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峏山杨氏保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并从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保胎的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加服峏山杨氏保胎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同时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孕酮(progesterone, P)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孕周增加,两组血清β-HCG、P、E2水平逐渐增加,治疗2周末,两组血清β-HCG、P、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2、3周末,观察组血清E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峏山杨氏保胎汤有助于提高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加滋肾孕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诊治的142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观察,利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加滋肾孕胎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雌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和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β-HCG、P、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加滋肾孕胎丸在治疗先兆流产患者中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高切全血黏度和FIB水平,提高β-HCG、P、E_2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2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筱青 《当代医学》2013,(5):158-160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孕酮保胎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8%,对照组治愈率79.1%,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用药治疗后,两组血清β-HCG、孕酮均有显著性上升,治疗组孕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可靠,显著提高了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且无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黄体酮联合保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先兆流产患者40例,给予常规黄体酮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联合保胎丸疗法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保胎效果、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清β-HC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保胎成功率、孕酮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黄体酮联合保胎丸疗法有利于改善其体内的孕酮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宫外孕Ⅱ号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宫外孕Ⅱ号方联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血清β-HCG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凝血功能及孕酮、输卵管通畅度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周内血β-HCG下降70%以上的发生率,观察组(80.0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血β-HCG下降30%以上及2周β-HCG降15%以上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腹痛时间、盆腔包块吸收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及孕酮水平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77.50%)高于对照组(52.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冷冻胚胎移植(FET)术后雌二醇(E2)低的先兆流产患者为对象,采用紫河车联合寿胎丸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FET术后14 d,100 < E2 < 200 pg/mL的先兆流产患者160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E2、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上升情况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E2、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所有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E2、β-HCG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77.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河车联合寿胎丸加味中药可有效改善FET术后雌激素低下先兆流产中医临床症状,显著提升雌激素及β-HCG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安胎方治疗高龄肾虚型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不孕不育科门诊78例高龄肾虚型先兆流产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各39例,西药组予地屈孕酮片口服,中西药组予地屈孕酮片联合益肾安胎方口服,连续用药14 d后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虚积分、血清β-HCG、E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E2(1 257.4±179.4)ng/m L、β-HCG (146 583.7±14 563.4)m IU/m L,均高于西药组E2(1 182.9±186.3)ng/mL、β-HCG (135 089.5±13 420.3)m IU/m L (P均<0.05);中西药组肾虚积分(42.86±17.26)分,低于西药组(56.26±18.11)分(P<0.05);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2.31%,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79.49%(P<0.05)。结论益肾安胎方配合地屈孕酮能显著提高血β-HCG及E2水平,改善先兆流产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观察滋肾育胎丸治疗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孕13~15周确诊为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为治疗组,运用滋肾育胎丸治疗2周;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地屈孕酮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其阴道出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官腔积血消失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阴道出血、腹痛症状的改善率和官腔积液减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能有效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证的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T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共计84例肾虚型早期T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对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升高(P<0.05),研究组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90%)较对照组(30.95%)低(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注射液应用于肾虚型早期TA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65-6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β-HCG 倍增率、孕酮对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先兆流产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12 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先兆流产孕妇100 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妊娠成功组(74 例)与妊娠失败组(26 例)。比较两组入组时β-HCG、孕酮水平,治疗后β-HCG 倍增率。分析联合检测β-HCG、孕酮对先兆流产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1)妊娠成功组入组时β-HCG 水平、孕酮水平及治疗后β-HCG 倍增率均显著高于妊娠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HCG 倍增率、孕酮单独检测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β-HCG 倍增率、孕酮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有所提高,高于孕酮单独检测(P<0.05),但与β-HCG 倍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β-HCG 倍增率、孕酮对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先兆流产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6月早期先兆流产孕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HCG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检测两组血清β-HCG、孕酮水平,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孕酮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G与黄体酮联合应用至孕12周能提高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烯丙雌醇片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烯丙雌醇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固肾安胎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水平、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流血、下腹坠痛、腰酸胀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HCG、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螺旋动脉RI、P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率和足月分娩率依次为98.00%(49/50)、86.00%(43/50),分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艾灸结合免疫疗法改善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12例先兆流产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免疫疗法,观察组给予免疫疗法+艾灸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中医疗效、妊娠结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h17/Treg细胞水平、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出血、出血时间、小腹坠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Th17、Th17/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β-HCG、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足月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灸结合免疫疗法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可调节性激素水平,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高,其部分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酮和β亚单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关系。方法 105例先兆流产保胎者,根据保胎结局将其分为保胎成功组(A组,75例)和保胎失败组(B组30例),并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产妇设为对照组(C组)。分析3组产妇孕酮和β-HCG水平。结果 C组孕酮值和β-HCG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孕酮值和β-HCG是先兆流产患者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孕酮值和β-HCG与先兆流产保胎结局呈负相关(r=-0.845、-0.819均P<0.05)。两者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曲线下面积为0.715灵敏度为82.65%特异度为94.32%。结论孕酮与β-HCG含量与先兆流产保胎不良结局呈负相关是保胎治疗的保护性因素联合检测孕酮与β-HCG可有效预测先兆流产保胎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清孕酮及血β-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峥 《甘肃医药》2010,(6):608-609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及血β-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2例异位妊娠患者及72例同期先兆流产患者(经保胎治疗成功者)血清孕酮及β-HCG值。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及血β-H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48小时后复测血β-HCG值,异位妊娠组β-HCG值上升〉50%占17.7%,先兆流产组β-HCG值上升〉50%占9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孕酮及血β-HCG对异位妊娠及先兆流产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ROC曲线分析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及相关临界值确定,增加临床可操作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2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宫外孕将孕妇分为两个组,对照组64例为正常孕妇,观察组64例为宫外孕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β-HCG和孕酮对宫外孕诊断准确性和临界值。结果:(1)两组间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β-HCG和孕酮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β-HCG曲线下面积为0.914,而孕酮曲线下面积为0.835,两个指标曲线下面积均有意义(P<0.05),β-HCG临界值为762 IU/L,敏感率为85.00%,特异率为80.00%。孕酮临界值为8.15 ng/mL,敏感率为60.00%,特异率为92.30%。结论:宫外孕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两个指标对宫外孕鉴别有良好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王素霞 《河北医学》2016,(5):810-812
目的::分析滋肾育胎丸治疗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在妇科门诊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清E2、β-hCG水平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H面积均有显著降低( t=3.92,t=2.15,P<0.05),观察组SCH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2.1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β-hCG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t=2.76,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26.09%(12/46),有效率67.39%(31/46),总有效率93.48%(43/46),显著好于对照组(χ2=5.21,P<0.05)。结论:采用滋肾育胎丸治疗中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方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 23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益气补肾方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用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HCG及孕酮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孕酮均显著上升(P0.01),治疗组的孕酮、血清β-HC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补肾方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红蕾 《中外医疗》2014,(35):148-150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9.55%,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86.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孕6周、7周、8周、9周、10周的血清孕酮、血清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先兆流产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服用更方便,避免了肌注引起的疼痛,所以临床可用地屈孕酮代替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烯丙雌醇片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烯丙雌醇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滋肾育胎丸,对比两组疗效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孕酮、RI、PI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RI、PI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腰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其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应用滋肾育胎丸联合烯丙雌醇片可以提高保胎率,改善孕妇孕酮、RI、PI水平,降低阴道出血量,减轻腰腹疼痛程度,减少阴道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