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门诊患儿家长对复旦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就诊环境条件和设施、诊疗资源配置和流程、总体医疗费用、总体就诊时间、医师的诊疗行为、药师的药学服务、护师的护理服务、其他医疗技术人员的服务和药品供应的满意度等9个方面,对在复旦儿科医联体内62家成员单位就诊的1 660名儿童家长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 受访者对复旦儿科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总体满意度和医师诊疗满意度无显著差异;在药品供应满意度指标上,受访者对复旦儿科医联体三级医院的满意度高于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体就诊时间和总体医疗费用的满意度指标上,受访者对复旦儿科医联体三级医院的满意度低于社区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年收入<5万的受访者,年收入5~10万和11~20万者对各级医院药品供应、总体就诊时间的满意度更高(OR=2.07,P<0.05;OR=2.27,P<0.01;OR=2.55,P<0.01;OR=1.93,P<0.01),但收入到20万以上之后,满意度较中间收入水平反而有所下降。与首诊选择三级医院的家长相比,21%首诊选择二级和社区医院的家长对医联体政策较了解(P<0.01)。结论 复旦儿科医联体工作初见成效,建议进一步增加成员单位药品种类,提高儿童家长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 2017-04-08北京市正式实施新医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事服务费适当拉开价格差距,目的是实现利用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分级诊疗,但是尚未有研究从需方的角度分析北京市新医改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门诊患者的就医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促进分级诊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2017-11-20至2017-12-05在燕山地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的2 100例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就医行为变化、政策及服务知晓情况等。结果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 077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90%。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后社区门诊患者预期首诊机构和预期慢性病复诊机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349,P<0.05;χ2=255.112,P<0.05)。社区门诊患者中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预期首诊机构由房山区三级医院变为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占15.12%(314/2 077),预期慢性病复诊机构由房山区三级医院变为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占21.62%(449/2 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总收入、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社区就医比到医院方便程度是患者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从区三级医院下沉到社区首诊的影响因素(P<0.05);家庭月总收入、是否患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是患者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从区三级医院下沉到社区慢性病复诊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门诊患者中没有因挂号费上涨而减少到医院看病次数的患者占80.74%(1 677/2 077)、开药频率与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相比减少的患者占15.07%(313/2 077),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月医疗支出减少的患者占11.22%(233/2 077)。结论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促进了患者下沉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但少量患者回流到三级医院就医;就医机构的转变主要为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患者慢性病复诊机构的转变比疾病首诊机构的转变更加明显;社会经济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知晓情况、社区就医方便程度和患有慢性病影响患者从三级医院下沉到社区就医。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患者就医负担变化不大,社区药物不全问题影响患者下沉到社区就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首诊医院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市铁西区六个社区共12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首诊医院的选择、影响首诊医院选择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1份,有效率为96.75%。在1161份有效问卷中,38.8%的居民首诊选择三级医院,24.1%的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在三级医院做CT、彩超、心电图的社区居民比例为72.4%、61.8%和50%,而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CT、彩超、心电图的社区居民比例只为5.3%、6.9%、10.6%。调查发现,34.5%的居民认为应该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81.1%的居民认为利用云平台请上一级医院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远程诊断,可以首选基层医院检查。结论医生诊疗水平、疾病严重程度、设备水平是影响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医院作为首诊医院的首要三个因素。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利用云平台可能会改变社区居民的首诊选择。  相似文献   

4.
精准预约可以切实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从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要做到精准预约,与规范出诊医师管理及合理设置预约号源密不可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结合实际,首先规范医师按时出诊;再将所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均约到每位医师个人队列,方便患者选择医师预约就诊;然后按每个科室及每位医师平均看诊时长,个性化设置分时段预约号源间隔时间,提高预约精准率;最后,统计预约时间点与实际看诊时间点之差,获取平均候诊时长,针对候诊时间过长的医师号源进行分析改进,提高按时看诊率。经过1年半的调整,目前医院患者分时段预约精准率已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6.
