国的物理治疗师胜任特征模型.方法 在文献搜集和专家访谈基础上,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建立物理治疗师胜任特征要素集.据此编制问卷,调查康复从业人员641例,回收有效问卷521份.探索性因子分析建构胜任特征模型,并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 物理治疗师胜任特征要素集包括4个方面,74个要素.胜任特征模型由44个...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当代康复发展需求,建立现代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根据ICF有关功能和残疾理论与方法和当代康复学科发展的特点以及康复领域对治疗师人才的需求,结合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有关物理治疗师培养课程内容要求,探讨构建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课程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在康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及方法,为康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方法 以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为基础,系统分析RCF应用范围;结合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构建基于RCF的康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架构.以康复护理岗位为例,从人力资源管理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的理论架构、方法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方法 运用R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康复胜任力的领域和关键特征,及其在康复人力资源规划、职业能力评价和教育项目和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结果 RCF包含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5个领域,康复工作者的工作表现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胜任力、活动、知识和技能交互作用的结果。RCF可以规划康复人力资源,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开发康复职业能力认证标准和执业资格鉴定标准。结论 本研究分析世界卫生组织RCF产生的影响、核心内容与应用架构,系统地探讨运用RCF构建国家康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基于RCF的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建立康复人力资源的认证和评估标准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 运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构建适用于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发展要求的、功能定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结果 智力残疾儿童可能表现出基本动作发展缓慢、体适能水平较差、运动能力弱、运动动机不足等问题。适应性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并且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运动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发展目标、动作发展目标、体育活动参与度目标、健康目标、适应与赋能目标。根据体育活动的类型,课程内容包括体适能类活动、运动技能训练类活动以及运动项目相关类活动。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教材编写和教学建议。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可以从运动能力的发展、动作发展、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健康行为的养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运用整体、多维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以及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开发适应性体育课程中,还应该确定无障碍环境与辅助技术的适用性。结论 运用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APENS-3,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架构,并且建立了功能导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儿童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接受特殊教育的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体质健康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建立结构化的体质分析与运动干预方案。方法 基于ICF架构和方法,分析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功能状态和体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身体活动指南要求,构建基于功能的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体质干预方案。结果 基于ICF对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整体功能状态,特别是与智力残疾相关智力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结合相关的运动功能和体质健康进行讨论。基于ICF,参照《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儿童青少年)制定身体活动方案,研究相关的适应性支持策略。结论 基于ICF可以对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进行整体功能状态分析,涉及身体功能(包括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基于《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和ICF架构,构建了适用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针对体质健康的身体活动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适应性和支持性教学与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政策背景,探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知识以及课程原则,构建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方法 依据«世界残疾报告»行动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的相关要求,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分析康复发展政策背景,探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结果 康复是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全覆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构建针对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体系,运动康复人才学习“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并在健康服务体系中从事“体医融合”的相关工作。基于ICF理论架构,运动康复专业是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体育、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学科因素;学科可以分为与基础学科相对应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相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康复专门学科相对应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基于ICF构建现代运动康复科学课程体系原则,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健康相关通识教育课程,根据康复科学和体育科学的规律强化运动康复学科基础课程,从健康科学和康复科学视角发展专业基础课程,以康复服务业的从业要求为导向发展职业相关的技能。 结论 运用ICF理论,依据«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的要求和«世界残疾报告»的行动建议,提出了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学科知识以及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运动康复的专业发展,提高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依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从身体功能和残疾问题出发,探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特殊体育教育目标、知识结构体系和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架构特殊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认为特殊体育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各种训练、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