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克罗恩病实施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克罗恩病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C T小肠造影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C T小肠造影检查,77例得到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6.25%.从发病部位分析,经C T小肠造影检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为回肠末端.从肠壁增厚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9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X射线小肠碘水造影检查和CT小肠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克罗恩病的病变诊断情况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CT小肠造影技术在腹腔囊肿、炎性包块及蜂窝织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小肠CT成像(CTE)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60例克罗恩病患者CTE数据,并对患者的临床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TE参数包括:肠壁增厚和强化,肠系膜脂肪增生,血管增多和并发症(瘘管、狭窄、脓肿).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性评估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49-4550
对本院2002年3月~2016年6月确诊克罗思病(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CD病例48例,入院拟诊CD31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98%、70.8%和18.8%;其他还有瘘管形成、消化道出血、肛周脓肿等表现。病变多见于回肠末端及其邻近结肠。病变均呈节段性,有纵行溃疡27例(56.3%),粘膜鹅卵石样改变11例(22.9%)。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2例(4.2%),CT小肠造影见梳状征10例(20.8%)。CD无特异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结肠镜检查是回肠末端和结肠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次消化道钡餐和CT小肠造影简单经济,对早期诊断小肠CD也有重要价值。确诊CD不依赖于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餐、CT小肠造影、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小肠克罗恩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龙  伍兵 《华西医学》2011,(1):133-135
伴随多层螺旋CI,和MRI检查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和MRI在小肠克罗恩病的影像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在评价小肠克罗恩病肠壁炎症程度、肠周情况、肠系膜异常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X线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多层螺旋CT和MRI被广泛应用于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胃肠道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CD患者的全腹部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的CT表现,并以20例肠道无异常的受检者作对照.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654-2液10-20mg,分时段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充分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结果 16例CD(病例组)2.13例经结肠镜及病理结果确诊,3例经临床确诊.在16例CD中,CT上均出现病变段肠壁异常强化及病灶节段性分布特点,肠壁增厚15例,黏膜溃疡6例,黏膜鹅卵石征3例,假憩室征2例;肠系膜病变"梳状征"9例,肠系膜淋巴结增生4例;瘘管1例;肿块2例,不全性梗阻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胃肠道CD,尤其是小肠CD的诊断、病变分期的判断和临床疗效的评价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和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并接受CTE检查的54例CD患者,其中38例接受能谱成像,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将其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观察并比较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CTE影像学特征和能谱曲线斜率,根据病变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量、"靶征"、"梳齿征"、肠系膜增大淋巴结、肠腔狭窄后扩张以及脓肿或瘘道7个影像学征象,对患者进行CTE综合评分,以ROC曲线评价能谱曲线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效能。结果 活动期CD患者中,肠腔狭窄后扩张、"靶征"、"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出现比例高于缓解期(P均<0.05);"假憩室征"、均匀一致强化在缓解期出现比例高于活动期(P均<0.05)。CD活动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48±0.49、4.33±1.39、5.55±1.15,缓解期斜率分别为1.29±0.32、3.15±0.46、3.82±0.68,活动期和缓解期平扫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斜率活动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5)。动脉期、门静脉期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0.87和0.93,敏感度为81.8%、77.3%和87.5%,特异度为62.5%、81.3%和81.8%。结论 CTE综合评分和CT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C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两个主要类型为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而少数不能归入这两类者则称未定型。IBD的病因迄今不明,但胃肠道免疫反应异常是其共同特点。IBD是一全球性疾病,多见于北欧和北美洲,发病率约为5/10万人.患病率为50/10万人,在犹太人中尤高。我国IBD患者并不少见,且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CT小肠造影(CTE)对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36例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行CTE检查,分别观察两组影像特征,结合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克罗恩病患者中,CTE影像示肠壁不均匀增厚21例、肠道狭窄22例、瘘管形成7例及累及升结肠21例,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粘液便18例及血便22例高于克罗恩病患者(P < 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P < 0.05)。克罗恩病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含量均值分别为28.17 mg/L vs 17.67 mg/L、32.25 mm/h vs 22.95 mm/h;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含量的平均值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CTE影像特征更直观地对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进行鉴别,结合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诊断,为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中重度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特征,构建预测中重度期CD的列线图。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C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20)和验证组(n=60)。