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小实性病灶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病灶(最大直径≤10m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10mm的142个乳腺病灶(Ⅰ组)和直径〉10mm的421个乳腺病灶(Ⅱ组)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弹性成像评分4分及以上为恶性,3分及以下为良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Ⅰ组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99.2%、98.6%,Ⅱ组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97.6%、93.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与99Tcm-MIBI乳腺专用伽玛显像 (breast specific gamma imaging,BSGI)对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123个病灶)乳腺占位患者,乳腺肿块最大长径≤2cm,无腋窝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比较术前2周超声和BSG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适用价值。结果: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超声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4%、77.05%、84.55%、80.28%、90.38%;BSGI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0.33%、85.37%、82.35%、89.09%;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略高于BSGI,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SG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略高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BSGI对疑似早期乳腺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于可疑乳腺癌的患者可先用超声筛查典型的良恶性病灶,对诊断结果不确切的患者再加做BSGI检查,减少良性肿瘤不必要的活检,合理应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发现的可疑恶性乳腺实性小肿块(直径≤20mm)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5例乳腺单发实性小肿块患者先行灰阶超声、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弹性成像采用改良5分法进行评价,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弹性评分4~5分为恶性预测标准,其诊断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18%、89.58%、89.41%,灰阶超声、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8.65%、79.16%、65.88%。经χ2检验,两者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7,P<0.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对常规超声发现的可疑恶性乳腺实性小肿块进行更好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84例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84例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性80.6%,特异性93.7%,准确性88.1%;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88.9%,特异性87.5%,准确性88.1%。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94.4%,特异性91.7%,准确性92.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乳腺病灶行高频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测量病灶最大径的不同分为3组,即1组:〈1cm(24例);2组:1~2cm(31例);3组:〉2cm(21例),依据病理结果,将不同大小病灶组的超声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cm组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64.7%和66.7%;1~2cm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88.2%和87.1%;在〉2cm组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7.8%和90.5%。超声对最大径≥1cm(包括1~2cm和〉2cm)与〈1cm的乳腺病灶在诊断良恶性方面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最大径为1~2cm和〉2cm组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灶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超声对最大径为1~2cm、〉2cin的病灶均较对〈1cm的乳腺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而超声对最大径为1~2cm和〉2cm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乳腺小肿块的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标的特征,以提高乳腺癌早期的诊断符合率及乳腺癌患者保乳率。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证实的58个乳腺小肿块(最大径均≤10mm),评价其超声造影定性、定量指标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定性指标与峰值强度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多项定性及定量指标峰值强度在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指标与峰值强度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小肿块具有较高的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11%、95.45%、89.66%。结论乳腺小肿块超声造影的定性指标和峰值强度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较小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在乳腺较小肿块(≤2c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2个乳腺良、恶性较小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数、血流信号的形态特征、多普勒血流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216个大于2cm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组进行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较小肿块的血流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58.1%和83.0%,且其差异较>2cm组更显著;以超声检测的血流数作为乳腺癌诊断依据,虽然敏感性较低,但其特异性明显高于>2cm的肿块,且血流数越多,诊断特异性越高。穿入型血流对乳腺恶性肿块、环绕型血流对良性肿块的诊断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敏感性低,与>2cm组相似。在乳腺较小肿块中,恶性肿块的血流RI、PI、Vmax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以RI≥0.72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84%,较>2cm组更高。结论乳腺较小肿块内的超声血流数显示,尤其是较多的血流数,相对较大的乳腺肿块来说更可能提示恶性病变,血流RI值测定对较小乳腺癌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声像图改变的诊断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乳腺癌主要声像图改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96例乳腺癌患者和45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对6项二维超声征象及2项血流特征做了单项和组合的诊断性试验。结果乳腺癌的超声征象可分为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两组。同时具备两组中的征象并达到4项或4项以上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综合评价乳腺癌各种超声征象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能量图PDI与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经病理结果证实的92个乳腺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PDI观察血流特点,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二者鉴别乳腺肿块的效果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PD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66.7% 、71.4% 、6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0.6% 、85.7% 、83.7%,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χ2=5.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准确度高于PDI。