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国外代表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期刊政策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论文出版乃至科学数据的共享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以数据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差异,构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结果】从数据计划、数据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发布、数据共享6个阶段,展开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的具体政策内容。【结论】建议制定基于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期刊政策,并健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据期刊政策中的数据质量和评议标准,加强数据期刊与数据存储库的建设与合作,同时鼓励该学科类数据期刊采用国际引用与共享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搭建一个适合我国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的框架,为科技期刊制订关联数据开放共享及出版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方法,对国内外出版机构及科技期刊在关联数据出版方面的政策进行跟踪调研,并基于数据FAIR原则,分别从数据的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重用4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明确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的要素。【结果】 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规划,通过共享分级并将数据出版要素纳入其中,提出符合国际数据共享政策、面向我国科技期刊的关联数据出版通用数据政策框架。【结论】 所提出的期刊关联数据共享分级策略,可为不同期刊数据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梳理数据出版模式及政策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出版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数据出版划分为数据仓储、数据期刊、数据与论文联合出版三种模式,调研各数据仓储、期刊官网及平台,探究不同出版模式的关键要素与特征,以及其对应的数据出版政策,提出生命科学领域数据出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果】 数据仓储的出版模式较为普遍,但其建设完备性与质量控制性低、服务方式单一;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期刊比较缺乏;数据政策涵盖要素较全面,但仍需完善数据出版激励机制、存储标准等要素。【结论】 数据期刊应当注重数据仓储规范,加大数据管理力度;设立本领域数据期刊,提升期刊认可度与影响力;重视学者共享数据的激励机制建设和权益保护,明确数据存储、质量控制等政策,促进融合多形态学术成果的数据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科学数据出版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行科学数据出版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归类分析科学数据出版的优势、科学数据共享中推进科学数据出版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就科学数据共享中如何更好发展科学数据出版提出几点对策建议。【结果】 科学数据出版在科学数据共享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提出一些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制订促进科学数据出版政策、鼓励科学数据出版试点和合作、探索有效的科学数据出版模式、支持建立专业性数据仓储中心、完善科学数据出版标准、规范数据引用和数据评价。【结论】 科学数据出版成为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有效方式之一,已受到高度重视。我国应积极探索有效的科学数据出版的途径,创新数据出版模式,充分发挥科学数据的复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数据出版相关环节、利益主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给出我国数据出版发展建议。【方法】调研数据出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数据出版实例。【结果】数据出版涉及5个基本环节、3方利益主体和1个独立评价机构;存在3种数据出版形式和不同的数据引用格式。【结论】数据出版是未来科研成果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我国应从政策上将数据出版纳入科学评价体系,制定规范数据出版和引用的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必须逐步转型并联合,做好数据版权保护和数据有效保存与重复利用;期刊编辑部应发挥联系各利益主体的纽带作用,做好宣传与引导,促进高质量数据的发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办国际数据期刊的重要意义与实践途径,以期为我国数据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Big Earth Data的创办和出版实践,阐述创办国际数据期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梳理数据期刊出版政策框架,分析数据期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Big Earth Data顺应全球科学数据共享的大趋势创办国际化数据期刊。目前Big Earth Data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论文投审稿流程,并在数据存储、数据论文标准与格式、同行评议和作者权益管理4个方面制定了数据论文出版政策。【结论】 建设国际数据期刊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有助于推动科学数据的共享与传播。相关政府部门、科研资助机构、国内科技期刊应重视数据共享与出版政策的研究与实践,加快推进我国数据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国学术期刊关联数据出版与共享中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工作的推进。【方法】 基于我国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理资源期刊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对期刊论文关联数据出版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对平台间合作的模式进行探讨。【结果】 为实现科学数据的价值最大化,中国自上而下建立起了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等,制定了一系列数据获取和管理规范,并制定了保障科学数据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结论】 科学数据出版与共享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经过初期的大规模建设后,数据出版与共享及其安全管理应走向“提质增效”阶段,要注重高新技术的注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措施上要以保证数据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数据再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永久学术记录视角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内涵、作用以及实践进展。【方法】 依托2022年欧洲学术出版会议与会专家主旨发言和研讨的视频、音频和文字记录等资料,系统综述面向永久学术记录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研究,并通过网络调研法与文献调查法梳理相关实践。【结果】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对维护永久学术记录系统的科研诚信和丰富其类型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已有围绕科学数据注册、科学数据引用、科学数据评估、科学数据仓储4个方面的相关实践。【结论】 面向永久学术记录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仍面临挑战,要加快统一的政策、标准与规范建设,建立健全围绕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奖励系统与质量控制体系,探索科技期刊数据出版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梳理《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的实践和特色,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数据出版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系统设计框架、服务功能、数据出版类型、数据论文结构框架、数据政策等进行全景扫描,归纳取得的成效。【结果】《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的技术含量高、功能齐全、数据论文结构规范、数据政策较为完备,在国内期刊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与国际数据出版接轨的基础。【结论】《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数据论文数量占比较低、数据评审机制有待规范、数据出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要对标国内外数据出版期刊的经验,完善数据出版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在国际平台注册、认证与索引中扩大平台知名度,争取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优化出版管理团队、规范数据评议方式与标准、培养科研人员的数据素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国内外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面向公众传播的新动态、新观点及传播模式,为探索专业与公共领域同步传播范式、提升期刊及成果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公众传播、社交化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生物类学术期刊等相关词为主题词,在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百度进行组合检索,分析总结并进行部分媒体实证调查。【结果】 选择公众关注的主题和形式有利于促进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公众传播及影响正在成为论文、科研人员和期刊的辅助评价指标。国内外相关期刊均采用了开放学术出版、科学新闻宣传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活动推广等途径进行公众传播,国外由出版集团稳定开展,国内则由期刊集群或单刊进行,国内期刊公众传播的形式多样性、新闻敏感性和内容吸引力以及传播效果均不及国外期刊。【结论】 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应强化社会责任和公众传播,建议通过矩阵式建设、集群化运作完善传播平台,联结新闻媒体资源,配备科学新闻和新媒体专门人员并充分利用好专家和成果资源。  相似文献   

11.
