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变区域再次进行薄层扫描,16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空泡征(6/3)、小结节堆积征(7/4)、支气管充气征(4/1)、分叶征(8/4)、毛刺征(15/8)、胸膜凹陷征(7/3)。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6例中心型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多层螺旋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中央型肺癌因靠近肺门及纵膈周边大血管淋巴影像重叠多,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辨识。早期诊断对治疗十分有利,因CT扫描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影像无重叠,且可以多方位重建,对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及对周边组织的侵蚀转移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层螺旋CT问世,尤其是16排螺旋CT的出现,近年来已有不少作应用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进行研究,选用螺旋CT行增强扫描显示中央型肺癌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并为介入治疗提供帮助及协助诊断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瞿华  崔凤  郝亮  岳家世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212-1212
作者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临床确诊中央型肺癌34例,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通过各种技术的重建,分析评价中央型肺癌的浸润程度及范围,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及浸润程度判断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利波 《临床医学》2013,33(2):35-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2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横断薄层扫描,对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短毛刺征以及空泡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横断薄层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明显提高了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泡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扫描定位准确,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某院的7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两组CT征象表现.结果观察组肿瘤体积为(3.05±1.23)cm^3,略大于对照组的(2.87±0.8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央型、长椭圆形、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血管侵犯、淋巴结融合比例为82.43%、16.22%、90.54%、54.05%、58.1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闭塞(中央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中央型)比例为58.11%、62.1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为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提供重要信息,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早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黏液嵌塞征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具有支气管黏液嵌塞征象的早期中央型肺癌15例,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最小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着重观察肿瘤及支气管黏液嵌塞发生的部位、形态及增强表现。15例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15例患者中,鳞癌12例,腺癌3例;肿瘤位于右肺8例,左肺7例。CT平扫显示肿瘤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呈持续性中度均匀强化。支气管黏液嵌塞者均见于肿瘤远端支气管,CT平扫呈低于软组织密度;继发支气管扩张者,呈条状9例,树枝状5例,囊实状1例,增强后支气管黏液嵌塞影均无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早期能清晰显示中央型肺癌肿块及支气管黏液嵌塞发生的部位、形态;增强扫描后更能将肿瘤灶及支气管内黏液嵌塞影显著区分,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凌云 《临床医学》2022,(10):63-65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SCLC患者作为SCLC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6例作为NSCLC组,均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两组病灶分布情况及CT形态学表现。结果 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SCLC组病灶分布最多的是右肺上叶,占34.21%(26/76),其次为左肺上叶17.11%(13/76)、左肺下叶13.16%(10/76); NSCLC组病灶分布最多的是左肺上叶,占27.63%(21/76),其次为右肺上叶18.42%(14/76)、左肺下叶17.11%(13/76)。SCLC组中央型分型、不规则形态、有纵隔血管侵犯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CLC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肿大淋巴结融合发生率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于SCLC诊断中能反映病灶分布位置,清晰显示病灶密度、形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58-859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胃癌患者36例,对其进行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仿真内镜技术进行重建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128层螺旋CT扫描并联合仿真内镜分析诊断,36例疑似胃癌患者中,34例患者发现病灶,确诊率为94.44%。TNM分期结果:T1期4例,T2期14例,T3期6例,T4期6例。胃癌TNM分期总准确率为85.29%。多层螺旋CT团注增强扫描联合仿真内镜可以有效提高胃癌确诊率和TNM分期准确性,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值得在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CT平扫在肺癌手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依据复查方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n=50,低剂量多层螺旋CT)和常规组(n=50,常规CT平扫).比较两组患者的CT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组的CTDIvol、D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3例进行了病理检查确诊,还有52例随访;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中的诊断正确率和诊断价值。结果:经128层螺旋CT诊断检出125人中共有102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60%;其中35例(34.3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1例(40.20%)位于右肺中叶,26例(25.49%)位于右肺下叶;病灶呈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39例(38.24%),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28例(27.45%),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35例(34.31%)。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28层螺旋CT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9.17%、90.83%、87.10%、88.3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89、0.792、0.787、0.776)。