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CAC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LIA)对小儿膝关节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单侧膝关节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镇痛。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记录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满意度在术后6h、12h、24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发生率在术后4h、6h、12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4h、6h、12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直腿抬高时间、被动屈膝90°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用于小儿膝关节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缩短预后时间,促进预后,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朱玉玲  高东艳  孙洁 《西部医学》2019,31(8):1264-1268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和股神经阻滞(FNB)在半月板修复术后对镇痛效果和肌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股神经阻滞组(FNB组)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三组,每组20例。其中ACB组和FNB组在麻醉前超声引导下行ACB和FNB,用药为0.3%罗哌卡因15mL。记录术后4、8、12、24h时三组的静息和主动运动的NRS评分,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术后镇痛药用量及用药副作用,ACB组和FNB组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SA组NRS评分均明显高于ACB组和FNB组(均P<0.05),而ACB组和FNB组NR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4、8、12h时,SA组和ACB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FNB组(P<0.05),但术后24h时,三组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比ACB和FNB组明显增高(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与ACB组比较,FNB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且均无明显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 FNB和ACB均可提供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但AC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患者能在无痛下及早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更有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 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老年患者分为 A 组和B 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 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 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 组则行 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 组(P <0.05);A 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 h 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 组(P <0.05);两组术后48 h 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 相比ACB 用于EKR 后镇痛效 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 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 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4.
彭文勇  屠文龙  杜光生  王伟 《浙江医学》2018,40(6):603-606,61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48h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I组)、连续股神经阻滞(F组)和连续隐神经阻滞(S组)自控镇痛治疗,每组30例。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患者下肢静止情况下VAS(RVAS)评分、被动屈膝VAS(M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舒适度评分、镇痛药追加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T1~T3RVAS评分F组和S组低于I组(均P<0.05),其他时点R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点F组和S组MVAS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均P<0.05);T1~T5时点I组和S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F组(P<0.05)。T1~T5时点舒适度评分S组和F组高于I组(P<0.05)。I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者比例明显高于F组和S组(P<0.05),I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高于F组和S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相当,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自动定量输注(ARB)与持续恒速输注(CI)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 CFNB)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RB组和CI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连接电子自控输注泵术后镇痛,负荷剂量为0.33%罗哌卡因10 mL,持续镇痛配方为0.2%罗哌卡因(600 mg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300 mL)。 ARB组每隔1 h泵注5 mL,CI组持续恒速泵注5 mL/h,两组均复合PCA(5 mL/次)技术,锁定时间15 min。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股神经旁穿刺置管,连接电子自控输注泵行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ARB组患者术后8、12、24、36、72 h静息时疼痛评分及术后12、24、36、72 h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CI组( P<0.05),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术后1、2、3 d的膝关节活动度ARB组优于CI组(P <0.05),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后CFNB镇痛中,ABR比传统的CI技术镇痛效果好,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同时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为TKA术后股神经置管镇痛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过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于肌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术后分别行股神经阻滞(FNB)、收肌管阻滞(ACB)、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ACB+IPACK)。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膝关节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KSS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膝关节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B组膝关节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FNB及ACB+IPACK组更高(P<0.05),FNB组患者与ACB+IPACK组患者相比,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前股四头肌肌力Kendall评分及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2周及4周三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Kendall评分及KS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NB组患者最低,ACB+IPACK组患者最高。结论:ACB阻滞联合IPACK阻滞,能够完全覆盖膝关节置换手术范围,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不影响膝...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对下肢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n=40)和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42)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运动、静息数字分级疼痛评分(NRS)及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运动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术后不同时间股四头肌肌力分级高于FNB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高于FN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肯定,不影响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且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刘明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31-133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应用于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于我院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是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NB组)。