赵汝成  胡滨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738-1743
目的 探索在医联体背景下,医务人员对多点执业的意向及优势的认识,分析合理引导医生开展多点执业的路径。方法 2017年3—4月,以上海市4家三级医院的临床医生、医技人员、护理人员、科研人员、医院管理人员等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以及对开展多点执业的优势、对医生和医院的相关影响的认识。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2份(其中临床医生256名),有效率为84.4%。当前,仅11名(4.3%)临床医生已在两个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30名(7.1%)调查对象不赞成多点执业。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多点执业具有促进医疗人力资源合理流动〔72.0%(304/422)〕、缓解三级医院就医拥挤的现状〔64.7%(273/422)〕、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69.7%(294/422)〕、提高患者满意度〔52.6%(222/422)〕的优势,并认为多点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59.5%(251/422)〕。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多点执业能提高医生收入〔76.3%(322/422)〕、工作积极性〔74.2%(313/422)〕、医术水平〔54.0%(228/422)〕和增加医生工作负担〔46.2%(195/422)〕,分别有20.4%(86/422)、23.5%(99/422)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多点执业会对医生晋升或职业发展造成阻碍、分散医生精力导致医疗差错和风险。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多点执业对一级或二级医院更有利〔76.8%(324/422)〕、会缩小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差距〔56.2%(237/422)〕,分别有45.0%(190/422)、50.9%(215/422)的调查对象并不认为开展多点执业对三级医院不利、会削弱医院的品牌特色。结论 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多点执业具有促进医疗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缓解三级医院就医拥挤的现状、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实际的社会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动机开展多点执业。如果在医联体平台上运用激励机制、权益保障等举措合理引导医生开展多点执业,有助于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较为显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向转诊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的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格局,逐步实现分级医疗的就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转诊路径是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医疗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双诊制",即双向转诊制和全科医生首诊制[1]。目前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目前上海市民首诊愿望,并深入分析这些流向和首诊愿望产生的原因,为上海市医改提出政策建议,特进行该研究。方法随机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中心地区(徐汇区)、上海市城乡结合区(闵行区)、上海市郊区(金山区)。每个地区研究800名门诊(住院)居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400人)共计2400人,回收问卷2082份,问卷回收率为86.75%。结果①上海市居民首选社区医院情况:门诊病人65.4%首选社区医院,20.8%首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57.4%首选社区医院,27.8%首选三级医院。60~74岁人群首选社区医院达72.0%,≥75岁老人高达73.0%,门诊病人、年龄大者、退休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首选社区医院比例较高。②上海市居民首选社区医院原因分析:门诊病人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和交通方便,住院病人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和服务态度;在年龄方面,不管是哪个年龄组,都认为选择社区医院是有价格便宜和交通方便的原因。其他项目的人群也基本如此,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主要是价格便宜、交通方便、就医流程便捷。结论上海市社区首诊势头较好,要因势利导,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家庭医生制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对于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的疾病,通过预约转诊通道将签约居民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实施分级诊疗政策的基础。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预约转诊服务开展情况,为其进一步改善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看2019年1-6月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信息平台,收集120例预约转诊患者基本资料和预约转诊信息平台的使用情况(预约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已签订家庭医生并在研究时间段内有过上级医院就诊记录但未预约转诊的患者120例(未预约组)。对预约组和未预约组的患者开展基于分级诊疗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电话问卷调查,分析预约转诊服务对相关业务开展的影响。结果 预约组平均年龄(65.4±8.7)岁,以老年人居多,人均预约转诊(1.5±1.0)次,平均预约周期(13.2±11.4)d;预约人次数最多的医院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占70.1%(124/177),预约人次数最多的科室为消化科,占22.0%(39/177)。通过电话调查得知,两组研究对象在家庭医生姓名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内容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区域综合医院服务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预约转诊服务政策的实施,方便了签约居民获得上级医院号源,提高了签约居民对相关医疗服务的知晓率、满意度,有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应加强预约转诊平台的宣传力度,增加使用频次,医联体合作单位应加强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保障力度,提高预约频次较高科室的专家号源开放数量,避免患者过长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突出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病案质量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案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医疗治疗质量能否提高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医院管理者保证病案信息利用价值的最好途径,因此如何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赵明  李薇  梁耀 《中国病案》2008,9(6):43-44
