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SPECT/CT骨显像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潜在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 ~12月经病理证实为非骨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行骨显像检查,并因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检查及定量分析者124例,共发现病灶294个,同时选取92个正常椎体为对照组,比较良、恶性病灶、对照组间SUVmax的差异性。将病例分为两组:第1组收集2019年4 ~7月46例检查者共108个病灶,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诊断恶性病灶的界值,第2组收集2019年8 ~12月78例检查者共186个病灶,比较常规SPECT/CT定性分析与常规SPECT/CT定性+SUVmax定量分析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和/或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WBS、CT、MRI、PET/CT)为判断金标准,诊断恶性病灶137例,良性病灶157例;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和对照组的SUVmax分别为27.29±14.44、16.28±10.21和6.91±1.41 g/mL(P < 0.01)。通过第1组数据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18.2 g/mL为诊断恶性病灶界值,在第2组中常规SPECT/CT定性分析、常规SPECT/CT定性+SUVmax定量分析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5%和94.9%,特异性为93.5%和93.5%,准确度为91.4%和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 CI:0.86~0.95)和0.96(95%CI:0.94~0.98)(P=0.01)。结论定量SPECT/CT SUVmax在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且存在一定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定量SPECT/CT中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定量SPECT/CT骨扫描的75例患者,共勾画87个骨高代谢病灶的SUV,同时勾画骨代谢正常患者的脊柱SUV作为对照组(43个脊柱椎体)。测定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对照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使用ROC曲线获得最佳阈值。结果  以病理和/或6~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判断的最终标准,诊断骨转移组病灶48个,良性病变组病灶39个,骨转移组SUV分别为SUVmax 30.15(20.75,45.43)g/mL、SUVmean 16.65(11.75,23.10)g/mL、SUVmin 11.6(8.40,15.27)g/mL,良性病变组SUV分别为SUVmax 13.5(10.4,17.5)g/mL、SUVmean 8.22(5.89,9.56)g/mL、SUVmin 5.83(2.63,6.89)g/mL,对照组SUV分别为SUVmax 7.47±1.99 g/mL、SUVmean 3.74±0.68 g/mL、SUVmin 1.06±0.46 g/mL,骨转移组SUV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SUVmean、SUVmi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6、0.912、0.901,SUVmax截断值为26.6 g/mL时,其特异性为100%,敏感度为64.6%,当SUVmin值取8.1 g/mL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1.2%与89.7%,SUVmean截断值为11.5 g/mL,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1%、92.3%;联合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mean值诊断的检出率大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图像(χ2=11.576,P=0.001),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86%、94.25%。结论  定量SPECT/CT中的SUV在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补充了对肿瘤骨转移灶和骨良性病灶的定性分析;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mean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EGF、Ang-2与PET/CT SUVmax值在孤立性肺肿块的表现及相关性,旨在为孤立性肺肿块性质判定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连续性孤立性肺肿块患者89例,根据病理分成良性组、恶性组,术前用PET/CT测定病灶SUVmax值,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灶VEGF、Ang-2表达,比较良、恶性组间VEGF、Ang-2、SUVmax值,绘制ROC曲线找出三者诊断肺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点,并对VEGF、Ang-2与SUVmax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恶性组中的VEGF、Ang-2、SUVmax值均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89.0,Ang-2=81.5,SUVmax值=2.85时,诊断孤立性肺肿块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75%、82.8%、92.2%,特异性分别为80.0%、76.0%、64.0%;(3)良性组中VEGF(r=0.534,P=0.006)、Ang-2(r=0.558,P=0.004)与SUVmax值具有相关性;恶性组中VEGF(r=0.575,P=0.000)、Ang-2(r=0.598,P=0.000)与SUVmax值具有相关性。结论VEGF、Ang-2与SUVmax值在肺恶性肿瘤表达高于良性,且存在相关,对肺肿瘤良恶性质判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及68Ga-FAPI 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探究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淋巴瘤待诊的37例患者,对比其18F-FDG PET/CT及68Ga-FAPI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及TBR值的差异,分别研究两种检查方法的SUVmax及TBR值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淋巴瘤分期及浸润灶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37例患者中有30例确诊为淋巴瘤。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高于68Ga-FAPI PET/CT。