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医技科室服务质量和经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医院质量管理,己从单一的诊断治疗质量转向心理、环境、生活、社会及经济等综合型质量管理转变,从院内评价向院外扩展。为此,我们根据医技科室的管理项目,评价标准中管理的新观念,以及医技科室质量标准化管理方法上的新特点,构成了医技科室服务质量经济分析综合指标──服务质量分析指数(I指数),以及经济管理指标。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研究,找出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保证医院治终处于良性运营状态。(一)服务质量指数(I指数)根据《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结合医院自身特点,确定医技科室服务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三级医院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院的质量、服务、效率、管理不断改进和提升,督查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督查职能科室的工作质量,发现医院服务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和盲区。通过建立医院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督促各科室、部门按照三甲医院的评审标准开展日常工作,发挥质评员在各科室中的作用,推进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天津武清仁和医院护理科室内部的27名护理人员,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自评和他评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品德操作、安全意识等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中护理人员自评以及他评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科室内部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Kirkpatrick评估模型评价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项目的效果,以期逐步提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质量。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及专家访谈法,运用Kirkpatrick四层次评估模型,对开展的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共192名学员参加新职工培训,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医生与技术人员(简称医技人员)132名(68.75%),护理人员60名(31.25%);培训学员总体满意度达89.41%。培训人员培训后成绩为(83.43±5.56)分,较培训前的(54.22±5.13)分显著提高(t=54.15,P<0.001);年终考核成绩为(82.38±4.28)分,与培训后成绩(83.43±5.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3),年终考核成绩较培训后考核成绩下降1.05分。两两比较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培训前后对医院感染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除“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知识点,两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知识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比较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培训后和年终考核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大部分知识点得分都有所下降(均P<0.05),其中医技人员对“手卫生”和“职业安全”的掌握下降幅度较大,护理人员对“细菌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的掌握下降幅度较大。结论Kirkpatrick四层次评估模型能客观反映培训的内部和外部效果,此次培训短期效果显著,长期效果不明显。可通过多种措施完善培训模式,建立系统化、结构化评估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5.
医疗质量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理念对于医院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新探索符合儿童医院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职能部门医疗质量MDT实践路径,形成临床科室主动发起会诊,各职能部门多方协同双向互动,精准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追踪并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流程。该模式实施后,全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主要表现为科室一级质控能力增强,绩效考核核心指标优化,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区院发展的支撵和保障。作为医院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配合与畅通运行对医院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做法,就尝试推行医院职能部门与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相互兼职,对进一步畅通行政和临床的工作渠道,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提升整体运行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托医联体内不同层级医院护士问题导向式分层培训模式在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8年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医联体17家基层不同层级医院的136名护士,采用问题导向式分层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考核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培训后医联体单位进修护士成绩合格率达80%以上,医联体单位进修护士对培训总体满意达90.44%。理论成绩和临床考核成绩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等多个维度得分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医联体开展的不同层级医院护士问题导向式分层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医联体单位的护理质量,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质量提高(CQI)在国外部分医院已开始实施。本文介绍了CQI在医技科室应用的四个案例,通过分析其应用背景、控制过程和实施效果,得出CQI在医技科室的工作中能够提高检查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实现质量的持续性提高,为进一步认识CQI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促进临床与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自行设计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监控员根据手册的各项要求实时检查并记录,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审查,每年进行评价,并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中.结果 使用管理手册3年来,监控小组的监测能力和各项监测项目明显提高,评价合格率≥96.30%.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有利于促进临床与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范、完整可行的医技科室工作质量评价与考核标准,对医技科室工作质量的检测、控制和管理较为困难。