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乳腺肿块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本组患者实施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患者声像图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00例患者中,132例患者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68例患者证实为乳腺良性肿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超声弹性成像低,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与多名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初步探讨CAD软件的诊断价值及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对CAD软件及超声医师诊断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四川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信息(PACS)系统中甲状腺结节灰阶超声图像50张,采用CAD软件及111名超声医师同时对50张甲状腺结节图像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AD软件,准确率最高的高年资医师、准确率最高的低年资医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各组间准确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Z检验。 结果CAD软件、准确率最高的高年资医师、准确率最高的低年资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6.9%、87.5%、86.9%、77.8%、82.0%;86.9%、77.8%、76.9%、87.5%、82.0%;82.6%、70.4%、70.4%、82.6%、76%;CAD软件与高年资医师诊断准确率相同且均高于低年资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D软件与高年资医师ROC曲线下面积一致且均大于低年资医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师误诊的病例主要为桥本甲状腺炎以及微小低回声病灶伴点状强回声的甲状腺结节,而分布位置以及结节内粗大钙化灶伴后方宽大声影造成了CAD软件的误诊。 结论CAD软件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与高年资医师一致,高于低年资医师;甲状腺结节的分布位置以及结节内粗大钙化灶伴后方宽大声影可能是影响CAD软件诊断准确性的因素;而桥本甲状腺炎以及微小低回声病灶伴点状强回声可能会影响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对最大径≤10 mm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632例患者654个最大径≤10 mm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细胞学结果。以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诊断最大径≤10 mm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54个甲状腺结节中,36个细胞学结果不满意或无诊断,361个良性,2个不典型滤泡性病变,30个可疑恶性,225个恶性。排除不满意与未手术的不典型滤泡性结节,余616个结节经手术或临床随访1年以上,最终诊断为恶性259个,良性357个。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诊断最大径≤10 mm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为96.5%,特异度为98.6%,准确性为97.7%,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97.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穿刺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安全准确,是鉴别最大径≤10 m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结合DenseNet网络模型CT检查手段,探讨其在亚实性肺结节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本院经CT检查的亚实性肺结节患者98例,其中直径≤10 mm组患者32例,10 mm < 直径≤20 mm组患者33例,直径>20 mm组患者33例,将所有患者实施高分辨的CT诊断,并将CT检查数据录入基于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把控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的训练数据集质量,由人工智能组和人工读片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良恶性的诊断,比较分析人工智能对肺结节不同直径患者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延迟期中的CT值、体积及恶性概率的预测值,测试诊断方面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  结果  CT扫描对肺结节不同直径患者CT值、体积以及恶性概率的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直径≤10 mm患者中,人工智能组的敏感度达94.61%,特异性(93.12%)和符合率(92.08%)均高于传统人工读片组(P < 0.05);10 mm < 直径≤20 mm和直径>20 mm患者中,人工智能组的诊断敏感度与人工读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特异性及符合率均高于人工读片组(P < 0.05)。  结论  人工智能识别结合DenseNet网络模型CT可对肺结节识别的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平扫CT可辅助预测肺结节恶性概率,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乳腺结节的灰阶超声及剪切波弹性超声影像为基础,分析超声图像的纹理特征,探索常规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结节并获得病理诊断的患者113例,共113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对113个乳腺结节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对超声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并建立诊断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纹理特征诊断模型、常规超声联合纹理特征诊断模型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结果以乳腺结节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纹理分析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0.64、0.91、0.75、0.86、0.8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常规超声与纹理分析联合方法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0.88、0.85、0.71、0.94、0.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6。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纹理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3,P=0.03)。采用常规超声联合纹理分析方法,90.0%(72/80)的BI-RADS 4a类乳腺结节可以降级为BI-RADS 3类,病理结果显示,降级为BI-RADS 3类的乳腺结节中94.4%(68/72)为良性结节。 结论常规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对乳腺结节良恶性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detect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住院医师诊断≤1 cm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21年3~4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外科手术切除的133例患者,共133个最大径≤1 cm的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21个,恶性结节112个。采集上述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S-detect诊断模式图像。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绘制常规超声、S-deteet技术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住院医师应用常规超声、S-detect技术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的差异,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 结果住院医师应用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5.5%(107/112)、特异度为42.9%(9/21)、准确性为88.0%(116/133);S-detect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93.8%(105/112)、特异度为52.4%(11/21)、准确性为87.2%(116/133);S-detect技术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2.0%(105/112)、特异度为76.2%(11/21)、准确性为89.5%(116/133)。常规超声、S-detect技术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1 c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731和0.841。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和S-detect技术,其中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28)。 