依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评估CD的活动性,分为缓解、轻度期(n=94)、中重度期(n=86)。比较分析训练组和验证组不同分期CT小肠造影征象差异,并使用Rstudio4.1.2软件R包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CT小肠造影征象显示:肠壁厚度(OR=1.746,95% CI:1.085~2.811)、ΔV-P(ΔV-P =静脉期肠壁CT值-平扫肠壁CT值)(OR=1.148,95% CI:1.062~ 1.241)、肠壁分层强化(OR=14.183,95% CI:3.737~53.824)、肠系膜脂肪密度高(OR=5.332,95% CI:1.278~22.246)4个参数是诊断中重度度CD独立参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95% CI:0.925~0.979,P < 0.05)、0.955(95% CI:0.911~0.997,P < 0.05),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患者净收益较大。结论  肠壁厚度、ΔV-P、肠壁分层强化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是诊断中重度期CD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够预测中重度期CD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文洁 《临床荟萃》2022,37(1):35-38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望江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20年5月-2021年5月行彩色超声初次诊断为NAFLD且未经过药物治疗的160例体检者作为NAFLD组,随机选取160例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G-AECA)及其滴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64例SLE患者分为SLE活动期组和SLE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为健康献血员。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3组血清IgG-AECA的阳性率及滴度。以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为标准来统计SLE活动期组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IgG-AECA的阳性率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53.8%、24.0%、0,3组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IgG-AECA的滴度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SLE活动期组高于SLE缓解期组。SLE活动期组的IgG-AECA滴度与SLEDA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IgG-AECA及滴度水平可能在SLE的病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IgG-AECA的滴度水平在经治疗后的缓解期患者低于SLE活动期患者,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分度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超声诊断均匀性脂肪肝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方法 6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其超声分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进行血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酸转移酶(GGT)在轻、中、重度组中逐渐升高。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C、TG、ALT、AST及GGT均增高,但仅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C、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ALT及AST有显著差异(P﹤0.01)。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及GG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生化指标可为临床对脂肪肝进行分度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3日-2019年6月13日该院消化科76例经病理确诊为IBD患者的肠镜和MSCTE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分析肠黏膜溃疡、多节段性病变、鹅卵石征、肠息肉、肠壁强化、肠壁增厚、结肠带消失、瘘管形成与腹腔脓肿的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项检查进行诊断效能的评估和分析。结果肠镜对IBD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68%和90.00%,肠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MSCTE对IBD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16%和25.00%,MSCTE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0)。MSCTE对IBD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低于肠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镜+MSCTE对IBD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5.00%,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4)。肠镜对于诊断IBD患者中肠壁溃疡、肠息肉、瘘管形成、鹅卵石征和结肠带消失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对瘘管形成的诊断特异性极低,MSCTE对肠壁增厚、肠壁强化和瘘管形成的敏感性均为100.00%,但对肠息肉、多节段病变的诊断特异性极低。结论肠镜仍是目前临床上诊断IBD的首选方式,对于身体状况不耐受和合并肠壁増厚、瘘管形成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MSCTE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诊断。肠镜和MSCTE的联合检查方式,对于IBD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伟英  李广然  梁伟  阳晓  何新生  方芳  余学清 《新医学》2004,35(11):667-668,688
目的:观察SLE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例活动期和21例静止期SLE患者的血清MIF浓度,并以18名正常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清MIF的改变及其与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MIF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活动期比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血清MI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r=0.64,P<0.01,r=0.48,P<0.01);与血清补体C3、G4呈负相关(r=-0.57,P<0.01;r=-0.39,P<0.05);与抗核抗体无相关(r=0.16,P>0.05).结论:血清MIF浓度可作为SLE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检查对克罗恩病(CD)患者病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进行CT小肠成像检查的36例CD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DAI≥150分,n=18)和缓解期组(CDAI<150分,n=18),将同期在医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稳定期COPD患者BODE指数与疲乏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预测、控制疲乏症状,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提供新途径.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6 min步行距离(6MWD)、体重指数(BMI)、肺功能及疲乏量表-14(FS-14)等方法,分析BODE指数与疲乏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疲乏症状与BODE指数、mMRC成高度线性正相关;与6MWD成高度线性负相关;与FEV1%预计值、BMI成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疲乏发病率高,BODE指数及各因子与疲乏症状相关度高,是预测和评估COPD患者疲乏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