120例NSCLC患者中,9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肺楔形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41例患者接受全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接受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P < 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老年NSCLC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均具有较高准确度,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孤立性肺结节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靶重建以及MRI扫描进行分期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理特征,最终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CT靶重建提示T1期患者38人,T2期患者35人,T3期患者30人,T4期患者15人,早中期患者73人,准确率91.21%;MRI扫描诊断提示T1期患者39人,T2期患者33人,T3期患者32人,T4期患者14人,早中期患者72人,准确率90.00%;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诊断提示T1期患者42人,T2期患者37人,T3期患者29人,T4期患者10人,早中期患者79人,准确率98.75%。CT靶重建在肿瘤内部空洞特征、周围特征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MRI扫描方式(P < 0.05);MRI检查对于患者的淋巴结、血管断面、侵润、积液、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高于CT靶重建检查;CT靶重建检查对于患者的病灶钙化检查率高于MRI检查(P < 0.05)。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查。结论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都高于各项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11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资料以及血清CA199、CEA水平,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MSCT联合血清CA199、CEA对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C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 < 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的Kappa值分别为0.491、0.355、0.667、0.682,敏感度分别为84.54%、72.73%、91.82%、72.73%,特异性分别为64.55%、62.73%、74.55%、95.45%,准确率分别为74.55%、67.73%、83.18%、84.09%。是否合并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肝转移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 < 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合并肝转移的Kappa值分别为0.408、0.353、0.445、0.726,敏感度分别为84.00%、72.00%、92.00%、72.00%,特异性分别为69.41%、71.76%、68.24%、96.47%,准确率分别为72.73%、71.82%、73.64%、90.91%。结论  MSCT及血清CA199、CEA对CRC诊断各有优点及不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RC的肝转移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诊断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已接受256排MS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各项指标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腺癌91例,鳞癌61例,小细胞癌29例。CT影像学特征:腺癌以周围型为主,多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征、分叶状、毛刺样改变、强化不均匀、胸膜凹陷;鳞癌、小细胞癌均以中央型为主,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分叶状、强化均匀,小细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强化均匀,鳞癌分叶状征象占比多于小细胞癌(P < 0.05),小细胞癌强化均匀占比多于鳞癌(P < 0.05);各类型肺癌均伴有少量钙化;腺癌者、鳞癌者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小细胞癌者,Pro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小细胞癌者,腺癌者CEA水平高于鳞癌者,腺癌者MSCT、CEA检测阳性率高于CYFRA21-1、ProGRP,鳞癌者MSCT、CYFRA21-1检测阳性率高于CEA、ProGRP,小细胞癌者MSCT、ProGRP检测阳性率高于CEA、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项联合检测对腺癌、鳞癌、小细胞癌3类的检测阳性率均提高。结论  256排MSCT诊断原发性肺癌可清晰显示病变CT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均可较好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且四项联合诊断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40例和观察组(尿多酸肽联合化疗)40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QL评分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多酸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为明显,毒副作用无明显增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SCLC、50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的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学水平,分析Pro-GRP与SCLC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CLC患者血清Pro-GRP、NSE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ro-GRP和NS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Pro-GRP在SCLC的诊断中比NSE更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在复发、转移的SCLC患者中,Pro-GRP在复发前30d就已升高,且其水平高于参考值范围5倍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GRP是较NSE更为特异、敏感的SCLC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不同分期肾细胞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莱芜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临床分期的金标准,比较不同分期肾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包处理后的血流量(Perfusion),血容量(BV),峰值强化(PEI),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指标的差异,同时计算CT诊断肾细胞癌分期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早期肾细胞癌和晚期肾细胞癌的Perfusion、BV、PEI、MTT、PS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肾细胞癌分期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89.47%、误诊率为10.53%,漏诊率为13.64%,诊断指数为1.758、Youden指数为0.758。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不同分期肾细胞癌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癌及32例肺结核患者的多样化CT征象,肺癌为病例组,肺结核为对照组,提取有价值征象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结果肺癌组有腺癌46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4例,主要征象分别是:分叶49(84.5%)例,毛刺39(67.2%)例,胸膜凹陷20(34.4%)例,晕征13(22.4%)例;肺结核组主要征象分别是:胸膜反应26(81.25%)例,卫星灶22(68.75%)例,钙化22(68.75%)例,毛刺26(81.25%)例。肺癌与肺结核组CT征象比较中,分叶、晕征、胸膜凹陷、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等征象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CT征象诊断准确度的比较中,肺癌分叶的诊断指数>150%,肺结核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的诊断指数均>150%。结论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分叶、胸膜凹陷、晕征、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等CT征象对于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