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从循证视角建立公立医院优势学科病种绩效管理工具。方法以波士顿矩阵理论为指导,以“病种均次毛利率、病种均次住院日”为主要指标,“日均毛利率”为辅助指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骨科平均住院日为4.99 d,均次平均毛利率为23.62%,日均毛利率平均值为4.73%。骨科200例以上病种、不同亚专科病区病种、同一亚专科病区内不同病种、不同亚专科病区相同病种,绩效均存在差异。结论 管理者应对不同病种绩效指标进行适当校正,探索精细化病种诊疗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绩效指标评价样本医院耳鼻喉科各亚专科的医疗服务,为提升各亚专科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病史首页数据,应用DRGs,从能力、效率、安全3个维度6项指标,计算各亚专科各维度得分及综合得分,以评价其服务绩效。结果 4个病区综合得分为0.94~1.11,C病区得分最高,A病区得分最低;能力维度得分为0.50~0.75,C病区得分最高,A病区得分最低;效率维度得分为0.28~0.37,A病区得分最高,B病区得分最低;安全维度得分C病区最低。结论 DRGs绩效指标能够更加客观、明确地评价各亚专科医疗服务水平,为科室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合评价某院基于病种分值的住院绩效分配方案的效果,以发现目前绩效分配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探讨基于病种分值的绩效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某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1年10个外科科室的13项数据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功效系数法计算总功效系数并进行排序。结果 除病种较为单纯的产科,其余外科科室综合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绩效分配结果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结论 目前该院基于病种分值的绩效分配方案能够相对合理地体现科室的服务质量和医疗价值。用功效系数法对该院绩效分配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构建以“重点病种”为抓手、以“绩效激励”为动力点的口腔专科重点病种绩效管理模式,强化口腔专科医院诊治口腔疑难病例的功能定位,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方法 采用大数据分析、文献回顾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重点病种目录;基于医疗费用、诊疗时间、资源消耗等相关因素测定各重点病种权重RW值,在临床应用管理中不断完善。结果 通过病种-病例-绩效管理实践,2018—2021年全院临床学科重点病种完成总数量853例,累计RW总值5 276.51,覆盖医院7个主要科室和19个重点病种,病种难度和质量逐年提升。结论 基于重点病种的绩效管理,有利于促进口腔专科医院临床业务结构优化,助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肿瘤科四个病区2021年绩效指标为例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加强临床专科绩效指标精细化管理,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升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医院2021年DRGs指标为基础,应用熵权赋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和综合指数法两种综合评价法对肿瘤科四个病区2021年绩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肿瘤科四个病区2021年综合绩效排名依次为肿瘤四、肿瘤二、肿瘤一和肿瘤三。结论 基于DRGs的熵权TOPSIS和综合指数法在肿瘤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能对医院各病区之间的绩效指标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为医院学科发展、质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淮安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优势病种的分布状况和特点,为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提取淮安市某医院2019—2021年2月35个临床科室所有病种共239 595份和国家要求单病种19 051份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科室中优势病种在疾病系统、各诊疗组间分布情况;建立病种管理指标体系,描述不同优势病种平均住院天数、费用、结余率及DRG系统的CMI指标等,同时建立病种管理效果评价体系。结果 同一病种在同一科室的不同诊疗组间费用、住院天数、结余率、CMI不尽相同、差异较大。结论 各科室应明确定位各诊疗组的优势病种,强化各科室病种优势,规范同一病种的费用结构、效率及效益,将低CMI病种适当转入门诊收治,提高门诊收入占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基于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主诊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方法 通过两轮专题讨论与层次分析法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和权重,并根据考核规则对上海市某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4个主诊组2021年12月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建立了包含质量安全(33.70%)、DIP相关(23.72%)、运营效率(18.25%)、中医内涵(24.33%)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CR值<0.1。神经内科4个主诊组在“质量安全”指标得分率最高(93.18%),“中医内涵”与“DIP相关”指标得分率偏低。结论 引入DIP相关指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反映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诊组医疗服务情况。还需引导主诊组注重质量内涵建设,提升优势病种收治能力和专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以“病种管理”为抓手和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的绩效管理模式,促进医院“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强化大型公立医院诊治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的功能定位。方法结合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建立医院病种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结果通过病种绩效管理实践,对病种绩效运行指标进行监测、评价、分析,结果可应用于绩效激励。结论基于病种的绩效管理,促进了医院业务结构优化,助力了医院运行策略调整,推动了医院管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的绩效。方法:提取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前后各两个医保年度的所有出院患者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增幅低于改革前;本地医保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净效应分别为-761.12元、-60.86元、-77.86元、-0.41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改革存在分值单价贬值问题;双重差分法研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效应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DRGs分析和评价结果,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方法 选取DRGs组数、CMI、总权重等DRGs指标,利用省级DRGs绩效分析平台和二次分析平台,运用SQL SERVER、Excel等软件获取相关数据,以此分析医院内部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结果 利用DRGs指标,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安全、病案首页填写、重点专科评审等角度,全面评价某医院各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各学科不断发展。结论 运用DRGs能够有效评价医院学科建设情况,促进医院学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管理模式下医师能力提升差异。方法比较两种医联体模式下三基知识考试成绩以及不同职称医师的考试成绩。结果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3项得分中紧密型组成绩明显优于松散型组(P<0.05);比较不同职称医师三基知识水平考试成绩,除了理论成绩的提升无组间差异外(P>0.05),实践成绩和总成绩均有组间差异,紧密型医联体在住院医师实践能力提升明显优于副高及主治组别。结论建立“核心医院科室-基层成员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以联合病房(病区)为载体,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双向流动,搭建多形式、多维度医疗支援平台,是扎实提高医联体内涵质量,做到“分级诊疗不减质,双向转诊增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patterns of subspecialty utilization within a pediatric primary care network.