目的提高病案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从病案缺陷对医疗纠纷的影响、病案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病案缺陷可能使病人对诊疗护理的结果产生疑虑而引发纠纷,或使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中面临尴尬,甚至无过失的医疗行为可因病案缺陷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导致医院的败诉。结论病案质量问题在医院管理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医院管理者、病案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内法律无论是联邦层面还是州层面并无对外资医疗机构的特殊法律规定。美国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通过医疗机构认证制度、医院需求证书制度、非营利性组织法和各种复杂的控费方法对医疗机构进行管理。通过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师资格考试确保那些在海外获得学历的医学生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上符合美国法律的标准。美国以隐私权保护的方式确保患者个人健康信息的安全。中国应当重视医疗安全,在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的同时,保障国内医疗服务市场的安全以及患者的诊疗和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日、韩两国的古医籍书志资料、重要图书馆藏书目录的记载,从品种数量、成书年代、现存传本、馆藏情况及利用途径等方面,对1912年以前的12 275种日本医学著作和1910年以前的416种韩国医学古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日、韩两国医籍中数量最多的都是临证各科医书,体现了两国传统医学注重临床实际运用和经验总结的特点;日本古医籍主要成书于17-19世纪的300年间,韩国古医籍中超过半数成书年代记载不详;日本现存医籍中绝大多数是以抄本形式保存至今,韩国现存医籍中约39.6%的医籍通过抄本形式保存下来.现存日本医籍收藏于日本500余家藏书机构中,尤其是以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东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等19家公、私图书馆收藏的医书最为丰富,韩国医籍则以首尔大学图书馆奎章阁保存得最多.中日韩三国学者有必要互相合作,共同发掘、研究和利用三国的传统医籍,让深藏各国图书馆的古医籍为东亚传统医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日、韩两国的古医籍书志资料、重要图书馆藏书目录的记载,从品种数量、成书年代、现存传本、馆藏情况及利用途径等方面,对1912年以前的12 275种日本医学著作和1910年以前的416种韩国医学古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日、韩两国医籍中数量最多的都是临证各科医书,体现了两国传统医学注重临床实际运用和经验总结的特点;日本古医籍主要成书于17-19世纪的300年间,韩国古医籍中超过半数成书年代记载不详;日本现存医籍中绝大多数是以抄本形式保存至今,韩国现存医籍中约39.6%的医籍通过抄本形式保存下来.现存日本医籍收藏于日本500余家藏书机构中,尤其是以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东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等19家公、私图书馆收藏的医书最为丰富,韩国医籍则以首尔大学图书馆奎章阁保存得最多.中日韩三国学者有必要互相合作,共同发掘、研究和利用三国的传统医籍,让深藏各国图书馆的古医籍为东亚传统医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构医院医德医风微观调控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医院管理与医德医风建设关系密切,依法治医是医德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构建医德医风微观调控模型有助于加强医德医风的经常性建设,有助于克服医德医风建设中诸多不落实、不到位、不管用的因素,丰富医德医风建设的内涵,完善医院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化"、综合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优化整合服务体系、统筹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联体绩效考核、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张翱  赵涛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76-1278
实习阶段是高等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讨论了我院放射科为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而总结出的相关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王红  周铌  王光明  程茂金 《医学与社会》2000,13(3):51-52,55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确定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险制度,目的在于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待遇。医改后对医疗费用有了较强的控制,要求医院和医生尽量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兼的卫生服务,让有限的卫生费用使更大的人群受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变,使得医院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这种变化中,我们要注意如何防范新的医疗违规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多元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医院信息系统之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阐明了医疗信息平台是解决医患矛盾不可缺少的沟通桥梁;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医患面对面的多渠道路线;运用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医务人员的服务、诊断、用药、治疗等情况的优势,从而达到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