所有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喉罩下进行手术,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药量是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记录2、6、12、24 h静息下、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股四头肌肌力分级、麻醉操作及药物副作用和其他镇痛药的用量。结果 ACB组和FNB组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之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股四头肌的肌力在2、6、12 h分别是3(3~4)和1(1~2)、4(3~4)和2(1~2)、4(4~4)和3(3~4)(P0.01),股四头肌肌力在24 h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也未使用其他镇痛药。结论无论是ACB还是FNB,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都非常理想,但是同FNB相比,ACB对运动功能影响非常小,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探究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9年6月至 2021 年 3 月在本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组患者采用IPACK 联合收肌管阻滞,另一组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和神经阻滞不良等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改良 Bromage 评分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了足下垂外,如术后感染、呕吐、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舒芬太尼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IPACK 联合收肌管阻滞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对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阻滞组和收肌管阻滞组,各50例。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 结果 收肌管阻滞组治疗后24、48、72 h静息痛评分为(1.37±0.18)分、(0.97±0.10)分、(0.72±0.10)分,低于股神经阻滞组[(1.58±0.20)分、(1.12±0.24)分、(0.98±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9、4.079、9.744,均P<0.001);收肌管阻滞组治疗后24、48、72 h活动痛评分为(2.29±0.05)分、(2.03±0.18)分、(1.67±0.25)分,均低于股神经阻滞组[(3.28±0.26)分、(2.54±0.34)分、(2.00±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0、9.374、8.004,均P<0.001)。收肌管阻滞组治疗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为(83.84±3.67)°、(100.76±6.05)°、(113.51±6.53)°,均高于股神经阻滞组[(75.47±2.84)°、(91.74±3.87)°、(105.6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0、8.881、7.333,均P<0.001)。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连续收肌管阻滞,可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氯普鲁卡因行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年9月至2018 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单侧TKA术并伴有对侧膝关节炎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1%氯普鲁卡因0.2 mL/kg,NS组:0.9%氯化钠溶液0.2 mL/kg)。所有患者于术前行股神经置管,术后48 h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每天3次,共4 d。每次锻炼前10 min予氯普鲁卡因或0.9%氯化钠溶液行股神经阻滞,记录每天第3次锻炼给药前后主动运动时的数字 评分法(NR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第7天主动运动时的NRS评分、ROM、康复满意度及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结果:NS组患者术后第3~第6天每天第3次给药前后的ROM和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C组患者术后第3~第6天每天第3次给药后ROM较给药前明显增大(P <0.01),NRS评分明显下降 (P <0.01);C组患者术后第6天给药前ROM、术后第7天ROM和满意度均优于NS组(P <0.01);两组患者术后第7 天的NRS和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氯普鲁卡因0.2 mL/kg股神经阻滞可减轻TKA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时的关节疼痛,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的老年患者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65-79岁,体质量60~90 kg,ASA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20 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1例减少2 mL;若阻滞不完全,则下1例增加容量2 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行膝关节僵直松解术老年患者经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4.5(12.5-15.6)mL.结论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老年膝关节僵直松解术患者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4.5 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付勇  韩一生 《四川医学》2012,33(3):470-473
目的探讨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50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CFNB,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RVAS)、被动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ore,P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实验组术后8、12、24、48 h的RVAS和24、48h的P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两组间R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术后第1、2天的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主动屈膝到90°所需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CIA所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且该方案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TK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髌骨骨折患者31例,年龄21~69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级~Ⅲ级,随机分为2组,100μg右美复合0.25%罗哌卡因50 mg的单次收肌管组(A组,n=21),单纯0.25%罗哌卡因250 mg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n=10)。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6、8、12、24、36、48 h的镇痛、镇静、肌力评分,记录术后追加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Raymay和Lovet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的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可以为髌骨骨折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与进口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套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检验国产连续神经阻滞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严格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受试者,完全随机分成进口组(n=30)和国产组(n=30),分别使用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和进口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套件行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尝试置管次数、不良反应及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国产组留置导管的操作时间明显比进口组短(P<0.05)。进口组中有4例置管失败、12例发生严重的局麻药渗漏,而在国产组中均未发生。结论 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可有效、方便、安全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