Data Sources/Study Setting

Paid claims from a large not-for-profit health plan for patients of The Pediatric Physicians'' Organization at Children''s, a network of private pediatric practices affiliated with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Principal Findings

The subspecialty visit rate was 1.01 visits per subject-year. In 2007, 56.8 percent of subjects had no subspecialty visits, whereas 4.2 percent had ≥5 visits;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in 2008 were 54.1 and 4.5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most frequently visited subspecialties were Ophthalmology, Orthopedics, Dermatology,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Allergy/Immunology. Visit rates varied sevenfold by practice.

Conclusions

Wide practice variability in pediatric subspecialty utilization suggests an opportunity for reducing unnecessary visits. Better integration between primary care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ubspecialties will be needed to meaningfully reduce unnecessary visits and enhance valu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内涵,为加强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提供建议.[方法]从指标属性、指标导向、数据来源、指标解释、指标内容和指标意义6个方面对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评价内涵进行分析.[结果]指标属性方面,定性指标考验医院的决策水平,定量指标是医院管理和运营的结果.从指标导向来讲,逐步推动中医医院...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顾客参与的医疗服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环境下,现代医院的管理已经由“以医院为中心的管理”、“以病为中心的管理”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对所有顾客的全方位的服务,有着丰富的顾客内涵。医疗顾客适度和有效地参与医院运营活动,可以增强顾客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价值感知、降低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感知风险,减少顾客的医疗服务获取成本,可以给顾客带来关系价值、学习价值和心理利益价值,可以提升医疗顾客对感知价值,增加满意度水平,并导致良好的医疗顾客行为意向。因此,医院应积极推进顾客的适度和有效地参与,建立和完善基于顾客参与的医疗服务管理体系,以构建医院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绩效考评是正面引导公立医院行为、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绩效考评中引入疾病危重程度,有利于提高绩效考评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在上海市级医院疾病诊断分组系统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病例组合指数对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收治病例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价,并根据疾病危重程度加权赋值后获得病种难度考核得分。研究发现,在DRG分组基础上计算的不同医疗机构的病例组合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能有效体现不同医疗机构所收治住院病例的疾病危重程度和救治难度。建议优选科学指标,优化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监督和动态更新的工作机制,并探索疾病诊断分组的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按照DRGs的分组统计理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全面可行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让医疗服务水平得以可信性评价。方法利用DRGs分组工具,将某院收治病种分组,与国内排名前38位的三级综合医院相应疾病组进行核心指标完成情况比对,获得各科室各疾病组的多项指标O/E值,分析O/E值能真实评价医疗服务效能。结果运用DRGs系统,每月能准确抓取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组和不同医师的临床诊治信息,通过横纵向对比分析,有利于找出科室质量管理缺陷,促进临床重点专科打造。结论DRGs是一种高效的医疗管理工具,基于DRGs系统构建的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推动医院精细化质量管理的落实,提升医院质量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公共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从预算决策、执行、监督3个过程,分析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对市属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议通过全面预算绩效评价,回归医疗服务本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三医联动”,增加医院可支配收入;为医生群体赋能,放大系统收益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客观评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应用情况的方法。 [方法] 应用改良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建立“规范”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各级指标权重值,根据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对我国大陆地区主要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综合性医院,其他职业健康监护机构主要负责人及主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模糊评分,结合各指标权重值,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规范”进行等级评价。 [结果] 我国大陆地区该领域17 名专家参与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两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04,指标总体协调系数为0.469(P 〈 0.01)。评价指标体系由3 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和70 个三级指标构成,涵盖规范实施情况、科学内涵及实施绩效评价内容。114 位被调查者参与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规范总体模糊综合评价为“优”、“中”、“差”的比例分别为80.8%、14.7%、4.5%。其中,实施情况、实施绩效、内涵评估分项评价结果中为“优”者的比例分别为78.4%、75.1%、83.0%。 [结论] 改良德尔菲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客观评价规范、标准应用情况的难题。本方法应用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