淋巴瘤患者中SUVmax-FDG>SUVmax-FAPI(17.35 vs 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瘤患者中TBR-FDG>TBR-FAPI(29.35 vs 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UVmax-FDG、TBR-FDG与Ki67之间呈正相关关系(SUVmax-FDG:R2=0.28,P < 0.05;TBR-FDG:R2=0.19,P < 0.05),SUVmax-FAPI、TBR-FAPI Ki67之间无相关性(P>0.05)。在检测淋巴瘤浸润方面,18F-FDG PET/CT优于68Ga-FAPI PET/CT。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瘤的SUVmax及TBR值高于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淋巴瘤的临床诊疗,但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中仍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征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及SEP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51岁。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诊断效能,并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显像特征。结果  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全身骨平面显像对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84.4%,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85.1%;SPECT/CT对TM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98.9%。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主要侵犯中轴骨,并伴有全身多个位置受累,四肢骨及颅骨为其相对特异性的侵犯位置。结论  全身骨显像可以一次性观察全身病灶,在病变的早期即可检出骨质代谢的异常活跃,SPECT/CT诊断符合率较高,二者联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期18F-FDG PET/CT的Deauville 5分法(Deauville 5-PS)、病灶与肝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比值(LLR)、化疗前与化疗中期SUVmax的变化率(ΔSUVmax)3种评价方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初治的DLBCL患者资料,采用Deauville 5-PS、LLR、ΔSUVmax对化疗中期PET/CT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LLR、ΔSUVmax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2年PFS率及OS率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17例DLBCL患者中,疾病进展46例(39.3%),死亡34例(29.1%)。Deauville 5-PS、LLR、ΔSUVmax分别以4分、1.81、75%为界值时,ΔSUVmax预测DLBCL患者PFS和OS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LLR,LLR均高于Deauville 5-PS,但Deauville 5-PS预测DLBCL患者PFS、OS的敏感度最高。Deauville 5-PS < 4分组与≥4分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8%和93.4%、49.3%和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LR < 1.81组与≥1.81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2.4%和89.4%、27.2%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ΔSUVmax>75%与ΔSUVmax≤75%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6.2%和93.1%、20.5%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Deauville 5-PS、LLR、ΔSUVmax均是DLBCL患者PFS和OS的预后影响因素(P <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ΔSUVmax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DLBCL患者P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期PET/CT的Deauville 5-PS、LLR、ΔSUVmax3种评价方法均能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其中ΔSUVmax预测效能优于Deauville 5-PS和LLR,而且△SUVmax对DLBCL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7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并且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25例患者,总结NTM感染骨破坏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全身骨显像诊断NTM感染骨破坏的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6%;SPECT/CT显像诊断NTM感染骨破坏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二者对NTM感染骨破坏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变主要分布于肋骨、四肢长骨、脊柱等部位,在全身骨显像上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SPECT/CT可见以溶骨性改变为主。结论  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监测到全身多个部位的病变,较好地显示NTM感染骨破坏的代谢情况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PECT/CT及CT影像学特征在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PHPT)影像学定位不准确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PHPT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漏诊组(n=12)和诊断正确组(n=78);患者共切除110个病灶,按照病理结果分为甲状旁腺病灶组(n=81)和甲状腺病灶组(n=29),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上的甲状旁腺病灶区、甲状腺病灶区、甲状旁腺病灶对侧正常区勾画大小相同的感兴趣区,并记录上述不同部位的放射性计数,计算靶与非靶比值(T/NT)和靶本比(TBR);在CT病灶截面收集连续3个层面CT密度最大值(CTmax)、最小值(CTmin)及平均值(CTavg)。对各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评估各项数据的诊断效能。