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对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N2a)糖氧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CCK-8检测OGD处理后N2a细胞的增殖能力; 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处理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LncRNA TUG1的表达水平; 设计LncRNA TUG1特异性siRNA片段(si-TUG1)及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脂质体转染N2a细胞24 h后将细胞分成Control,OGD,Negative control组、si-TUG1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各组进行氧糖剥夺处理24 h; CCK-8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leaved-Caspase-3及PI3K/Akt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OGD显著抑制N2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LncRNA TUG1表达水平随着OGD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F=134.100,P<0.01); si-TUG1显著降低OGD处理引起的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OGD组比较,si-TUG1能够抑制Bad表达(t=9.409,P<0.01)、促进Bcl-2表达(t=5.067,P<0.01),抑制Cleaved Caspase-3表达(t=5.757,P<0.01),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si-TUG1能够显著上调p-Akt(t=3.850,P<0.01),p-PI3Kp65(t=4.690,P<0.01)的表达,促进通路激活。结论 LncRNA TUG1 促进氧糖剥夺所致的N2a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bcl-2、bax与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用开颅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20分钟,3天后再次阻断6小时.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假预处理组和缺血组相比,预处理后缺血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减小(均P<0.01),半影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 20分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能够通过bcl-2表达增加及bax表达下降对再次脑缺血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IK)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ZeaLonga方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GIK组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前30min给予胰岛素2U/kg腹部皮下注射,葡萄糖10g/kg、氯化钾0.25g/kg灌胃,术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脑TTC染色并测量梗塞体积,电镜观察梗塞灶边缘区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对比分析。结果GIK组死亡率低,神经功能评分高,脑梗塞体积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超微结构显示神经元改变较轻。结论GIK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使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Bederson(LB)评分法评估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TTC染色方法分析大鼠海马区梗死面积,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使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缺血预处理后大鼠海马区域丙酮酸含量。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大鼠LB评分[(1.67±0.21)分}明显优于缺血组[(3.17±0.31)分;P<0.05]。缺血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区梗死面积[(154±8.1)mm2]明显少于缺血组[(221.20±5.86)mm2;P<0.05]。缺血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区域丙酮酸含量[(3.70±0.20)μmol/g]明显高于缺血组[(2.58±0.17)μmol/g;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明显减少大鼠脑组织梗死、增加海马丙酮酸含量、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及血红素氧合酶 2 (HO 2 )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 ,对 6 6只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进行HO 1、HO 2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学研究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计算两者表达水平。结果 栓塞后 30min大鼠皮质及海马即有HO 1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表达 ,且随着时间推移HO 1的表达逐渐增强 ,到栓塞后 12h达峰值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栓塞后 1周仍有HO 1表达。HO 2在正常大鼠及梗死大鼠脑组织内均有表达。栓塞后不同时间段 ,HO 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但HO 2表达呈动态变化 ,2 4h时最高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时脑内HO 1、HO 2表达的不同变化 ,是脑组织对损伤恢复重要的机制之一。HO 1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而HO 2在于维护正常细胞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在激光脑血流监测下,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梗死前3d开始皮下注射G-CSF,持续注射8d,对照组注射同样的生理盐水,并且在手术结束后4h开始监测神经功能评分,直至术后第8天.术后第8天及第22天利用图像分析仪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上梗死面积用药组及对照组都有明显差异.结论 G-CSF可减轻大鼠脑梗死程度,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管内尼龙线栓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通过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来证实。所有动物均缺血1h再灌注24h,动物分为4组:实验一组(3-CP100m g/kg;n=6),实验二组(3-CP10m g/kg;n=6),实验三组(3-CP1m g/kg;n=6)和对照组(0.9%生理盐水,n=5)。3-CP和生理盐水均在再灌注开始1m in内注射入血管。脑梗塞体积用TTC染色法显示,用图象分析软件计算梗塞体积。结果实验一、二、三组和对照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44.4±16.5)m m3、(39.5±20.3)m m3、(107.0±18.3)m m3和(146.0±63.6)m m3,实验一、二组和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00m g/kg3-CP和10m g/kg3-CP剂量的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拟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时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合酶(NOS)活性。结果 发现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恢复,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 提示中药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合适的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分析影响模型制备成功的因素。方法140只体质量为180~220g的雄性Wister大鼠禁食12h后,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霉素55mg/kg,普通饮食饲养42~47d,在饲养过程中每7d饮水中给予2次庆大霉素(6.4×104U/只)。选择体质量为240~310g、血糖水平13.5~25.6mmol/L的成模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另选择70只体质量为240~310g的同种雄性大鼠制作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对照。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及单纯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分析两组大鼠模型制备失败及死亡原因。结果(1)糖尿病模型制备:慢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标准为血糖水平>13.5mmol/L,糖尿病组模型制备成功90只;淘汰50只,其中因衰竭而死亡19只,血糖水平未达标31只。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升高、体质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2)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两组模型制备成功大鼠的大体标本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相近,仅程度略有不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仅脑组织中线结构移位时 相似文献
11.
