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清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6):735-7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变区域再次进行薄层扫描,16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空泡征(6/3)、小结节堆积征(7/4)、支气管充气征(4/1)、分叶征(8/4)、毛刺征(15/8)、胸膜凹陷征(7/3)。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6例中心型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多层螺旋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中央型肺癌因靠近肺门及纵膈周边大血管淋巴影像重叠多,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辨识。早期诊断对治疗十分有利,因CT扫描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影像无重叠,且可以多方位重建,对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及对周边组织的侵蚀转移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2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横断薄层扫描,对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短毛刺征以及空泡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横断薄层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明显提高了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泡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扫描定位准确,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某院的7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两组CT征象表现.结果观察组肿瘤体积为(3.05±1.23)cm^3,略大于对照组的(2.87±0.8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央型、长椭圆形、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血管侵犯、淋巴结融合比例为82.43%、16.22%、90.54%、54.05%、58.1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闭塞(中央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中央型)比例为58.11%、62.1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为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提供重要信息,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早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黏液嵌塞征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具有支气管黏液嵌塞征象的早期中央型肺癌15例,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最小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着重观察肿瘤及支气管黏液嵌塞发生的部位、形态及增强表现。15例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15例患者中,鳞癌12例,腺癌3例;肿瘤位于右肺8例,左肺7例。CT平扫显示肿瘤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呈持续性中度均匀强化。支气管黏液嵌塞者均见于肿瘤远端支气管,CT平扫呈低于软组织密度;继发支气管扩张者,呈条状9例,树枝状5例,囊实状1例,增强后支气管黏液嵌塞影均无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早期能清晰显示中央型肺癌肿块及支气管黏液嵌塞发生的部位、形态;增强扫描后更能将肿瘤灶及支气管内黏液嵌塞影显著区分,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SCLC患者作为SCLC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6例作为NSCLC组,均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两组病灶分布情况及CT形态学表现。结果 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SCLC组病灶分布最多的是右肺上叶,占34.21%(26/76),其次为左肺上叶17.11%(13/76)、左肺下叶13.16%(10/76); NSCLC组病灶分布最多的是左肺上叶,占27.63%(21/76),其次为右肺上叶18.42%(14/76)、左肺下叶17.11%(13/76)。SCLC组中央型分型、不规则形态、有纵隔血管侵犯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CLC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肿大淋巴结融合发生率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于SCLC诊断中能反映病灶分布位置,清晰显示病灶密度、形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CT平扫在肺癌手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依据复查方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n=50,低剂量多层螺旋CT)和常规组(n=50,常规CT平扫).比较两组患者的CT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组的CTDIvol、DL... 相似文献
12.
石少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10):15-16
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3例进行了病理检查确诊,还有52例随访;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中的诊断正确率和诊断价值。结果:经128层螺旋CT诊断检出125人中共有102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60%;其中35例(34.3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1例(40.20%)位于右肺中叶,26例(25.49%)位于右肺下叶;病灶呈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39例(38.24%),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28例(27.45%),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35例(34.31%)。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28层螺旋CT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董苑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45-545,549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40例和观察组(尿多酸肽联合化疗)40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QL评分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多酸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为明显,毒副作用无明显增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SCLC、50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的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学水平,分析Pro-GRP与SCLC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CLC患者血清Pro-GRP、NSE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ro-GRP和NS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Pro-GRP在SCLC的诊断中比NSE更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在复发、转移的SCLC患者中,Pro-GRP在复发前30d就已升高,且其水平高于参考值范围5倍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GRP是较NSE更为特异、敏感的SCLC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不同分期肾细胞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莱芜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临床分期的金标准,比较不同分期肾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包处理后的血流量(Perfusion),血容量(BV),峰值强化(PEI),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指标的差异,同时计算CT诊断肾细胞癌分期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早期肾细胞癌和晚期肾细胞癌的Perfusion、BV、PEI、MTT、PS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肾细胞癌分期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89.47%、误诊率为10.53%,漏诊率为13.64%,诊断指数为1.758、Youden指数为0.758。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不同分期肾细胞癌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