结果  99mTc-MIBI SPECT/CT图像上,漏诊组病灶的T/NT、TBR、体积、直径均小于诊断正确组,两组间T/N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诊断效能最佳,两组间TBR、体积、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病灶组和甲状腺病灶组比较中,两组间血钙、血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病灶组血清甲状旁腺素、TBR、CTmax、CTmin、CTavg均小于甲状旁腺病灶组(P<0.05)。CTmax的诊断效能最优,AUC为0.623,敏感度为74.10%,特异性为62.50%。结论  SPECT/CT对PHPT进行术前定位时T/NT的诊断效能较TBR更好,可以为PHPT术前定位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与甲状腺病灶进行对TBR、CTmax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PET/CT在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癌灶远端转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7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放化疗辅助治疗,并采用PET/CT检测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评估患者预后,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比较CT、PET/CT对直肠癌患者癌灶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将复发、转移者纳入复发转移组(n=26),无复发转移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44),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0例患者中,术后3年经病理诊断癌灶远端转移阳性21例,阴性49例,CT诊断癌灶远端转移阳性22例,阴性48例,其中漏诊4例,误诊5例,诊断敏感度为80.95%,特异性为88.37%,准确率为87.14%,阳性预测值为77.27%,阴性预测值为91.67%,Kappa值为0.698;PET/CT诊断远端转移阳性23例,阴性47例,其中漏诊2例,误诊4例,诊断敏感度为90.47%,特异性为91.84%,准确率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82.61%,阴性预测值为95.74%,Kappa值为0.801;复发转移组年龄、病灶最大直径、TNM分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滞留指数(R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性别、BMI、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直径、TNM分期、SUVmax值、SUVmin值、RI值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化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T/CT技术对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癌灶远端转移诊断价值较高,且其诊断参数SUVmax值、SUVmin值、RI值是影响患者术后放化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术后复发转移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总结其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共24例,原发19例,继发5例,大多为青少年,病变主要分布于四肢长骨,也见于肋骨及骨盆骨,病变部位主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相应部位骨代谢增高。结论  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获得的标准摄取值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 99mTc-MDP 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及磁共振成像。根据临床病史,将107个骨折椎体分为新鲜组(n=60)及陈旧组(n= 47),通过图像处理分析,分别计算两组椎体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及平面图像和断层图像的靶区/非靶区比值(T/NT)并比较差异;绘制ROC曲线来获得SUVmax及T/NT的最佳临界值,并比较其诊断效能。  结果  新鲜组、陈旧组及正常组椎体SUVmax分别为43.20±17.17、10.71±3.17及9.78±2.95,新鲜组与陈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陈旧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平面显像T/NT分别为2.22±0.70及1.4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断层显像T/NT分别为5.06±3.52及2.08±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得SUVmax、平面显像T/NT及断层显像T/NT的最佳临界值进行鉴别诊断,SUVmax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诊断一致性均高于平面显像T/NT及断层显像T/NT。  结论  定量SPECT/CT标准摄取值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18F-FDG PET/CT在胃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且原发灶经病理确诊的21例胃癌骨转移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0(28.0,81.0)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定性、半定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指标特点。根据原发灶组织分化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分化组13例(65.0%)和中-低分化组7例(35.0%)。根据Lauren分型,将患者分为:肠型组4例(20.0%),混合型组9例(45.0%),弥漫型组7例(35.0%)。根据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灶数量分为3组(Ⅰ级≤5,Ⅱ级6~20,Ⅲ级 > 20):Ⅰ级(组)6例,Ⅱ级(组)4例,Ⅲ级(组)11例。根据PET/CT上溶骨性、混合性及成骨性表现将骨转移类型分为3组:纯溶骨性转移6例,混合性(溶骨性/成骨性)11例,成骨性4例。  结果  本组胃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19/21),肩胛骨、肋骨、锁骨、胸骨(18/21)及骨盆(17/21),其中3例伴有骨髓浸润。患者同期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1例(57.9%),乳酸脱氢酶升高7例(36.8%)。不同骨转移类型组间乳酸脱氢酶水平存在差异(χ2=6.823,P=0.047),混合性转移乳酸脱氢酶升高更常见。骨转移灶SUVmax大小在性别、Lauren分型及Soloway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H=6.326,H= 6.070,P < 0.05);女性组中位SUVmax为11.6(7.3, 32.1),高于男性组的7.2(3.7, 17.1);弥漫型[12.2(5.3, 32.1)]及混合型组[10.8 (7.2, 17.2)]高于肠型组[6.7(3.7, 7.3)];Soloway分级越高,即骨转移数目越多,骨转移灶的SUVmax越高。