高热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短暂高热(脑温40℃)在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的大鼠脑温调控装置,分别于大鼠局部脑缺血1b,再灌流2h,24h,48h,对大鼠进行短暂的高热或常温处理,高热或常温处理后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h后测脑梗死体积。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2h时,40℃高热可导致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神经功能显著恶化,而再灌流24h或48h后高热对脑损伤的作用不明显。结论 脑缺血后,短暂高热仅在再灌流早期对缺血性脑损伤有加重作用。高热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时间窗可能仅限于脑缺血再灌流后24h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NEAT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标本及同期因颅脑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27例。65例胶质瘤中,WHO Ⅰ~Ⅱ级26例,Ⅲ~Ⅳ级39例。根据胶质瘤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将65例胶质瘤分成lncRNA NEAT1高表达组(n=38)和低表达组(n=27)。应用RT-PCR检测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关系。结果 胶质瘤组织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2.893±0.296)显著高于正常人脑组织(1.000±0.297;P=0.001)。WHO Ⅰ~Ⅱ级胶质瘤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2.160±0.270)显著低于WHO Ⅲ~Ⅳ级胶质瘤(3.627±0.312;P=0.005)。lncRNA NEAT1高表达组病人术后生存期明显缩短(P=0.033),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lncRNA NEAT1低表达组(P=0.033)。lncRNA NEAT1表达水平高、病理级别高、KPS评分<80分以及复发时间<3个月是影响胶质瘤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ncRNA NEAT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人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神经母细胞瘤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系SHEP2细胞,细胞分为Control、sh-MALAT1、miR-181a-5p inhibitor和sh-MALAT1+ miR-181a-5p inhibitor组,其中sh-MALAT1组转染sh-MALAT1,miR-181a-5p inhibitor组转染miR-181a-5p inhibitor,sh-MALAT1+inhibitor组共同转染sh-MALAT1与miR-181a-5p inhibitor,Control组加入等量空载体。PCR检测mRNA水平;生物信息预测MALAT1与miR-181a-5p的靶向关系,荧光素酶实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测试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sh-MALAT1明显降低MALAT1并提高miR-181a-5p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EP2细胞mRNA水平。miR-181a-5p mimic明显降低MALAT1 wt荧光素酶活性。sh-MALAT1抑制SHEP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miR-181a-5p inhibitor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抑制细胞凋亡,并减弱sh-MALAT1产生的影响。同时,sh-MALAT1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而miR-181a-5p inhibitor可激活此信号通路并减弱sh-MALAT1的抑制作用。结论 MALAT1靶向下调miR-181a-5p表达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EP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并利用MR成像技术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0、1、3和6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N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TTC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兔梗死体积、水肿体积、表观弥散系数(ADC)及神经功能缺损和凋亡状态。结果:缺血再灌注0h、1h、3h和6h灶周给予NGF,梗死体积分别比对照组下降50.1%、48.4%、37.6%和13.7%。同时再灌注3h内应用NGF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灶周凋亡率及caspase-3含量明显下降,梗死中心区及灶周ADC比率(ADCR)升高;再灌注6h后给药,则无明显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各组灶周ADCR与灶周凋亡率具有明显负相关。结论:N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caspase-3活性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是其保护机制之一,MR影像学检查可作为定量评价基因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时间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2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 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 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c-fos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c-fos表达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c-fos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肽Tat-GluR6-9c对混合性的谱系激酶3(MLK3)、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7(MKK7)、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4-血管阻塞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小肽Tat-GluR6-9c对缺血再灌注6h时MLK3、缺血再灌注3d时JNK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小肽Tat-GluR6-9c对缺血再灌注1d时MKK7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焦油紫染色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5d时小肽Tat-GluR6-9c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结果 Tat-GluR6-9c组MLK3、MKK7及JNK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肽Tat-GluR6-9c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MLK3、MKK7及JNK的磷酸化高峰,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单体Rb1 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对照组(Con)、干预组(Tre),干预组又分为Rb130 mg/kg、60 mg/kg及90 mg/kg三个不同剂量组。缺血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拨出线栓再灌注; 各干预组用相应剂量Rb1 ip qd×7 d,末次给药后3 h内用同样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及再灌注; 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余操作相同。术后48 h取标本TTC染色测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脑组织含水量测定、Tunnel法测定调亡细胞数及NgR表达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各干预组的梗死体积分别为30 mg/kg组(27.629±1.401)%,60 mg/kg组(24.164±1.710)%,90mg/kg组(21.955±2.556)%,缺血对照组为(29.846±1.153)%; 脑组织含水量为30 mg/kg组(80.079±0.726)%,60 mg/kg组(78.984±0.902)%,90 mg/kg组(77.855±0.258)%,假手术组与缺血对照组分别为(76.517±0.37)%、(81.799±1.065)%; 调亡细胞数分别为30 mg/kg组(89.000±10.296),60 mg/kg组(59.000±12.522),90 mg/kg组(36.667±19.054),假手术组与缺血对照组分别为(1.600±1.517)、(132.667±22.223); NgR表达阳性面积分别为30 mg/kg组(84.827±3.870),90 mg/kg组(66.040±5.541),60 mg/kg组(75.577±7.150),假手术组与缺血对照组分别为(48.355±9.720)、(91.485±5.822)。结论 人参皂甙单体Rb1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脑水肿及梗塞面积,减少细胞调亡,并且该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NgR表达的干预提示Rb1可能在脑缺血死后神经可塑性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DBI)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tK1/2)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参照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Westernblot法检测损伤脑组织磷酸化ERK1/2(pErtK1/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RK1/2阳性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果大鼠DBI后脑组织pERK1/2表达显著增高,5min即达峰值,随即下降,但至12-24h又有回升,达到第二个峰值,并持续高水平表达至72h。DBI损伤后30min-3h主要见胞浆阳性染色,损伤后24h在胞核、胞浆均可见阳性染色,以胞核为主。pERK1/2免疫阳性细胞多见于脑皮质深层,其次为海马,室管膜和脉络丛也可见pERK1/2阳性染色。结论大鼠DBI后ERK1/2通路被迅速和持久激活,pERK1/2免疫阳性细胞多见于脑皮质深层,也可见于海马、室管膜和脉络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