结论S-detect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住院医师可提高对≤1 cm 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扫T2脂肪抑制序列(FS T2WI)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患者共61个乳腺结节FS T2WI图像。绘制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ROC曲线,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0例患者的61个乳腺结节,FS T2WI纹理参数灰度区域矩阵重点运行高灰度级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AUC值(0.701)最大且诊断准确率高,其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为65.52%(19/29),特异度为71.88%(23/32),误判率为31.15%(19/61)。FS T2WI图像诊断乳腺恶性结节敏感度为71.43%(20/28)、特异度为63.64%(21/33)、误判率为32.79%(20/61);两者联合应用敏感度为64.29%(18/28),特异度78.79%(26/33),误判率为27.87%(15/61),与单独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55,P=0.000)。结论平扫FS T2WI序列结合纹理分析能够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降低误判率,提高乳腺平扫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测量甲状腺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按最显著影响因素分组是否可提高Emax值对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8例患者(共413个结节),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及SWE检查。常规超声记录结节的大小、数量、纵横比、位置、内部成分、回声、边缘、钙化;SWE记录结节的Emax值及相对应的深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筛选甲状腺恶性结节Emax值的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依据最显著影响因素分组,采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Emax值对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413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106个,恶性307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甲状腺恶性结节大小、边缘、钙化与Emax值呈正相关(r=0.477、0.244、0.256,P均<0.05),结节深度与Emax值呈负相关(r=-0.13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结节大小对Emax值影响最显著(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537)。按结节最大径将甲状腺结节分为A组(最大径≤1 cm)、B组(1 cm<最大径≤2 cm)、C组(2 cm<最大径≤3 cm)。未按结节大小分组Emax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截断值为36.0 kPa,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0%、81.1%;依据结节大小分组的A、B、C组Emax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截断值分别为33.7 kPa、37.8 kPa、57.1 kPa,AUC分别为0.832、0.889、0.952,A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0%、87.9%,B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0%、82.1%,C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90.9%。与未按结节大小分组比较,A、B、C组的AUC均有不同程度增大,A组Emax值诊断的敏感度降低,特异度增加,B、C组Emax值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增加。 结论甲状腺结节Emax值受结节大小的影响最为显著,按结节大小分组,可提高Emax值对结节最大径>1 cm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应用Emax值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时,不同大小结节建议采用不同的截断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对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并结合影像组学、超声特征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特征建立列线图,评估其在减少不必要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常规超声检查筛选出的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905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634)和验证队列(n=271),比例为7∶3。共收集851个影像组学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同时利用单因素逻辑分析及多因素逻辑分析结合影像组学特征、超声特征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对超声BI-RADS 4a类形态不规则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905例不规则乳腺结节中,恶性结节485个,良性结节420个;患者年龄22~83(50.05±11.13)岁,训练队列及验证队列的年龄、Rad-score值、肿块直径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队列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为0.927(95%CI:0.900~0.950),验证队列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为0.946(95%CI:0.908~0.976),该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乳腺结节血流灌注分析及结节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02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不同良恶性程度乳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良恶性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102例乳腺结节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共检出良性结节69例(良性组),恶性结节33例(恶性组),恶性组的结节最大径大于良性组(P < 0.05)。恶性组的峰值强度(PI)明显小于良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达峰时间(TP)和平均度越时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组中,不同区域的PI比较,结节旁组织>结节边缘>结节中心(P < 0.05),不同区域的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不同区域的PI、TP和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0~2分比例明显低于良性组,3~4分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P < 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3.78%、84.62%和84.3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4.42%、89.83%和83.33%;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43%、94.03%和93.14%,且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P <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结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节的微血管分布特征,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可提高良恶性乳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乳腺小结节良、恶性质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123例乳腺小结节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6例,纳入良性组;恶性肿瘤77例,纳入恶性组。分析其MRI扫描特征;比较乳腺小结节形态、MRI参数,分析DWI、DCE-MRI诊断价值。  结果  良性组边缘多光滑,形状规则,内部强化以均匀为主,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Ⅰ型多见,早期增强率 < 60%;而恶性组则相反(P < 0.05)。与恶性组比较,良性组表观弥散系数值更高,Slope及SlopeR值更低(P < 0.05);两组最大信号强度值、强化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WI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62.34%、65.22%、63.41%,DCE-MRI分别为71.43%、80.43%、74.80%,两者单独检查均明显低于DWI+DCE-MRI的87.01%、91.30%、88.62%(P < 0.05)。  结论  DCE-MRI联合DWI可提高良、恶性乳腺小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更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