贺晨  许洁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2):1527-15
【目的】 对国际学术出版商的学术出版伦理政策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出版伦理建设提供相应建议。【方法】 使用文献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五大国际学术出版商官方网站的学术出版伦理建设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摘录和深度解读,利用规范伦理学逻辑进行分析,审视五大学术出版商的立场和动向。【结果】 五大国际学术出版商的学术出版伦理政策贯穿出版全流程,明确作者、编辑和同行评审的责任和义务,并根据学术出版模式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建立反馈纠错机制。【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以参考国际学术出版商的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优化学术出版主体的伦理指导服务,落实学术出版新动态下的伦理审查,同时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子娴  许洁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445-349
【目的】 研究我国科技期刊政策工具使用的历程、作用与不足,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期刊治理和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 在建立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期刊政策文件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政策兼顾了多种政策工具的运用,内容涉及科技期刊产业的各个方面,但存在政策工具使用时间差异较大、总体应用频率差异较大,体系分布不够均衡等特点。【结论】 制定合理的科技期刊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发产业活力,通过政策结构的优化对科技期刊产业进行改革,有助于整合科技期刊发展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和学术出版转型提供政策与实践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调研和政策跟踪扫描的方法,综述国际四大出版集团在文献阅读与访问、论文发表与出版、与利益相关方合作,以及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最新开放政策与实践。【结果】 各大出版集团通过与科研资助机构洽谈合作、大力拓展业务版图、发展新的开放获取模式和开发新的开放获取期刊来重新定义开放科学的方式。【结论】 我国科研主体应以集体形式与出版商谈判,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宣传和交流,大力发展本土开放获取期刊,率先掌控数据权益,并持续关注与调研开放探索实践中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外科技期刊对播客的应用实践,为国内科技期刊利用播客进行转型和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国外代表性期刊利用播客进行学术知识传播的应用实践,同时结合我国科技期刊自身的特点,总结国内科技期刊应用播客的可行策略。【结果】 国外科技期刊利用播客推动学术资源开放获取、增强出版机构用户黏性、扩大学术知识服务范围。我国科技期刊应抓住播客产业迅速发展、科技期刊“走出去”、国家鼓励知识开放共享的良好机遇,从搭建知识服务场景、拓展盈利模式、规范播客运营、打造激励机制、强化社交属性、增强用户互动等方面打造有特色的播客内容。【结论】 在融媒场景下,我国科技期刊不仅可以利用播客推动学术知识更广泛的传播,还可以开辟一条创新转型路径,从而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促进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变,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琳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6):776-203
【目的】 聚焦开放同行评议中“内容公开”这个方面,提出实施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具体建议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出版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文献梳理、数据库检索、网络查询方法掌握国际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现状,并通过案例法对已经实施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几种典型期刊进行案例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方法了解磁共振学科领域学者对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态度和见解,以及对各种措施的认可程度和倾向性。【结果】 基于调研分析结果,归纳对比同行评议内容公开不同实施细节上的优势、劣势;针对同行评议内容公开的科技期刊出版实践,分别从公开要素、呈现方式和内容选择性以及解决“审稿人压力大”和“稿件处理周期延迟”问题这4个具体方面,梳理总结出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实施方案并提出若干条具体的策略建议。【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无论是体量还是创新模式都落后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我国相关领域期刊推行同行评议内容公开具备领域内学者意愿基础,是有必要并完全可行的。基于所提出的同行评议内容公开实施策略建议,我国科技期刊可积极地、逐步地探索开放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促进我国期刊学术出版中的同行评议向着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6):808-23
【目的】 对自然科学学科科教类期刊进行单独归类,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为服务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方法】 采用数据调查、统计分析、类比说明和案例探究方法,归纳国内和国际科教类期刊的创刊历史、发文规模、学科设置、聚焦内容和影响力等多维信息,发现国内外科教类期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局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和建议。 【结果】 我国科教类期刊呈现出总规模较小且发文量仍在下降、新刊创办停滞、学科分布不均的现状;相比于国际,国内期刊评价体系缺少对科教类期刊类别的单独设置,制约国内科教类期刊影响力的发挥;期刊内容方面,对交叉学科和产学研融合发展仍有健全空间。 【结论】 建设科教类期刊应把握国家政策支持和科研学术支撑双重优势,建立科教类期刊自信、扩大规模,内容上注重交叉学科和教育教学领域成果转化,形成可服务于产学研融合教学的新模式,建设合理主动引导学科布局、注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科教类期刊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国外学术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ACS)政策及要素进行分析,为期刊ACS政策制定以及未来计算作者贡献程度提供框架。【方法】 以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提取2种综合类期刊与8种医学类期刊作者贡献声明的政策内容和要素。【结果】 ACS政策内容包括对ACS的强制性要求和理由、作者提交ACS的时间与方式、在全文中ACS的呈现形式、写作ACS的格式等;ACS要素内容包括研究构思与设计、内容分析与解释、成果表达与论文撰写三方面21项。“三视角和三层次”构建对照科研生命周期各项科研活动的ACS框架图。【结论】 对ACS的政策分析和所归纳的三维层次框架理论可作为期刊建设ACS标准化体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