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质量管理一品管圈,组成住院药房质量品管圈,以保证皮试药品用药安全,提升住院药房的服务水平。方法: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规范皮试药品管理。结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恰当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医院内部问题,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提高药事服务质量。学会运用品管工具解决药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优化冷藏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已出院患者的冷藏药品未执行退药进行根因分析,不断改进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予以落实;比较改进流程前、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由实施前87.7%提高至97.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效果显著,优化了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且圈员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从优化信息系统设置、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完善病区退换药制度和流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四方面予以改进。结果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由5.83‰下降至2.4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减少了药品失效情况,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加强慢性病管理,降低高血压分级错误率。方法 2011年3月,由8名全科疾控团队成员组成"360圈",根据品管圈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高血压分级错误率由19.46%降至4.87%。结论在慢性病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降低高血压分级错误率,同时能提高全科疾控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9,(12):1787-179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救护车5 min出车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针对救护车5 min出车率低的现状进行查检、分析原因、确定真因,拟定对策,分阶段实施并检讨,统计并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救护车5 min出车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救护车平均出车时间由3. 69 min下降至2. 88 min,下降幅度为21. 95%,出车速度加快; 5 min出车率由78. 26%提升至100. 00%,2017年底全地级市5 min出车率考核为全市第一;患者满意度由92%提升至100%,上升幅度为8. 7%,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8年8月荣获广东省首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级医院护理组三等奖。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救护车5 min出车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例次653例。其中295例为2018年11月我科开展管圈活动前口服药患者,设为实施前,2019年3月我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口服药患者358例设为实施后。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明显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品管圈的手法运用,提高了圈员与圈员之间、圈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了信息和集体荣誉感。结论: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促进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品管圈模式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率,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对收集的药品破损记录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柏拉图、鱼骨图等方法确定要因,制定改善对策并严格实施,评价成果并进行对策标准化。结果:通过落实7项改善对策,药品破损率由原来的1.399‰降低至0.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87,P < 0.001),进步率达到50.11%;圈员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提升,以QCC手法运用、决策执行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提升最为明显。结论:品管圈模式对于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率,提高静脉成品输液质量效果明显,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8.
叶璠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11):1563-156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发展和药师价值体现提供参考。方法:从药品质量管理、职业素质提升、药学服务延伸三个方面,对我院品管圈的开展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药品损耗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不合理医嘱干预成功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肠外营养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八项目标全部完成。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PIVAS药学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9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品管圈工作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同时段痰痂形成率、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人工气道阻塞、肺部感染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意外脱管率,减少吸痰次数,改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现状中的应用。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7月针对该科50名药品管理人员开展品管圈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选取品管圈实施前后各35例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对比两组药品管理质量、不良药品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药品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药品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够有效地改善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效果,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医护双方合作,优化气道管理团队,完善人工气道湿化评估方案,改良气道湿化装置,增加气道湿化途径,实行复合序贯式湿化-排痰护理管理模式等,实现了气道湿化、辅助排痰、气道廓清一体化。结果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从28.57%降低至11.26%,目标达标率为100.58%,进步率为60.5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方案,降低了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治疗结局,提升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从开展培训、组织实施、成果汇报、建立标准、持续推进5方面,介绍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通过护理品管圈活动,形成了标准化成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形成了护理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主题选定与标准化成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效果,全员培训与辅导监管可以助推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3.
床旁支气管镜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肺部疾患的诊疗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建品管圈圈组,运用品管圈手法及科学统计工具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涉及培训考核、操作流程、评估标准等。活动开展使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床旁支气管镜检查耐受率由42.35%提高至75.6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全身麻醉患儿围术期家庭式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从术前、术中、术后挖掘全身麻醉患儿围术期管理现状水平和攻坚点,多方拟定方策并反复循证,结合现实需求,形成三大方策群组予以实施。通过方策实施,减少了患儿苏醒期躁动等麻醉并发症发生,降低了患儿分离恐惧评分,提高了家属全麻知识知晓率,使患儿和家庭获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结果构建了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使Wagner 3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率由4%下降为1.76%,Wagner 3级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5.3 d缩短为15.7 d,平均住院费用由22 580元降低为16 780元,糖尿病高危足早期筛查率由68%提升为90%,患者满意度由56%提升为85%,糖尿病足MDT年会诊量由112人次提升为268人次。结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改善了糖尿病足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赋能型心衰健康管理平台,促进心衰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改善临床结局。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搜集高质量临床证据,构建患者赋能型心衰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推广与应用,对心衰患者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平台应用后,医护人员心衰知识水平显著提升,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应用效果良好。结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赋能型心衰健康管理平台是心衰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将活动前后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10.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规范了输液操作流程,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从增设体位按摩装置、实施精细化约束评估、增设管路防滑缚带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从31.0%降低至11.8%,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仪器报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仪器报警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证医师交接班记录完整性中的作用,以提高交接班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操作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医师交接班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调查,分析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改进对策,将活动开展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率从活动前的47.1%下降至19.3%,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师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运用等自我评价均较活动前提升。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医师交接班记录的不完整率,提高了医师交接班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圈员自我质量管理意识和品管工具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管理现状,基于结构化思维与金字塔原理,构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管理体系。这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至 71.4%,1 min内电除颤率提升至 100%,萨勃按压部位精准率提升至100%,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缩短至9 s,萨勃启动时间缩短至23 s,呼吸机启动时间缩短至29 s,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改善了患者生命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