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在大型医院医技科室制订工作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认为标准的制订过程实际上是强化医技人员质量意识的过程,标准的落实则可明显地促进医技科室工作质量的提高。说明了制订标准是提高医技工作质量的基础工程,是控制医科室工作质量的关键点,是实施医技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及医院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推动医院质量文化构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医院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院部与科室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规培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人文与医学相结合,以立体式学习努力构建医院质量文化体系,使医院质量、技术、服务实现了整体提升。提出立体式学习应体现个性化,要构建学习型文化和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与医院发展战略导向相结合、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有效监管和主动参与相结合、定量为主应量尽量、分类管理体现差异、考核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的六大原则,医院建立实施基于PDCA的平衡记分卡职能科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达到了各科室高度重视职能科室绩效管理,科室工作高度融入医院战略规划;运用PDCA完成和改进工作成为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临床科室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着眼于创建新型临床科室质量管理方法,以JCI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参考,提出将导师制引入医院科室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办公室与临床科室建立导师制模式,对质量检查、质量培训、质量改进等进行精准和全程辅导,提升了科室质量管理品质,促使科室质量活动更加规范、科学,形成了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培养专科运营助理、建立数据中心,实行医管分工合治,实现运营质量管理信息化,推动医院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挖潜型转变、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型管理转变、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为现代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通过培养专职的医院管理团队,设置横向、枢纽式运营质量管理部门,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运营数据中心,对异常数据自动预警,反馈至运营管理部门,运营管理部门通过数据调研、流程分析、资源配置、空间改造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根因分析并形成改善方案,从而实施精细化运营。结果收入结构持续改善,2018年全院结余8.1%,同比增加4.9%;科室损益不断优化,问题科室逐步上升至金牛科室;资源配置逐步完善,86项人力资源评估、119项设备评估、5项床位管理流程改善、16项区域规划等;在学术方面也取得初步成就,开展多项继续教育,吸引同行至医院参观学习。结论专职的运营管理团队比科主任更擅长科室的管理,而数据中心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构建信息化的医管分工合治管理模式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探索[1]。  相似文献   

15.
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作经验,从抓好科室基础管理、加强与临床沟通、建立应急演练与培训长效机制、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总结了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医师医疗能力分层分类评价体系,为客观反映医师能力和人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结果构建包含5个维度、14个评价指标的临床医师医疗能力评价体系。应用后,医院核心人力资源医疗能力评价区分度高,符合临床工作实际。结论将DRG指标和传统医疗指标相结合,可以客观、全面评价医师医疗能力。但还需加强人员信息管理,保证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完善特殊科室医师医疗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临床科室+医管部门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必须积极探索医院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设置横向枢纽式运营质量管理部门,建立专科运营助理制度,推行专业化医疗与职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构建精细化运营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从损益出发的信息化数据监测与评价体系、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推进反馈体系、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升了医院运营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该模式以数据为基石,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是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管理模式下医师能力提升差异。方法比较两种医联体模式下三基知识考试成绩以及不同职称医师的考试成绩。结果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3项得分中紧密型组成绩明显优于松散型组(P<0.05);比较不同职称医师三基知识水平考试成绩,除了理论成绩的提升无组间差异外(P>0.05),实践成绩和总成绩均有组间差异,紧密型医联体在住院医师实践能力提升明显优于副高及主治组别。结论建立“核心医院科室-基层成员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以联合病房(病区)为载体,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双向流动,搭建多形式、多维度医疗支援平台,是扎实提高医联体内涵质量,做到“分级诊疗不减质,双向转诊增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2月,在某军队医院门诊部进行医疗质量PDCA循环管理探讨。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文书质量。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x2=38.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诊病历及处方书写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x2值分别为6.47和4.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可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医院门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病案质控医师参加每周的院长质量查房,把病历质量管理由终末质控转为环节质控,加强病历内涵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病历质量缺陷,及时反馈纠正,并在每月的“院长查房质控通报”和“医疗质量月报表”上公布。通过院长质量查房的权威性,加大了病历质量管理在临床科室管理中的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病历书写质量的重视,增强病历质控与医院职能科室的协作,促进病历质量和临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