Soloway分级在性别上存在差异(χ2=6.832,P=0.033),女性患者Soloway分级普遍高于男性。原发灶及骨转移灶SUVmax大小与年龄有关,低龄组(< 中位年龄57.0岁)骨转移灶SUVmax多较高而原发灶SUVmax多较低(χ2=5.838、10.831,P < 0.05)。  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全面评估胃癌骨转移情况。胃癌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特点,常发生于中轴骨,以溶骨性及多灶转移多见,常伴有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更常见于混合性骨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PET/CT各代谢参数联合检测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NSCLC患者50例,患者均进行PET/CT检测及随访,记录患者总生存时间(OS)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分析法分析PET/CT代谢参数与其预后关系。 结果  50例患者的整体中位OS为28.25月,中位PFS为15.25月,1年、2年、3年的OS分别为80.00%、56.00%、36.00%,1年、2年、3年的PFS分别为60.00%、34.00%、18.00%。PET/CT对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94.00%、98.00%;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灶最大直径、手术、最大标准摄取值、代谢肿瘤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是PFS以及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TLG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MTV、TLG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TV、TLG是影响NSCLC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PET/CT代谢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18F-FDG PET/CT比较, 前瞻性评估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的65例肺占位病变患者。其中男41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60±11)岁。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和18F-FDG PET/CT检查。完成病理诊断后, 随访至死亡或随访至少2年。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Z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肺内病灶及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  结果  53例患者共6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12例患者共14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纵隔分区, 248个区域有肿瘤转移淋巴结, 56个区域有良性淋巴结。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 99mTc-3PRGD2 SPECT/CT特异性显著高于18F-FDG PET/CT(94.6%比75.0%, P=0.008), 而两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比90.7%, P=0.557)。两种方法对肺内病变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 P=0.410)。  结论  整合素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能弥补18F-FDG PET/CT的不足, 在肺癌手术决策方面具有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99mTc-MIBI SPECT/CT及颈部超声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92例疑似PHPT患者资料,评价99mTc-MIBI SPECT/CT及颈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99mTc-MIBI摄取情况与术前甲状旁腺素(PTH)及病灶最大直径的关系。  结果  颈部超声、99mTc-MIBI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为58.70%、71.74%、85.87%、93.48%,其中SPECT/CT显像、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高于超声、99mTc-MIBI平面显像(P<0.05);99mTc-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患者术前PTH和术后病灶最大直径均高于阴性组(P<0.05),且阳性组患者早期相、延迟相病灶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T/Ne、T/Nd分别与术前PTH、术后病灶最大直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PTH预测99mTc-MIBI平面显像阳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95%CI为0.675~0.886,敏感度为80.30%,特异性为69.23%。  结论  患者术前PTH、病灶大小分别与99mTc-MIBI摄取呈正相关关系,99mTc-MIBI SPECT/CT及超声联合对PHPT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BMUP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BMUPT患者PET/CT图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PET/CT中心检查的49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原发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骨转移部位及骨转移性质,同时测定各骨转移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不同骨转移性质及部位的SUVmax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PET/CT检查共正确检出48例原发灶, 有1例未正确检出,新发现4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6例合并器官转移。49例患者中成骨性转移9例,溶骨性转移33例,混合性转移7例。各部位骨转移发生率依次为:脊柱91.8%、骨盆85.7%、胸部77.5%、四肢57.1%、颅骨24.4%。溶骨性转移SUVmax大于成骨性转移(t=3.55,P<0.05)。成骨性转移、溶骨性转移各部位之间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T/CT在BMUPT的原发灶寻找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能发现新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可以BMUPT患者病情评估及综合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