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参考文献,结合专家咨询,设计品管圈内训课程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内训课程培训需求。基于课程需求,设计“3+X”内训课程分阶模式,并开展课桌式互动教学。实践证明,医院品管圈内训课程具有短期集训效果明显,规范储备内训师师资,有效探索基地运营模式,进一步扩大品管圈推广半径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下一步将探索微课堂、云课程及“反哺教学”理念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医院品管圈内训师的岗位胜任力对患者安全文化建设与医院内训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围绕医院品管圈内训师课程设计要点展开研究,构建了包含通用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核心胜任能力在 内的14项、72类胜任力要素框架,并从团队模拟、工具实操、优秀案例赏析、主题点试讲等方面进行实践,促进了内训师队伍建设朝专业化、卓越化方向发展,更好地确保了医院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借鉴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与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理论,构建“1+2+X模式”的医院品管圈内训实操考核框架,从知识水平、理解水平、运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6方面对内训学员进行考核。实践证明,该框架能够切实考查受训者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实操能力,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适用性与推广性。下一步将开发在线考核系统,探索多种形式的考核,进一步提升考核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构建疾病管理模式促进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缩短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时间,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为医院及地区解决胸痛患者规范诊疗问题。方法:选定该期品管圈主题为“医联体下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模式的构建”,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十大步骤依次开展,评价活动前后成果。结果:活动实施后,A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由改善前182 min降至改善后104.6 min;非PCI基层医院内延误(DIDO)时间由改善前126.2 min降至改善后23.5 min;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由改善前28.35%降至改善后4.36%;出院准备度由改善前5.53提高至改善后8.62。此外,通过该活动,全体圈员品管手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构建疾病管理模式促进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中非常适用,能有效缩短本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挽救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5.
医院稳定运营是提升诊疗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这离不开科学管理对策的高效实施。品管圈(QCC)作为较为活跃的品管形式,致力于提升工作水平及产品管理能力,它将工作存在交集的人们自动自发的聚在一起并形成小圈团体,在集思广益、通力协作、相互监督的过程中解决管理问题,这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品管圈在医院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略,以期为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品管圈是提升医院服务品质的重要抓手。阐述了品管圈在医院质量建设中的作用,指出要从“点”入手强化品管圈认知,从“面”展开促进品管圈落实,从“体”聚焦形成品管圈机制。并从认知形态、品管生态、工作常态3个方面对以品管圈促进医院质量建设的策略展开了思考,为品管圈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12345”工单办理的作风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依据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遵循PDCA原则,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影响工单办理作风满意度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活动前后满意度情况。结果:工单办理的作风满意度由53.68%提升至82.35%,活动前后差异显著;同时,圈员们对品管手法的运用、自信心等均较活动前有所提高。结论:通过品管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工单办理的作风满意度,对工单办理工作有了标准化的作业要求,提高了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也增加了圈员们对品管手法知识的掌握,增强品管工具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适用于基层部队的除颤仪训练与考核方法。方法:采用“三训两考”模式,即“三步训练”(理论授课、分组练习、动物实验),对来自基层部队的83名军医进行有关除颤仪使用方面的训练,然后通过“两项考核”(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对参训人员的训练效果加以评估。结果:经过“三步训练”,参训人员在“两项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平均分数分别为(86.7±15.9)分与(90.1±14.8)分。结论:“三训两考”是面向基层部队除颤仪训练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医院品管圈发展现状,探讨存在问题,为今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国内正式发表的医院品管圈相关文献,对文献数量、发表年代、地区分布、期刊分布、主题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 904篇文献。我国医院品管圈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但临床实践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地区发展不均衡,文献合作程度低,基金支持少。结论应加强地区间合作,推动医院品管圈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积极扩大品管圈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借鉴对口支援医院的成功经验,针对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现状与问题,从认识与目标、架构与方案、思想与模式、培训与教学、宣传与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力,共同助推品管圈活动在西藏地区县级医院的开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医院各类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指出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相关部门应建立激励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并加强督查,以真正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多数抗肿瘤药物因缺乏特异性,药品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避免。利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对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干预,构建了药品不良反应预防、分级、处置、转归、上报的全程管理模式,使患者评估准确率、医生不良反应分级评价掌握率、药品预处理规范率、不良反应处置合理率、不良反应考核达标率均大幅度提升。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解析,确定问题真因为宣教形式单一、缺乏专科咨询通道、担心并发症、缺乏TOLAC孕妇评估体系、缺乏TOLAC管理平台、没有阴道分娩经验;提出多项改进措施并实施,包括建立多维度宣传模式、提供优质的TOLAC母婴安全保障服务、优化全孕期TOLAC管理模式、构建“4+1”联动TOLAC互联网+体系等。结果 TOLAC率由活动前的8.33%提高到活动后的13.71%,达成了活动目标。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持续改进TOLAC管理,提高TOLAC率,促进自然分娩,并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品管圈作为一项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其应用推动了医院质量文化建设。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3年开始引入了品管圈,以品管圈项目管理助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践证明,项目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是品管圈项目管理的基础,但后续还需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调动职能科室参与两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梳理近10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的品管圈论文,分析研究热点,为品管圈研究和活动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品管圈、QCC、QC小组、品质圈”为关键词,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为文献来源,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年-2021年收录的品管圈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应用NoteExpress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利用BibExcel和Pajek软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72篇文献,刊载品管圈文献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且地域分布广泛,文献合作程度高,基金支持率较高。172篇文献共用关键词445个、705次,高频关键词包括品管圈、QC小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等。结论 近10年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品管圈文献逐渐增加且呈稳定态势,品管圈在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积极争取基金支持是丰富品管圈活动内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从开展培训、组织实施、成果汇报、建立标准、持续推进5方面,介绍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通过护理品管圈活动,形成了标准化成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形成了护理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主题选定与标准化成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效果,全员培训与辅导监管可以助推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